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美人:1975年呼吸氢气抗癌的研究论文

 林小霖 2016-09-29

许多科学研究都属于热门,一旦发表就会引来众多引用,就比如当今的癌症、干细胞、糖尿病和中风,都是暂时或长期热点,但是也有一些论文被成为睡美人的论文,这样的论文可能会沉睡100年才被其他学者广泛引用。当然识别和发现这些睡美人论文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仍然在沉睡中的睡美人。因为有大量睡丑女论文伴随在这些论文的周围,你知道的。最近有学者专门针对睡美人论文开展研究,当然是对已经苏醒的睡美人,研究发现了一些规律,并提出识别睡美人论文的评价标准。


在氢气生物学研究领域,我们也遇到这种现象,1975年美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氢气治疗皮肤癌的研究,但是该论文一直到2008年很少有人引用。甚至日本学者2007年在《自然医学》发表氢气治疗脑缺血重要研究论文中都没有引用这个文献。2008年我们在查处相关文献时,才发现这一重要文献,并在我们发表的文章中引用。随后,大量关于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论文开始引用1975年的这一论文。按照Radicchi的说法,我们就应该属于王子了

关于该文章没有被研究氢气效应的日本学者了解,一是他们没有在文章中引用,另外一个是我们进行通讯交流时日本学者告诉我没有检索到这个文章。其实,在1975年的文章后,另外一篇文章证明没有抗肿瘤效应的论文,我今年才刚刚了解到,是一个年轻的美国学者泰勒博士在一次交流时告诉我的,我很为自己在检索文献方面的失误而遗憾。

从实际引用的角度,你已经分析的很好,我们确实是发现该论文后多次引用,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学生们在撰写论文时,容易受到前面论文的影响,当然该论文作为早期文献,也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也比较吸引眼球,大家引用文献本身就有这种最求高大杂志的偏好存在,估计有希望抬高自己水平的味道。

关于1975年氢气抗肿瘤的研究,我在科学网上也有过介绍,是在20092月对该文章进行专门介绍,也能说明我们当时对该文章非常重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214048

我们对该内容的描述为“早期有少数人认为,氢气在生物体内仍具有抗氧化作用,1975年,曾有人在《科学》发表论文证明,连续呼吸8个大气压97.5%氢气(2.5%氧)14天,高压氢气可有效治疗动物皮肤恶性肿瘤,并认为是通过抗氧化作用(Dole et al.1975) 。”

对这一被长期忽视的睡美人论文的看法是,我个人从专业角度考虑是因为1975年的论文采用高压氢气的手段风险高,条件高,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后来有研究认为结果不可靠。相当于是个失败的研究。2007年的研究使用小剂量氢气,非常简单,针对的疾病治疗效果也明确。因为简单,很快被许多学者重复;因为有效简单,也就是意味着实用价值高。有许多氢水和呼吸氢气的生产企业也迅速跟进,出现一场产学研相互促进的热闹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