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真东渡的诚信观

 青梅煮茶 2016-09-30

    唐代扬州鉴真大师,应日僧邀请,毅然赴日传法。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五次东渡失败,历经风险,备尝艰苦,终以六十多岁高龄第六次东渡成功。辛勤十年,传播了盛唐文化,对日本奈良时期的天平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尊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如此不避艰险,矢志不移,其精神动力是什么?鉴真是佛教徒,当然有其宗教的热忱,但更重要的,是鉴真所恪守的中国传统的诚信观,或者说,佛教戒律中的“不妄语”,因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诚信观,而更为完美和升华。

    戒律是佛教戒定慧的三学之一,是根据佛教的发展而制定的各种戒律,以规范僧徒的言谈举止,戒律的条文很多,最根本的为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可以说这是一切戒律的基础。与诚信关系最大的是“不妄语”。依佛教的界定,所谓妄语是不知言知,不见言见,不觉言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几种,即不能随便乱说,不论是口头语言或是书面语言。对此,佛教非常重视。美国学者哈玛拉瓦·萨达提沙在《佛教伦理学》中解释说:

    从说真话的习惯中可以获得自信,因为那样就不需要掩饰或遮盖真理,而且说真话的人也可以在别人身上激发起信任……“明智的人所说出的话充满了感情,表达了他的真实思想,信口开河的人是不智的。”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儒家道德观念相结合,逐步中国化,便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内容。宋代名僧契嵩对此有简要的概括:

    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言,信也。

    又说:

    儒所谓仁义礼智信者,与吾佛曰……其目虽不同,而其所以立诚修行,善世救人,岂异乎哉。

    这就把五戒的杀盗淫妄酒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应起来,而赋以新的内容,“不妄语”与诚信相提并论,确立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诚实是真实无妄,不自欺,不欺人,名实相符;守信是遵守原则,履行承诺,言行如一。

    作为律学大师的鉴真,正是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的。自他第一次发出:“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的誓言以来,即一直为实践他的誓言而百折不挠。第一次东渡失败,鉴真说:“不需愁,宜求方便,必遂本愿。”三四次失败,鉴真“忧愁幽思,不逾初愿”。第五次失败,鉴真感叹:“一生辛苦,何剧于此。”不论经过怎样的磨难,鉴真决不改变初衷,最后一次受邀东渡时,鉴真已六十多岁,而且视力甚差,完全可以谢绝前往,但鉴真仍毅然前行,终于抵达。如果说玄奘是舍身求法的人,鉴真则是舍身传法的人。

    鉴真东渡,主要是为了传播佛教,特别是整顿日本佛教的戒律制度,但同时也向日本传播了盛唐的先进文化,这也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关系。

    古代的丝绸之路,主干线为沙漠之路,分支干线为草原之路,海上交通,唐藩古道,中印缅路,交趾道。唐以来海上交通发达,向西可以延伸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可以延伸至日本的奈良,而扬州则成为中转的枢纽。

    日本遣唐使前来中国,有南北两条航路。早期多走北路,即从九州北面渡过对马海峡,沿朝鲜半岛的西岸北航,再沿辽东半岛西航,在山东半岛东端的登州或淮河流域的楚州(今江苏淮安)一带登陆。这条路线基本上是沿海岸航行,比较安全而需时较久。后来则改走南路,即从九州岛西航,横渡东海,在长江下游的扬州或杭州湾口的明州(今浙江宁波)登陆。这条路是捷径,顺风十日可达,但风波较大,常有覆舟之险。两国人民为了增进友谊,宁愿不避险阻,往来于南路之上,而扬州则成了两国交往的直航港口之一。长期留居中国、最后“埋骨盛唐”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当初(717年)随日本第八次遣唐使来唐留学,就是从奈良启程,由濑户内海西航,横渡东海,先抵扬州,最后循陆路北上到达长安的。

    鉴真赴日,除携带了大量的佛教物品,还携带了玉作人、画师、绣工、碑工、缕铸等诸种工匠艺人。这就是说,不仅展示了大唐文化成果的精美实物,更重要的是传播了精湛的技艺,这里面令人注目的是绣工,因为与丝绸有很大的关系。

    唐代扬州刺绣很发达。扬州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从事刺绣佛经佛像的艺人很多,在技法上也有新的创造。鉴真带有多名刺绣师和刺绣作品、材料到日本,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刺绣技艺的提高,是建立在丝绸和染织业发展的基础上的,这也说明了扬州丝绸业的发达。

    据有关史料记载,扬州丝织品的质量好,品种也多,有锦、绫、纻等。《通典》卷六说扬州进贡的丝织品有“蕃客锦袍五十领,锦被五十张,半臂锦百段,新加锦袍二百领……独窠细绫十匹”。在这之前,天宝二年唐玄宗登望春楼观看各地送来的货物,广陵郡的船上就有“锦”。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鉴真将扬州的丝织品和有关技艺传到日本,是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的,甚至可以说,鉴真是有计划有规模地向东瀛输送扬州丝绸的先驱者。

    又据有关介绍,日本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十万件,另外还有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品,其数量是惊人的。这不能不使人想起鉴真所起的巨大作用。

    鉴真的东渡,应该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向东的探索和延伸,是使盛唐时期的扬州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创举,也是造成日本奈良朝文化的原动力。从这一角度来说,鉴真是佛教界中将中国文化输入别国而且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