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印章学问那么多的,你造吗?

 御云斋艺术馆 2016-09-30


拿印章做弹幕这种事在清朝就有人干过,那就是喜欢写字作画的乾隆爷爱干的事,除了下江南和偶遇夏雨荷外,便是端坐在三希堂里欣赏名家墨宝——乾隆爷好孤身奋战,以印章为工具,疯狂地在历代名画上涂鸦点赞,什么《快雪时晴贴》、《伯远帖》统统惨遭其毒手,这位爷的赞语包括但不限于: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八徵耄念之宝、乾隆鉴赏、宜子孙、太上皇帝之宝……


在中国书画中,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而成。即诗、书、画、印,故称之为“四绝”。历代书画家都非常重视印章的作用。在书画作品中盖上几枚印章,往往能提起全幅书画的神韵,破除画面的呆板,稳定画面的平衡,增强画面的虚实对比,进而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被乾隆等爷以印章刷屏的赵孟頫《人骑图》(局部)

常用印章

名号章

一般用两方配合使用,一为姓,二为字号或为名字;或一方刻朱文,一方刻白文。用时,朱文红色轻,用在上边;白文红重,放在下边。盖章的位置,如署名下空白多,就盖在下边,如署名下空白少,可盖在字迹左右。两方章的距离,约等于一至二个图章的位置,不可拉得太开,或挤得太拢。

压角章,亦称画角章

一般用在画的左下或右下角。压角章比名号章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朱白文不论。用于画幅两下角(或左或右)。印文多为诗文警句,或作者信奉的格言,即所谓“闲文”,用以表示画家的审美观点和个人追求。例如“江山如此多娇”等。也有刻别号和斋、馆、楼、堂等名称的,即所谓“别号”和“斋馆”。如文徵明的“真赏斋”、石涛的“大涤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都曾作为压角印使用。地名印、年龄印、肖形印也可作压角来用。


引首章

多为长方形,也有作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根据画面的需要,用于题款开头二三字的右侧,故称引首。内容与压角章相似。起常见于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或有或无,较少出现。若使用一般都钤盖在画款正文起首处偏下一点,与款识末端所钤名号印相呼应。

既然印章是构成书画艺术品位的重要因素,

因此它就应有所讲究

不得在一件书画作品中使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印章。如只是朱白、大小、风格有所区别,但姓名相同。另外,在同一件作品中,还应忌用重文钤印,如闲章中的“学海无涯”、“学而不厌”两方印不可同时在一件作品中出现。

少而精,多则俗。古人用印,无论作品篇幅的大或小,印章以三枚为限。但有的书画臧品上钤有几十方大小不同的印章,那是收藏者们按照拥有的顺序钤印上去的。

印章的大小要与书画作品主体、尤其是要与落款字体的大小相一致。一般来说,印章的尺寸规格略小于或等于落款字的宽度为宜。


画上铃印,作为画家标识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在白底的纸上,在画作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能够使画面相映成趣。所以中国画家常拥有各种印章。让它们在画面上产生不同的艺术碰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