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习918

 糖t8hy762h8b27 2016-09-30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全面(   ),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A.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B.推进依法治教
  C.提高教育质量       D.促进教育公平
  2.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学记》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4.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课程可以划分为(   )
  A.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实践课程和知识课程
  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实践
  6.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   )
  A.环境、智力、个性
  B.环境、知识、技能
  C.智力、思维、能力
  D.知识、能力、技能
  8.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
  9.能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   )
  A.需要    B.智力
  C.诱因    D.气质
  1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简答题
  1.简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2.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C【解析】略。
  3.C【解析】“杀一儆百”做法的依据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4.B【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5.B【解析】略。
  6.B【解析】教师处在关注情境阶段,经常考虑“如何教好课”,并关注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7.A【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表象的概念。
  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10.C【解析】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具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二、简答题
  1.(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2.(1)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运用陶冶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喜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