分享

青霉素过敏就再也不能用青霉素了?

 珍惜感恩 2016-09-29

对自述青霉素过敏史患者最头痛的就是很多药物要慎用,可是这类患者却大部分并不对青霉素过敏...


作者:海洋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真正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到1%

在美国,约有10%的患者自称有青霉素过敏史,但研究表明,这些患者中,只有不到1%的患者发生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即真正的青霉素过敏。




为什么自述青霉素过敏患者并不过敏?

一些自称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的过敏,也许只是不良反应或者一些潜在疾病的症状,如一些孩子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病毒疹,很容易被误诊为过敏性药疹。


一些真正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不再过敏,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明显。事实上,80%曾发生过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患者在10年后会失去敏感性。

当然,青霉素过敏的也可能是由于药物品质不纯,其中所含青霉烯酸、青霉噻唑等是主要的致敏原。而现代的青霉素制药工艺较十几年前的制药工艺必然有很大改观,CFDA对于药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有过敏史的患者也可能不会再次发生青霉素过敏。

如何评估及诊断患者真是青霉素过敏?

从症状上来看——


记住l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特点为速发型过敏反应,会立即发生或在1-2个小时内发生。主要症状包括:荨麻疹、水肿、哮喘、恶心、呕吐、腹泻、气促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往往会累及2个以上系统)。

如果是在接受青霉素治疗三天后才有反应,例如腹痛,那么就很有可能不是过敏。这种反应被认为是副作用,而不是过敏。




皮试,你要注意这些——

(1)有严重的非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史的患者,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间质性肾炎和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青霉素皮试。

(2)青霉素皮试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准备好抢救药品等各项设施,确保能够及时实施抢救。

(3)皮试液宜用生理盐水,而不可应用注射用水。皮试液配制好后应置低温保存,只限当日使用

(4)不同品种、厂家与批号的青霉素应皮试:鉴于国产药物因不同工艺流程所含致敏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使用不同种青霉素不宜一律应用青霉素G盐替代皮试,用药中途更换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的不同生产批号的药物时亦应重新皮试,以策安全。

(5)小剂量用药不能替代皮试: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愿接受皮试,要求医务人员先用小剂量肌注,若无反应再用大剂量,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青霉素过敏多为I型变态反应,药物仅在特异质的人体中起激发信号作用,过敏与否和用量多少无关。

(6)局部用药也应作皮试:青霉素类不宜局部用药,确需使用,一定勿忘皮试。

(7)再次用药别忘了皮试:一般而言是儿童停用青霉素超过3天,成人超过7天,应重新皮试。谨慎起见,凡停用超过72小时需再次用药者,即应重作皮试,以防不测。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评估患者是否真的青霉素过敏,既往史很关键,你需要问患者几个问题:

(1)在发生过敏反应时,你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2)发生的过敏反应类型是什么样的?是皮疹、荨麻疹、腹泻或是呼吸困难?
(3)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什么?相应的治疗措施是什么?例如是否使用肾上腺素?

结合患者给出的答案,初步评估患者是否为青霉素过敏,再结合青霉素皮试结果,综合评估及指导用药。

确认是否青霉素过敏后再用药很重要!

广谱抗生素替代治疗隐患大!


广谱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常用作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药物。但这样会使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而且更容易引发并发症。


如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感染;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可能致残甚至并发多种永久性不良反应。因此,如果能正确区分出不是真正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就能够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找出绝大多数可以安全使用青霉素及青霉素类药的患者,我们就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1、与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抑菌药合用,可能降低本药抗菌作用。因为服用这类抑菌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青霉素不宜与头孢类合用,由于抗菌谱重叠,不能明显提高疗效,且容易导致抗药性产生。

3、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4、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5、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6、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7、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止混合静滴

8、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青霉素类药物的排泄,可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但毒性反应可能增加

9、与华法林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

10、同时服用避孕药,可能影响避孕效果

参考资料:http://www./viewarticle/8685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