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

 昵称535749 2016-09-30

2016-09-29 21:01 | 豆瓣:西湘

我家里有一本家谱,是我母亲那边的家谱,确切地说,是外婆娘家的家谱。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它摆在我曾住过的那个房间的桌子上,我记得,上一次我回家的时候它也是摆在那儿,我敢打赌,这几年来都没有人翻过它。

这本家谱由外婆的一个侄子编撰,按辈份,我该称之为表舅。这位表舅我在小时候见过的,但是母亲的表亲实在太多,早已忘记他长什么模样了,模糊地觉得应该跟几个舅佬爷差不多样子吧。

外婆这边的亲戚在长相上有统一的特点,都有很深的眼窝,有点三角眼,初见的人会觉得有那么点儿异域风味,我的母亲、舅舅、姨妈,还有我和我的表兄表妹们面相上都有这样的遗传。上初中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次在镇上的商店里遇到了我的舅姥爷之一,当时因为害羞不敢上前去叫他,就假装不认识默默地走掉了,但是我的长相出卖了我,舅姥爷一查问就知道是他们家的后裔,此事后来在亲戚中传为笑谈。

这些细微难辨的特征像一根难以察觉的引线,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遥遥地牵着我们。我们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远,像被大风扬起的风筝,那根线的力量已经是强弩之末,几乎都要忘记它的存在,要不是有这样一本家谱,我早就忘记自己是属于那个深眼窝人群的一份子了。

编家谱的这位表舅如今也是古稀老人了,是亲戚中最为知名的一个人物,虽然无缘常见,但关于他的事迹我每年都能听到一些。

表舅年轻的时候当过兵,部队转业以后分到市里的烟酒公司上班,一辈子热爱舞文弄墨。家谱的自序里十分详细地列举了他的头衔,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协会会员等等。因为夫妻俩都是公务员,还有一个儿子是歌手,在一众底层农民亲戚里,他是一枝清莲般的存在。

前几年他办了一个隆重的“金婚宴”,庆祝他与妻子结婚50周年,请了很多亲戚朋友,轰动一时。在老家,摆酒是一件很讲究的事,一般是盖(买)新房、老人逢十整寿,以及红白喜事。邀请别人赴宴是在使用自家的人情配额,在老家那个小地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为庆祝“金婚”而摆酒,很多人都没有金婚的概念,更不可能因为这个而大摆筵席。

还记得“金婚宴”之后不久,他挨家去送当日宴席的录像光碟和亲戚大合影。母亲拿着那些东西表情古怪,像看着一个无知小儿不知所云却自鸣得意的涂鸦,嘟囔着说“整天弄这些东西不知道有什么用。”

表舅热爱亲友联谊,并且像所有一辈子生活在体制内的老人那样,十分讲究形式。每年春节,他都牵头组织浩大而有序的拜年活动,母亲几个姊妹每年正月都要集结听他号令去给几位健在的长辈拜年,长辈们生日或者小恙,他也会组织探望问候。亲戚们尽管有些不理解,却一直耐心配合着表舅的各种活动,像哄着一个玩心重的孩子,毕竟他是亲戚中混得最好的一个。

据说退休之后不久他便开始编撰那本家谱,花了数年收集整理资料,挨家拜访,悉心整理,也算是呕心沥血才出了这本“巨著”。我没有见过别人家的家谱,表舅编的这一本家谱到底好不好,我也无从说起。

“书”从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写起,随后是他本人一家几口的辉煌简历,然后按照他父亲几个兄弟姊妹长幼排序,每个人连同他的子女儿孙汇编成章,再具体到每个人独立成篇。光从我们家这一部分的内容便可以看出他为此费煞苦心,他几乎收集了每个人的照片,甚至记录了某个表妹某一年得了单位的唱歌比赛二等奖。他为书里的每个人都编了打油诗,极尽赞美之词,短的三五行,长的有一整页。

这次回家我又把这本家谱翻了一遍,其中大部分的人我都未曾谋面,另一些深眼窝的面孔我还依稀能想起。

外婆的娘家,在我来说其实是一个遥远而温馨的记忆。那个地方叫桃井村,在我幼年的时候,曾跟着外公外婆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我记得那是一个大平地,有一条河从田野中间穿过。李娟曾说过“有河流从腹地穿过的城市是幸福的”,在老家那种多山多石的山区,这样有河流穿过的大平地对于生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外婆的兄弟很多,他们分到的田地也多,根本种不完,于是外公和外婆便应邀搬到那里去住了。

外婆的父母我小时候见过的,曾外祖母只是一个寻常的老太太,曾外祖父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高大的很凶的老头,总是拄着拐杖骂骂咧咧,并且总是欺负曾外祖母。

曾外祖母一辈子生活在丈夫的欺压之下,一直到死。那是一个冬日,她在睡梦中去世,曾外祖父早上醒来发现婆娘竟然还在另一头躺着,勃然大怒,伸直他的老腿就一脚踹过去:“什么时辰了还不起床!”尔后发现老太太已经去世,他竟然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若无其事地自己爬起来到门口去坐着,家人问起老太太时,他闲闲地一指“还在床上睡觉呢。”

在家谱中,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都是勤劳无私善良慈祥的,其他人也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即使是某个年过五十依然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四处借债的亲戚,也被他在简历里强调“他曾经在某几年赚到过二十万,只是存不住财,全都花光掉了。”而那个“二十万”据我所知也是在夸大其词。

这样一本家谱,被粉饰到面目全非,只剩面子,没有里子,文笔华丽,但是没有一个值得一记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美好如天使,却没有一个能与现实中的人物对上号。

生活的千疮百孔被弱化,大家齐整整地被化妆美白之后,连同死去的人,以白纸黑字的形式照了一张“美图秀秀”版的全家福。后来我想,那应该是过去的农耕生活所遗下的一个执念,对于血脉和人丁丰足的执念。很多的时候,农民们都离不开宗族和人情,抢种抢收的时节,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冬月里杀年猪、舂糍粑的时候,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甚至于老人过世的时候,抬棺的男丁便需要一个排,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一样活下去。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时刻,需要“大家都在”。而对于一张“全家福”来说,大家都在,大概就是唯一的意义吧。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