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号起,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即在“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一)基础上,又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最新的“五证合一”办证模式,采取“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份证照”的流程:
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将进一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企业制度成本。 同时,这也是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将会逐步被“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新格局所取代,推进登记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的机制,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通过“数据网上行”,真正做到让“企业少跑路”。
实行“三证合一”后,企业登记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几天,投资办企业的效率大幅提升。这两年,我国营商便利程度在全球排名每年都提高6个位次,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仍处中游,在189个经济体的排名中列第84位,将通过推进“五证合一”改革,进一步压减准入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开办企业的时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与其他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商事制度改革前,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不到7000户,而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4万户,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对保障就业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需要。已经办完'三证合一'的由登记机关将相关登记信息共享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计机构等单位。对于企业持原有证照办理的备案、审批等,不要求企业再行办理变更手续。
工商总局牵头,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及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明确数据传输项目和共享方式,确保改革无缝对接。目前,全国有浙江、湖南、河北等20省已提前实施改革,提升了行政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以深圳为例,深圳国税部门受理窗口由200个减少到7个,受理人员由200人减少到27人,采用电子档案每年节省纸张2800张,节省档案库房700平米。 企业受益就更大了。以浙江为例,实施“五证合一”以来,累计为企业减免原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其他办证费用2420.7万元(按新设企业每户90元计),平均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约20个工作日。
过去由于部门各自独立登记,有“钻空子”空间。比如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发放对象往往少于应发对象,且难以掌握社保缴费单位变更或注销情况。现在“五证合一”就改变啦,信息共享将为全民参保、开展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夯实基础。 据了解,北京市将未按时足额缴费、成立30日内未参保企业信息纳入信用公示范畴,进一步强化信用约束,对推进企业社保登记全覆盖,完善社保信息采集,维护劳工权益发挥积极作用,也为企业后续办理税务申报、社保缴费、公积金交存等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统计部门也将抓实数据源头,改变以往统计登记证主要向规模以上企业发放,统计口径与目前我国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现状不尽吻合的状况,做好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提升我国统计工作科学性和统计数据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