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痛经

 易学微风 2016-09-30
潘xx 女 25岁
出诊 1975年12月30日
经期小腹作痛,甚至呕恶,面色不华【就是面色不好】,量少

【单看呕恶,就是气脉不畅,西医说是激素量大所致,面色不华,说明血路不畅,经脉阻塞,应该定位气滞血淤】

 

当归12克延胡索12克 白芍9克 川楝 liàn 子9克小青皮6克益母草15克苏叶9克广木香9克生蒲黄9克五灵旨9克 制香附12克五剂

复诊12月20日

丸制香附丸360克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9克
逍遥丸180克  每日中午服9克
按:本例经期小腹作痛,甚至呕恶,由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反胃,胃失和降,气为血帅,血滞则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证属气滞血於。方中归,芍以和血,香附、川楝子、延胡素、木香、青皮疏肝理气以止痛,生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活血化瘀,使气机疏通,血行淤化,其痛自愈。继以丸制香附丸、逍遥丸,取其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止痛调经。

(二)

傅xx 女 30岁
初诊:1964年5月18日
近数月经行为期尚准,然经期缠延数日,腹痛,腰酸楚,思呕恶。以调养为先。

紫石英12克枸杞子9克杜仲9克干地黄12克粉丹皮4点5克牡蛎12克菟丝子9克焦归身6克炒阿胶珠12克制香附4点5克三剂

复诊:5月25日
药后腹痛腰酸好转,汛事未行,溲次较多,苔微黄,脉弦。以逍遥散加减为治。
粉丹皮6克 当归9克 焦山栀6克 炒白芍9克枯苓6克绿萼梅4点5克制香附4点5克柴胡3克枸杞子9克杜仲6克煅牡蛎12克四剂

三诊:6月1日
经行推迟10天,腹痛比以前减轻,经色淡,经血畅行,然量较前少,午后有低热,历二十天左右。以养阴清热为治。
当归9克  丹皮4点5克枯苓4点5克白芍9克干地黄12克青篙梗9克杜仲9克牡蛎12克焦栀子6克银柴胡4点5克四剂
 

四诊:6月8日
经行已净,低热 腰酸等也减,带多。续原旨为进。
当归9克 银柴胡4点5克 干 地黄12克 白芍9克 丹皮4点5克 杜仲9克 枯苓4点5克  青蒿梗9克 白薇6克  牡蛎12克  治带固下丸(包煎)四剂

五诊:6月15日
低热 搓后,十三日曾见身热 一次,带下少见,惟感疲乏,纳尚欠展。以益阴清热平潜为治。
地榆9克 木贼草 9克 干地草12克 白芷9克 海螵鞘12克  珍珠母15克白薇6克杜仲9克银柴胡4点5克 篙梗6克 白芍 9克四剂
 

按:痛经临床有虚实之分,纯虚少见,往往因肝络失养,经脉之气运行欠畅,以致经行或净后数日小腹隐隐作痛,伴有其它气虚血弱肝肾不足等症状。本例患者因经行数日不净,色淡、腹痛、腰酸、带下、溲频,疲乏、低热、纳差等等不适,先后就诊五次,分析病机乃由血虚干络失养,气机不调、肝肾阴亏、阳易浮越。采用当归、白芍、阿胶、干地黄、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等养血补益肝肾以洽本,柴胡、香附、绿梅清肝郁调达气机,丹皮、山栀、枯苓、银柴胡、蒿梗、牡蛎、白薇等育阴退虚热。先后治疗5次,症状渐次改善。说明临场因血虚肝肾不足所致痛经,除顾本外,尚需注意疏调气机,清肝解郁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补而通之的目的。选药又不宜过燥,以免营阴暗耗。案中用药也说明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