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光及碘染色内镜下食管部观察要点

 dongye412 2016-09-30

此系列文章主要整理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汪旭教授在医学界消化内镜群中的授课内容。其内容精彩实用,深受广大群友喜爱。在此特感谢汪教授的无私奉献。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班长


前面,咱们已经介绍了NBI下食管的观察要点,但白光内镜下的观察极为重要,应予以足够重视且国内很多基层医院还不具备NBI条件,此次主要介绍白光及碘染色时食管的观察要点。


1.建立易观察的环境


浅表型食管癌在白光内镜下往往无特异性表现,需仔细观察;而碘染色时,黏液及食物残渣的附着可使碘染色性下降,故应充分的冲洗黏液和食物残渣等附着物。胃镜检查前,消泡剂和祛黏液剂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暴露食管黏膜。


2.食管的观察


祛除黏液后,我们应重点观察食管黏膜有无发红、黏膜光泽消失、白苔附着、凹凸不平及食管网消失等。因食管表浅癌其凹凸并不明显,充气后可使凹凸病灶变平坦,难以辨认。故我们应在轻度吸气的情况下观察食管。




食管入口处及食管胃连接部不易充分扩张,应配合呼吸进行观察。食管入口处应于退镜时,在患者哈气状态下,其打开的瞬间进行观察;胃食管连接部应于患者深吸气时观察。




3.碘染色观察


对既往有口咽部或食管癌病史的患者及酗酒者应行常规碘染色观察食管情况。所用碘液浓度应为1.5%,量应控制在10 ml左右


注意要点:①避免过量:碘液刺激性较强,量多时易致患者胸痛、误吸等;②染色后迅速观察;③操作方法:将内镜退至距门齿17-18 cm处,喷洒管自活检孔探出10-15 cm,边喷洒边退喷洒管。喷洒时因重力作用使碘液积聚于食管前壁(9点钟方向),故应注意向后壁方向喷洒(3点钟方向);④随时吸引食管内剩余碘液以免妨碍观察。(若操作者选择自胃食管连接部开始向上喷洒,往往需要20 ml以上的碘液,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上述方法更大)


4.碘染后的观察


碘染时,正常食管黏膜因细胞内糖原含量丰富,往往呈现深染;黏膜癌变处,因糖原含量少呈现不染,且碘染色3-4 min后,不染区黏膜往往变为粉色(pink color sign,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90%)。



当食管呈现为多发不染时,我们应综合不染区域的大小、形态、边界清晰度及有无粉色征来综合判断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活检还是随访。


5.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分型


表浅癌定义为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既往的早癌是指表浅癌且无淋巴结转移。最近早癌定义为粘膜内癌而无论淋巴结有无转移。依据巴黎分型,可将表浅型食管癌分类如图:




6.白光下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判断


我们先从以下两张图片来了解下表浅型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分类:





ME-NBI下病变浸润至哪层可由IPCL的形态来判断,那么在白光内镜下,病变浸润深度又有那些提示信息呢?


提示浸润局限在EP(m1)/LPM(m2):


①高1mm左右,呈白色隆起的IIa型病变;


②IIb型病变;




③边缘无隆起,底部平坦或细颗粒样改变的IIc型病变;


④碘染后稍吸气可见草席征(如果病变浸润深度在黏膜肌层以上,则碘染后稍吸气,因黏膜肌层收缩,可出现草席征)。




提示浸润达mm(m3)/sm(sm1-sm3):


①高2mm左右,呈缓坡状的IIa型病变;


②边缘轻度隆起,底部呈颗粒样改变的IIc型病变;




③碘染后稍吸气草席征消失,出现纵行皱襞。




以上图片来源于雨夜大师食管早癌PPT、医拓网、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等处。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