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现在喝的鸡汤,当年叔本华都写完了

 7sasa7 2016-09-29

亚瑟 · 叔本华

逝世 156 周年

亚瑟 ·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 年 2 月 22 日— 1860 年 9 月 21 日

德国著名哲学家

1788 年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富商家庭。1809 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兴趣却在哲学方面。

1813 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8 年,年仅 30 岁的叔本华完成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第三版引起轰动,掀起西方世界对 ' 生命哲学 ' 探讨的新思潮。

叔本华的哲学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和厌世主义思想的结合,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和哲学巨子,托尔斯泰、克尔凯郭尔、托马斯 · 曼、王国维等都对其备加推崇。

叔本华说

不堪孤独?就无法脱离庸俗

我们不接受平常,因为不愿做庸人。为什么我们用 ' 平常 ' 二字表示轻视的意思呢?为什么我们用 ' 不平常 ' 几个字表示赞扬的意思呢?为什么凡是平常的东西都被轻视呢?

' 平常 ' 二字的原始意义指向所有人,指向整个人类。

因此,凡是除了一般人所具有的秉性以外没有其他特性的人,都是 ' 平常人 '。

常人的秉性就是所属的 ' 类 ' 的秉性,甚至可以说是没名没姓没脸孔。而所有高贵、伟大的人,由于本性都孤立于一个世界里,因而对庸常之人极不耐烦,注定孤独。

上升的路都很难走

在人生的许多关口,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挺不住了,快要放弃了,因为实现目标的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眼看就要承受不住了。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顺顺利利的路,可能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我们正在走上坡路,一旦走过去,就是另一番天地。

乐观主义是一种别致的自我欺骗

我们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戏在屠夫们的监视之下,这群羊,将或先或后,依次被宰杀。因此,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都意识不到隐而未发的厄运——疾病、贫穷、残废、失明、昏聩,等等——早已等待在其后了。

时间逼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时间又常在后头鞭策着我们,宛如一个监工。只有当我们陷入烦恼的痛苦之中时,时间才显得漫长难挨。

人,越有智慧越显得孤独苦恼

因为越是不凡的智慧,越是集中,因而只表现在少数天才身上;越是庸常的智慧,就越普遍,因此在每个人身上都能见到。

清楚明晰是天才的标志

所谓天才,就是头脑中拥有比一般人更明白清楚的观念的那种人。我们也可以把天才解释为一种对事物具有特别明确认识也对自身具有特别认识的人。

人类崇敬那些有着这种显露事物及其自身本性的禀赋的人。

伟大思想的创造者必须具有领先时代的步调

如果你想得到同时代人的欣赏,就必须和他们步调一致。

但如果你和他们步调一致,就不会创造出伟大的东西。

没有前瞻的眼光,就不能创造奇迹

如果你想要创造伟大的东西,就必须诉诸后人的眼光。

只是,你不会为当时人所了解;你会像一个被迫滞留在荒岛的人,在那里辛辛苦苦地竖立纪念碑,好让未来的海上旅行者知道自己曾经存在过。

不为任何实利目的,才可能创造性工作

有才能的人为金钱和名誉而工作。相反,促使天才从事创造工作的动机,却不易确定。

天才不为金钱,因为天才很少获得金钱;不为名誉,名誉太不确实,太没有价值;也不是为了自身的快乐,因为创造性工作所付出的心力超过快乐。

时机未到,应该忍耐

为人生之旅做准备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充分的顺从和忍耐的精神。

这种精神储备,我们必须从种种不断落空的希望中吸取;并且越早这样做,对我们以后的旅程越有利。

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当一个人只希望成为他自己或本然的人时,他的本性与其自身是和谐一致的。那就是说,当他由经验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弱点时,他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而不是变戏法,设法向人炫耀他并不具有的优点。

这是一种产生随和的、有理性的性格的内在和谐。理由很简单,即:一切创造这个人以及给予他的身心素质的东西,只不过是他的意志的表现;事实上,是他所欲之物。

所以,企望成为不同于我们本然的人,乃是一切不一致中的最大的不一致。

幸福有可能是消极的

正因为一切快乐幸福都有一种消极的特性,所以,当我们能成功地生活在完全舒适的环境中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一切都好像轻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掠过,可是简直还没有触及我们,这瞬间便已经流逝了。然后,积极地感觉到缺少些什么的心理告诉我们那已消失的快乐。在那时,我们才觉察到,我们没有紧紧把握住它,并且我们备尝自我谴责与匮乏之苦。

理性是一种虚妄,它把痛苦涂抹得面目全非

人们认为一个具有理性的生物能通过理性而掌握、纵览无穷的事物,却由于短促、飘忽、无常的生命,由于有限岁月所能包罗的意外事故,不可避免地陷入 ' 贪求 ' 与 ' 规避 ' 的激烈冲动之中,其间的剧烈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深陷如此沉重的忧惧和苦楚之中,' 理性 ' 竟然什么忙也帮不上;运用理性应该使人超脱这一切,使人不被苦痛所伤,这一点,现在竟成了虚妄。

理性面无表情地把痛苦涂抹得面目全非,我们再也不能迅速地识别苦与乐。

惊人之作让人沉默

当杰出之作露面的时候,同行们鸦雀无声,就像鸦雀看到了孔雀开屏。那些遭受了屈辱的竞争者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人们全都闭上了嘴巴,恰似早有安排。

欲求愈多,烦恼来得愈快

生命表现的,是一种工作,一种维持本身存在的工作,求胜就是生命。

人,就是一堆难以满足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却只得到厌烦和无聊。

珍惜拥有,学会满足

我们永不满足的主要根源,在于自我保护的冲动。

这种冲动变成一种自私自利,并且从这一格言中得出一个责任,格言说:我们应当永远注意我们缺乏什么,以便我们可以努力得到它。

因此,我们总注意我们想要什么,并且总注意考虑它。但是,那个格言使我们心安理得地无视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所以,一旦得到什么东西,我们就很少像以往那样重视它了。

书名:叔本华静心课

作者: [ 德 ] 叔本华 著;刘大悲,陈晓南,张尚德 译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定价:¥32.80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