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到(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防微杜渐 D.因材施教 2.人的智力达到顶峰是在( ) A.18~22岁 B.18~30岁 C.18~25岁 D.18~28岁 3.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运用 D.分析 5.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6.李华同学在班上成绩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过程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8.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种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 )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A.发散 B.定势 C.辐合 D.启发 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侵犯学生享有的( ) A.隐私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 10.教师对学校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内做出处理。 A.七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二、案例分析题 1.一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 (1)请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3)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2.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 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C【解析】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 3.B【解析】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保持;(3)知识的应用。 4.D【解析】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5.B【解析】题干所述为深度学习的内涵。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7.C【解析】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8.B【解析】所谓定势就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定势是在连续活动中发生的,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倾向于在认识方面或外显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 9.D【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 10.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二、案例分析题 1.(1)老师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是不尊重学生、粗暴对待学生的行为,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合案例而言,教师在遇到类似事情时,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2.(1)我不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仅按学习成绩划分学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家长只让自己的孩子跟优等生做朋友,不允许跟差生玩的做法也很极端。(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有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而在其余方面却是蠢材;有人可能每种智力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力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所以,不能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为判断依据,而应该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们多向同伴学习,取长补短。 喜讯 |
|
来自: 糖t8hy762h8b2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