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言土语中,近现代渝东石柱土家人对各种称谓都有自己的特色,既不是青纯的土家语,又不是汉语,与巴渝俚语接近。研究和传承方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保障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而尊重民族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方言是一种语言中与标准语言有区别、主要用于口语或口头上的同一民族(或国家)语言的变体,它缺少适当的书面性,描述程度不够准确,是民族语言的低级形式。晋葛洪在《抱朴子·钧世》中这样阐述:“古书多隐语,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所以,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俚语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词句,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的、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因此,俚语地域性更强,更加生活化,通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今拾取一些,供大家分享。 六亲称谓: 曾祖父母统称为祖祖。祖父、祖母为爹爹、奶奶。父为爹、爷(读“衣”)、大人。母为奶子。夫称妻为屋头的、内边的、堂客、右客。妻称夫为外头的个。丈夫死了,妻子哭丈夫时称丈夫为哥子人。称童养媳为寒帮媳妇。外公、外婆为家家(读ga)、或家公、家婆。岳父、岳母为表叔、表叔娘,或称老丈、老丈母。姑母为老子、大大、姑姑。姐夫、妹夫叫门客。女孩为妹崽、丫头、女将;男孩叫牙。 社会称谓:义子、义女为干儿、干女。义父、义母为保爷、保娘或干老、干娘。已婚女子称为娘子,如老板娘子、师傅娘子等。有势的人称为大甩甩、宰口;有钱的人叫富实郎。穷人叫干人、干鸭子。讽刺别人土气叫作山洋芋宝、山帽儿头、红苕宝。力夫为背脚子。水淹死者叫作水打棒、水棒头。吊死者为吊老二。喜欢惹事生非的人称为天棒捶、天晃晃。被雇佣的人称为丘二;喜欢吹牛皮、说大话的人叫日白大王、款天将。称无能的人为孬火药、孬杆子、捶草棒。称无赖叫作赖食侯。土匪为棒客、棒老二。 动物称谓:猫叫作麻妹儿、妹儿。老虎为大猫。蝙蝠称檐老鼠。蟋蟀称灶鸡。蟑螂称灶蚂子。蜻蜓称洋艺盯、洋盯盯。蜈蚣称雷公虫。蝗虫称啄蚂。青蛙称咯蚂子。母狗、公狗称草狗、牙狗。 植物称谓:胡萝卜称胭脂萝卜。红苕叫红萝卜、蕃苕。菠菜为扯根菜。玉米叫苞谷、粮食。葵花子叫外儿魂。马铃薯叫洋芋。松树叫枞树。杉树为杉(读音“沙”)树。葫芦叫当当。辣椒为海椒。 生活住宿日用称谓:睡觉称睡瞌睡。棉被称铺盖。雨伞叫撑花。夜壶称作夜鸭子。寝室为房圈、歇房、地整屋。厕所称茅厮。幕布称挡子。汤匙称瓢羹。火柴为洋火。晚上无睡处叫做打梁山锣鼓、打钉钉挂起。 饮食称谓:口粮叫缴缠。猪头称猪脑壳。猪嘴叫冲嘴。猪肉称为尕尕。猪屁股肉称坐豚(“豚”应为“尸”头)。晚餐叫宵夜。白酒叫烧老二。炖杂烩叫汤锅。粉蒸肉叫扣碗。烧白叫盐菜肉。吃肉称为打牙祭。择食叫刁歪。断炊称作锅儿抽伦起。凑钱一起吃饭叫逗罐、打平伙、化鸡脚爪。白吃称作吃翘胡子、吃福喜。 穿着称谓:衣冠不整称作拖衣落丝。上衣、下衣统称衣服。下衣又称裤儿、裤子。光着上身叫打光胴胴。光着下身叫打光胯、打高把灯笼。鞋为鞋(读音“孩”). 时间称谓: 等一会称为隔候、挨候.开始称为排头、架老。结束称为刹果。以后称作二天。昨天的昨天为前天。前天的前天为上前天。拂晓叫做粉粉亮、麻麻亮。傍晚叫茶黑。拖延叫挨。 方位称谓:这里、那里为这部、那部。底部为底脚、透脚。 动作姿势速度称谓:动作快叫麻溜、扣手、扣手点。弯腰称为勾起。钻称拱。低头叫啄起。收捡称为捡拾。踩踏称作浆。擦称支去。盖住称为翁起。蹲叫孤起。 性类称谓:男人结婚叫过工头。女娃订婚为放人户。同姓结婚、通奸叫做背锅铲、穿同边草鞋。翁媳通奸的男人叫烧火佬。牛调情为牛打栏。猫调情为猫叫春。狗调情为狗走草。鸡调情为鸡打蛋。猪调情为猪朝圈。 医药称谓:疟疾叫打摆子。煎药为炸药。传染称作过起。百合为老鸹蒜。藠头为尿把子。车前草为猪鼻孔。鱼腥草为节二根。半夏为三步跳。玉米须为红帽须。木贼为笔筒草、空筒草。山药为牛尾苕。胡桃为黑桃。淀粉为芡粉。南星为魔芋。栝楼为熬丝瓜。金樱子为糖梗。枳椇子为拐角。犁头草为铧头草。铺地蜈蚣为地麦子。淫羊藿为铁打杵。 人体类称谓:头发为搭倒。紫河车为衣胞。腋下为峡脚。肘子为倒拐。小腿为脚肚子。大腿为胯子。 形容人称谓:聪明称精、精灵。狡猾叫奸。不知足叫心厚。奉承叫舔肥、喝抛。便宜叫做粑(应为“火”字旁)和。受气者称作粑活扣碗。懦弱称作粑皮。逞凶叫殃家。享受叫玩格。抢食叫饿捞、捞糙。恶人得到恶报叫现眼报。不起作用叫管半碗野大麦。没精打采叫蔫当当。有气无力称为阴尸倒阳。做事过分为霸篾。可怜叫遭孽。刁难称作弯拴。吝啬称为老抠、抠门、小家八事。无缘无故称为偏敲敲。不真诚称为假过郎场。办事认真称为正一作二、正南齐北。打斗为操扁卦。 其余称谓:什么称啷个、啥子。想为默。欺侮他人叫马倒、估住。烫叫耐。拦住为短倒起。想念叫做欠。看守叫照倒起。清理称为煞贴。服侍称为经佑。感谢称为多承、难为。姓什么称作高姓。失误称为失格。故意称为刁是。娇生惯养称作惯适。几乎称为差点、悬哈哈。危险叫做悬。危险得很为悬一狗毛。容易称作拍脱。求人被拒绝叫做遭方、搭扑爬。做事逗硬称硬碰石山。打猎称为撵仗。事做坏了叫出笨。暗地里打人叫打黑时。袒护叫抱狠心膀子。不信任什么事叫赌咒。悄悄逃走叫打露水。闹纠纷叫割裂、扯皮。倒霉称作背时。办事拖拉叫拖皮勒垮。开玩笑叫涮坛子、扮灯。开玩笑占便宜叫赚欺头。开玩笑失和叫失闷。说脏话叫带把子。打赌叫飘起。屈指敲人头称敲瞌转。受批评称为挨咒咒、遭理麻、刮胡子。背后揭短称为戳脊梁骨。生硬称为古董。坚固牢实叫紧势。技艺不精为王歘歘。讨打发钱为敲钉锤。自行车为洋马儿。唢呐为吹手。女人因怀胎而饮食反胃为害傲、害乖、害喜。 土家族语言历史悠久,许多史籍如方志、家谱中皆有记录。《隋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多杂蛮左,其避居山谷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住全异,颇与巴渝同俗”。南宋时候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录:“施之地……乡者蛮夷,巴汉语相混”。这里的“山谷”当包括鄂西渝东的石柱,所谓“蛮左”、“ 蛮夷”,应当指巴人的后裔土家族,巴汉语相混,可见土家语与古代巴人语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应属同一语系。 大多数亚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因此,俚语的形成,是由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说法而来。 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或改变其义,或转为标准语,或继续用于某些飞地。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为人们所接受。俚语的流通率无疑因新闻宣传而不胫而走。有些俚语引进新概念,有些则提供新的表达方式,新颖、辛辣甚至耸人听闻。扭转语音、颠倒字母顺序而成黑话,或以音、形并用组成韵语。最有效的俚语往往一语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会背景。俚语已成为幽默大师及新闻记者所必需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使语言别开生面,推陈出新。语言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因俚语可以反映文化概况而详加研究。
--------------- 服务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