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全面( ),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A.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B.推进依法治教 C.提高教育质量 D.促进教育公平 2.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学记》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4.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课程可以划分为( ) A.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实践课程和知识课程 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实践 6.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 ) A.环境、智力、个性 B.环境、知识、技能 C.智力、思维、能力 D.知识、能力、技能 8.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 9.能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 ) A.需要 B.智力 C.诱因 D.气质 1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简答题 1.简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2.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C【解析】略。 3.C【解析】“杀一儆百”做法的依据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4.B【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5.B【解析】略。 6.B【解析】教师处在关注情境阶段,经常考虑“如何教好课”,并关注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7.A【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表象的概念。 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10.C【解析】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具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二、简答题 1.(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2.(1)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运用陶冶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喜讯 |
|
来自: 糖t8hy762h8b2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