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练好太极?先了解太极"三态"!

 武道网 2020-07-02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传榜2015十大网络国学公号

文 | 海泊心舟

编辑 | 鹿鸣

武术是并列中华四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武术之一,可见其文化底蕴的深厚。


武术在修炼方法及其技击技巧方式上的不同,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等,除此之外的拳种普遍认为是属于外家拳。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

在修炼方法上内家拳将技击术与道家丹道养生术结合后,偏重于精气神的练养,注重全身混元一体的整劲修炼;而外家拳偏重于筋骨皮的锤炼,注重局部肌肉的爆发力量及速度训练。

在技击技巧上,内家拳融入了无争无为的道教哲学思想,技巧以缠、刁、拧、化、引为主,采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贵化不贵抗,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击策略,实践中出招往往能后发先制,一招制敌。

作为最具生命力的内家拳:


太极是属于内家拳,是最具生命力的一派内家拳系,太极拳能成为一枝独秀传承至今,她的魅力并非武当山是出了位张三丰,陈家沟走出去了一位杨露蝉,而是太极除了有技击防身效果外,还有养生祛病强身作用,武术作为冷兵器时代行走江湖的必备本领,而今已是让原子弹可以毁灭地球的时代,技击的作用越显微不足道,显然练太极养生延年才是第一位的选择。

据传出生于南宋末年的张三丰,一说是卒于明洪武年间,一说明永乐皇帝朱棣还曾召见到过张三丰,这种仙寿显然与其炼养精气神是分不开的。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太极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涵盖了道教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穴位,气论,甚至易数天文风水等,精气神的敛养得法,心态,姿态,境态,"三态"很重要,掌握这些要领,习炼太极事半功倍。

心 态

即习练太极者需要时常保持的心境状况。


生活中不可心浮气燥,喜怒无常,虚妄骄淫;情绪平稳,遇事泰然自若。因为太极创立源于道法自然之黄老哲学思想,与世无争,上善若水,敬畏亲和自然,常怀悲天怜人之心乃为处世要义。习练中,忘念,淡泊,虚无,抛弃一切杂念,不可心猿意马,身体才可保持空松通,一灵守心。意乱则神不聚,神不聚则气散。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这个道理,行拳从头到尾,形、意、气、神一直处于六合中,否则大脑一闪杂念,别说六合,恐怕连套路下一步怎么打都忘记了。

姿 态

即行拳时身体按拳论要保持的姿势状态。


站姿全身放松,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虚灵顶劲,舌抵上腭,圆裆松胯,命门后凸,尾闾前收,形成龟背鹤首之势,各式太极均有这些要求。特别是初习者必须做到,𣎴仅套路的姿势要正确,这样才能去僵化拙,在行架呼吸导引中打通人体经络,使浑身气血畅行无阻,鼓荡升腾,年轻人习之不出半月,双手劳宫及指尖便有麻胀气感。当然太极练到高深化境,套路是否正确已不重要,这是初习由外引内到高深由内制外有别原理决定的。习练时无论套路完毕或是中途中断,务必做好收势,这很重要。同时练太极最好养成打坐习惯,无论散、单、双盘姿势,五心朝天,意守丹田,增进太极功夫大有帮助。

境 态

练习太极的场地环境也非常重要。


首先清静无噪音,空气清新, 最好是山野平原,城镇草坪或湖泊江河溪流边上,丛林或山顶平地均可,这些环境空气中负氧离子多,利于吐故纳新,升清降浊。人与环境很融洽时才会很快进入六合境界,习练时想象自己在水中,把空气当成水,感觉一招一式有点阻力,轻灵飘逸感就有了,身体会很快松柔下来,很难想象群体广场太极能做到内六合,所以练几年也就是太极操而已,再者道家认为人体是小宇宙,

人只有在虚无中,身体才会全部进入松空通的状态,与自然界混然一体,毛孔穴位才能打开采集宇宙能量。普遍认为,太极拳开山鼻祖是元末明初武当丹道养生家道士张三丰将技击术与养生术结合后首创而来,灵感来源于林中蛇鹊争斗场景,无论后来的陈式或吴式,其雏形均来自于武当太极,演绎发扬后自成一派。

内家太极拳功法得当,其功力可修炼到无可限量,太极的螺旋圆弧运行或许遵循了宇宙规律,大到太阳系太阳拖着行星螺旋轨迹前行,小到DNA双螺旋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太极拳的玄妙威力是无法用实证科学来论证的,甚至掌握了练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可修为来去无踪的仙道真人。

当然,作为太极爱好者,没有那样的奢望,或许倾其毕生精力也不可得。学太极没有名师不要紧,就怕没有真言,没有老师不要紧,就怕方法不对。不掌握好"三态"要领,几年太极下来,还没进入太极玄妙之境,只是个门外汉,只练了一个太极操而已,这样徒有其名,浪费时间精力,岂不悲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