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万物究竟怎样关联? 人从哪里来? 将往何处去? 精神、肉体、人何以自处共生? 这些问题, 人类似乎一直在追寻, 从伏羲河图洛书到黄帝阴阳五行, 从干支纪时到黄帝问道广成子, 华夏民族从未停止过探求。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千五百多年前, 周藏史李聃, 一部《道德经》, 高度概括了华夏民族 历经一千多年的探索和思考, 这是春秋以前道家学派的巅峰代表之作, 其思想与黄帝一脉相承, 所以对道家学说, 也称黄老之学。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对华夏民族的影响至深, 据考证, 孔子从20多岁开始, 到近50岁期间, 曾先后多次问礼问道于老子, 然而, 真正让道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 则是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