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智库网专稿丨未来学校怎么建

 人到中年空间 2016-09-30

我们塑造了建筑,随后建筑也会塑造我们。

——温斯顿·邱吉尔


未来学校是“面向未来的学校”、“培养符合未来要求学生的学校”。其核心是培养“满足未来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在教学理念与传统学校要明显区别这一点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未来学校基建工作的重视力度,特别是新设建筑规划必须避免“千校一面”,而要创新建筑的设计,把教学理念的“新酒”装在校园环境的“新瓶”里。唤起学生上学的热情,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未来学校建筑不应继续“千校一面”


纵观历史,学校建筑一直被认为是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人们对学校关注的重心基本上一直停留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地强调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教材、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校建筑本身则明显地被“忽视”,要求也不苛刻:教学楼只要能遮风挡雨、教室能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校园能容纳学生活动就可以了。如果与同时代的其他建筑相比,大多数学校建筑都会显得呆板、简陋,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建筑,甚至称得上是破旧,与当地“地标”建筑相比,差距更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建筑物能够让现代社会的孩子产生上学的期待。

我国的中小学校建筑,大多给人的感觉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既没有历史建筑的文化特点,也没有现代建筑的前卫气息,几乎不会让人感受到时代特征与历史文化的味道,更谈不上让人身心愉悦了。很少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筑集美观、大方、舒适、温馨、人性化、宽敞明亮、持久耐用、时代特征、当地特色等多要素于一体,很难给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而这些要素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仅从学校建筑的角度来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什么学生到校上学的热情不高,放学离校时却非常积极了。如果未来学校在兴建时仍不重视改进建筑设计风格、不区别于“传统”学校建筑、不进行“超常规”建设,那么仅从外观上,未来学校就不会真正体现“未来”之意。


  未来学校建筑应该重视“环境育人”


未来学校建筑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目前,未来学校基本上是中小学,培养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无论今后会成长为何种人才,首先都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境心理学或环境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和利用环境过程中,人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环境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的身心、行为和习惯。据报道,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1960年会见《时代周刊》记者时提到“我们塑造了建筑,随后建筑也会塑造我们”,将建筑对人影响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也逐渐认识到了人类与建筑、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封闭、狭窄、色彩单调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压抑、紧张、不适等负面体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消极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如果在新建学校建筑时注意到并有意识地改进传统学校建筑的缺点,尽可能地在未来学校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上多下功夫,使学生向往学校、乐于上学,使环境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就会在育人的过程中产生“环境育人”的效果。


未来学校建筑需要体现的若干要点


1.特色

建设未来学校时,不仅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在内部空间规划上都要适当汲取中外建筑理念的精华,科学使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体现独特性。外部样式要体现时代特征,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突出“未来”的气息,杜绝大多数学校“千校一面”的呆板风格。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新奇感、期待感、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与其他学校的不同,而且是“超前”的不同。

学校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也要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增加“多样性”、“可组合性”,重视区域功能、空间组织、局部结构的艺术性。目的是能够在各种教室和活动室的空间上,在面积、形状、高度等方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甚至不同楼层、不同年级都有明显区别。在细节上,对于采光、色彩和线条等也可以灵活运用,避免一成不变的格局,减少学生的“审美疲劳”,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好奇心,对保持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起到独特的积极作用。



2.智慧

未来学校的校园一定要强调“智慧”因素,强化教师与学生对未来教与学的体验。其重点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形成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中心,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地融合,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奠定“数据”基础。

未来学校的教室,要成为智慧教学空间,其核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包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的采集、筛选、处理、反馈、交互、更新、预测等。其难点在于建立与完善统一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的信息中心,探索建设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软件系统的发展模式,并逐渐扩展成为一校为点、多校连线、区域成面的智慧校园网络,将来还可以为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支持。



3.绿色

绿色,不仅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未来学校的建设中,更要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时刻都能感受到“绿色”概念,这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学校水资源利用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水回收利用设备,把雨水、中水等收集起来再次使用,节约水资源。节约照明用电方面,尽可能使用节能灯具、光控、声控开关等,并结合空间用途来调节照明功率。在建筑材料方面,尽量采用隔热、隔音的绿色环保建材。在采暖、空气调节等方面,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从小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观念、绿色节能的生活习惯,为社会的绿色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未来学校的建筑,将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教学场所,而会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未来气息、具有可变功能、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教育空间”。使学生愿意留在校园里,轻松快乐地学习、玩耍、交往、成长,让未来学校的建筑在辅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发挥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撰稿人:田守春

供稿:中国教育智库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