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千零一夜之382夜: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夜

 budaozheli 2016-10-01

编辑按: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你是直接抛给他人,还是先经一番思考,自己尝试解决?如果确需向他人请教,你会正确地提出问题吗?AB先生叙议结合,并辅以生动案例,与大家分享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步骤和方法。今日推荐图书《精进》,愿你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两类人,一类人总是在抛出问题 ,不断地向别人寻求帮助,人称trouble maker。还有一类人仿佛什么都会,团队中遇到问题都会去找他解决,人称trouble solver。第一类人的思想依赖越发严重,逐渐发展成臭名昭著的伸手党,变身整个团队中的价值索取者,逐渐被众人远离。第二类人在成长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变成团队的价值提供者,变得受人欢迎。

我们大多都希望自己远离第一类人,接近并学习第二类人,并希望自己变成第二类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 正确的澄清问题

描述不清楚自大多人提出问题的时候,通常都己的问题,讲一大堆东西,大多是现状、心理感受。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希望别人了解你。但自己都不清楚问题在哪里,那么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澄清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要从现状寻找到引起现状的最小可能原因。比如下面的例子。

“我电脑不能用了” -→ “我电脑开不起来机” -→ “我电脑开机黑屏,显示 no disk”→ “我电脑昨晚换了个硬盘,今早开机的时候显示no disk”

从现状不断的探究,寻找到最小不可观测疑惑点,然后针对最小疑惑点寻找对策,进而才能解决问题。而且大多数问题当你澄清到疑惑点时,你自己就可以解决了。
我十分赞同一句话,“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trouble solver 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他有对问题有探究的意识,进而可以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个较好的问题澄清模型,来自好友马琦博士,当遇到问题时先按照这个步骤试图分析一下根源问题,大部分问题都能自己找到答案。

问题澄清模型V2.0@马琦

【背景】(事情的起源、做事的意义和目的)

【现状】(现在的情况介绍、有哪些资源可以使用、有哪些限制因素等等)

【期待】(期待达到什么效果?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尝试】(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什么成效、还有哪些不足)

【问题】(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哪个?)

这是好友大卫发朋友圈的一个案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看看。

2.从质疑开始

上周,听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说道“央视的新闻联播也挺好看的”,很诚恳。我突然联想起之前的另外一位老师说,他每天都会看央视的新闻联播。
我才突然明白,一直被我们嗤之以鼻的新闻联播,如果带着抽丝剥茧的观察力去解读它后面的含义,的确有非常高的价值。

质疑假的,会让我们发现真理。质疑真理,会更让我们捍卫真理。

所以解决问题,一定要学会质疑,质疑外界,也要质疑自己。

比如在常用软硬件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人信誓旦旦的说着“我的做法不可能有错误!但是结果为什么不对呢?”

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我的操作是正确的!但是结果和预期是不一致的!肯定是系统错了,真垃圾!那我没招啊!我需要找个人,一起证明下是系统错了!因为,毕竟不可能是我错啊?那只能找人看看呗”

真的自己没有问题吗?如果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或方法!我相信大多情况是你错了。

有质疑的意识,可以帮助你把质疑点观测区域放大,进而发现出真正的质疑点,从而解决问题。

3.培养逻辑

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们要养成归纳与推理的习惯。

确定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单因素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可变变量,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问题),这个是不断的缩小可怀疑对象、直到找到问题的最好方法。

尽量避免单因素决策法(就是认为只需要做好某件事就可以达成目的)!世界是复杂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很复杂!比如你要解决成功的问题!只需要靠坚持就行吗?

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拆掉思维里的墙》)

生活中少用 “只要…..就可以什么…”“这个东西不就是…..”这种句式,避免使用过度的单因素决策!也避免把问题简化。

(《学会提问》)

4.你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特别,减少使用 “虽然你的方法说的很好,但是我的情况是……”的句式。全世界60亿人,你的问题大多数人已经遇到过,互联网上大多有现成的答案。就算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有类似的答案!

而且别人并不是如同你那么了解自己,别人的方法自然也不一定能适用自己,要将别人已有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情况,整理出自己的答案!

5.勤用搜索

养成遇到问题先使用搜索引擎解决的意识!多用谷歌、百度、维基百科。

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方法(你看到这里第一反应是留言问我高级搜索方法是什么还是自己去搜索一下?)。

我解决问题的方式:

1.思考、钻研

2.搜索引擎搜索(谷歌、百度)

3.书籍、论文

4.去论坛问、去根据关键词搜索QQ群

5.去发邮件问官方!

6.请教别人(一定是经过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而且是给思路、不是给答案)

6.要学习变换思维框架

有时面对问题苦苦求索而不得解时,可能就是局限性的问题了。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尝试跳出思维框架,或许有焕然一新的思路。

思考框架,就是你思考这个问题假设的基准。

比如在群里讨论技术的未来时,有人提出 “人类是技术的一个宿主,等技术继续成长之后,人类说不定就灭亡了,技术会寻找下一个宿主”这种就很值得深思,它跳出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得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昨天参加了一个活动,在自我介绍的环节,我看到每个人的自我介绍最开始的话是“大家好、我是…..”,那么我就在想,我能不能跳出这个定势思维?于是我故意在自我介绍的结尾才说出名字,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我们要经常拆掉思维中那些定势之墙!避免解决问题的思考局限于几个特定的点!(幽默是个很好的方法!)

7.用潜意识思考

显意识能处理较复杂的任务,逻辑性强,但是单进程。潜意识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比如你在此刻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潜意识控制着你的呼吸、心跳、提问、眼睛都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发散性好。(《思考快与慢》)

用潜意识思考就是把问题放到思绪中,时不时的去想一想,用无意识的思考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比显意识思考更具有发散性。

我一直坚持午睡,既可以为下午工作提供充沛的精力。附加收获就是午睡处于浅睡眠,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曾经在实习的时候,我很长时间都被一个难题给困扰,连续几个重大进展都是在午睡中获得灵感从而完成的。

包括本篇文章,也是在2016.6.3号的早餐时间突然想到这么一个主题,然后边吃早餐,脑海中就冒出来好多关键词出来(随时记录),然后早餐吃完了,本文的框架也就全出来了,剩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有意识地用潜意识思考问题,经常会带给你惊喜。

8.思想独立

思想独立是这个世界最难的事情。信息爆炸、人的社会属性不断加强、产品过度(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思想教化都让大众的思考能力逐渐钝化。你不用太聪明、不用多厉害,依然饿了可以点外卖、要出去可以叫车,可以“快乐”地度过一生。

王东岳先生《物演通论》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指出, 世间之物,后衍的物种的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250万年之前,非洲的人属开始演化,他们需要有强壮的肌肉、顽强的体魄、敏锐的视觉还要依赖良好的“运气”,才能侥幸存活,最终完成繁衍的生物使命。而250年之后的现在,肥胖、近视席卷了大部分人类,而我们大多都可以活到60岁以上。那么在很多年之后,那时的人类是不是连思考的能力都不需要有就能获得更好的幸福?那时他们还叫人类吗?

保持思想的独立,是努力在这个彼此依赖逐渐严重的社会中保持那么一点点自我!面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看待角度以及解决方式。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特征。

9.坚持自学

互联网的时代,知识是扁平的在,只要你想学,你可以去自学所有你想学的东西。

多用自学的方式去学习一些东西,在增强你个人竞争力的同时,你的个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也会逐渐加强。这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的办法。

10.跨情景切换

作者简介:朱均伟,产品经理(创业);关注领域为个人成长、心理学、生活与思考、学习。公众号:zjwnot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