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中医智库APP,了解更多中药材的使用方法,读中医古籍古方,学中医养生,请下载中医智库app) 导读: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经方的魅力》等。本篇文章是他论述麻黄类方治疗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以嗜睡为主诉的疾病,可使用麻黄剂,如续命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脑血管疾病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者也可考虑使用麻黄。 近代名医赵锡武治疗中风,脑出血急性期用此方配以再造丸,脑梗死急性期则需用小续命汤(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川芎、甘草、芍药、杏仁、附子、防风、生姜)佐桃红四物汤,温通之,重用生地黄,配合再造丸。这个经验,为脑血管病使用麻黄、桂枝剂提供了传统的经验。上海许士骠教授体会,麻黄与麻黄碱之间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不同之一面;重用麻黄治中风,无论是出血性、梗死性或混合性,经临床观察未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之副作用,但须配伍得当。 曾治疗一中年男子,1年前因被某一大医院CT诊断为“脑血管畸形”而手术,术后即逐步出现不语、右侧偏瘫,右手指紧握不能屈伸,右足步履不能,经多方诊治均无改善。就诊时患者面色黯红,精神萎靡,右侧偏瘫,四肢肌肤寒冷,不语。舌质黯,苔薄,脉带沉涩,予以自拟“通脑方”(生麻黄、桂枝、北细辛、川芎、生甘草等)7帖试治,复诊时无效,即加重麻黄、桂枝用量,从10克改为20克,继服7帖,三诊时仍无改善。随即加重麻黄、桂枝用量至30克,四诊时右手指能自行屈伸,但握力差。原方续服3月,症状明显改善,能言能走,无须其母扶搀。经半年治疗,基本恢复正常,已正常上班。 1991年某大学教师突患中风,经CT诊断为脑内血肿,给予自制“通脑方”重用麻黄20克,经半月治疗中风偏瘫明显改善,治疗1个月偏瘫即恢复正常。经CT复查,脑内血肿已吸收。 某男煤气中毒经医院抢救后苏醒,醒后头晕头痛,胸中闷窒,烦躁不安,恶心欲吐,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试用麻黄汤:麻黄、生甘草各15克,桂枝、苦杏仁各10克,服药1剂,通体大汗,精神清爽如常人。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日本用来治疗感冒以后的疲倦感和思睡,笔者也有类似经验,并发现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后,患者常常出现早醒的反应。 以上文字选自黄煌教授《药证与经方》。 任按: 然而《神农本草经》称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但后世于“破癥坚积聚”极少应用。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中风痱”,赵锡武教授治疗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许士骠教授用自拟“通脑方”治疗脑血管畸形术后偏瘫等甚至麻黄用到30克,是否正是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应用呢!黄师之论麻黄,可谓尽麻黄之用矣。 此等脑血管病,即古之所谓“中风”,“中风”之“证状”人可得而见之,而“癥坚积聚”之实质则不易见。 中医史上有“中风”“类中风”“非风”等争论,由此可见争论可以休矣!舍却虚名,则“此药此方治此证”永远是“客观真实”,何乱之有?何争之有?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舍虚名,息纷争,存方证,可谓得道矣! 友情提示:年轻的小伙子们经常熬夜加班,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智库”,看中医古籍古方,诊个人健康状况,学中医养生保健,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