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长白山区的设置

 渐近故乡时 2016-10-01

主编 | 王季平

选自《长白山志》



  明朝末年,居住活动在长白山地区的建州女真族兴起,在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的统率下,建立后金国。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淸太宗皇太极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清朝对东北地区采取特别的统治制度,先后设置了盛京(奉天)、宁古塔(吉林)、瑷珲(黑龙江)三将军,统率官兵,分地管辖,统治各族人户,镇守边陲。将军既管军事,也兼理民政,是东北地方最高的军政长官。在将军以下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管理满洲、蒙古、汉军、锡伯等旗户,以及“打牲之部”。


  清初,长白山区主要是满族居住的地方。顺治年间,淸廷颁发招垦令鼓励关里汉族人前来开垦。但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后,开始限制流民到长白山区来,乾隆五年(1740年),颁行流民归还令,四十一年(1776年)下令全部封禁吉林。长白山地区被划为清朝采参和捕猎的地方,海龙、磐石一带为清朝的围场;从今松花江畔舒兰的法特起,经长春达开原筑有柳条边墙,禁止汉人入内。清朝政府对长白山区虽实行封禁政策,但关内大批汉族农民仍然冲破关卡、封堆,不断地流入该区,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从事伐木、开垦、采金和采参。后来清廷不得不被迫废除禁令,进行开放=光绪四年(1878年),吉林设垦务局,大肆招垦。随着汉族人口的增多,土地开发以及新的农垦据点的出现与扩大,清政府开始置府厅州县。清末废除将军制,在东北实行行省制度,今长白山区分隶于奉天、吉林两省。


珲春厅


  淸初为封禁围场。其中布尔哈通河、海兰江、嘎呀河为捕珠禁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设珲春协领,率八旗600名驻防,“遥制纵横数千里之地”,隶于宁古塔副都统。咸丰九年七月(1859年8月),珲春协领加副都统衔“永为定例”,这是整饬图们江北边防的措施和开端,但这时的珲春边防,专注意于俄,尚未虞及其他。十年(1860年)俄国占据我国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珲春地区便成为“边要”地带。自光绪朝以后,“俄人窥边愈急”;韩民“越垦者益众”(《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37)。光绪六年(1880年),吴大澂奏请添练马步队7000人,分防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处,驻珲春的吉林靖边军共九营。这是图们江北驻扎防营的开始。吉林将军铭安认为,珲春地方与宁古塔相距甚远,为“慎固封守”边疆,为“思患预防”,特于光绪七年四月(1881年5月)奏请,拟添设副都统镇守,以资统率。同月谕令:添设副都统一员,同时裁撤副都统衔协领。珲春副都统管辖和镇守图们江以北沿海地区,即今延边大部分地区。副都统正二品,首任依克唐阿。是年八月,废除吉林围场,在珲春设招垦分局。据李金镛报告,珲春48处闲荒中,居于图们江北岸下嘎呀河至高丽镇的200里地带,有闲荒8处,被朝鲜国越境贫民垦熟2000多垧,有数千人之多。是年十月,吉林将军考虑到该国穷民“无所依归”,奏请准其入籍,每垧交押荒银2100文。升科后每垧岁租660文,但必须“饬令收回”朝鲜国发放的执照(《东华录》(一),第1216页)。光绪八年二月六日(1882年3月24日)谕令军机大臣,朝鲜越境边民,必须“隶我版图”,“酌立年限,易我冠服,目前姑照云贵苗人,暂从各便”。査明户籍后,“分归珲春和敦化管辖,所有词讼及命盗案件,均照吉林一律办理”。令礼部知照朝鲜国王,“嗣后当严申禁令,倘再有私行越界情事,定当照例惩办不贷”(①《德宗实录》,卷143第4页。)。十一月初二日(12月11日)军机大臣遵旨,将此令通知铭安和吴大澂(②《德宗实录卷》,卷154第2页。)。光绪十年五月(1884年6月)明令吉林将军,督办边务一切事宜,珲春副都统为帮办,即兼有民事兵政全权。光绪十五年(1889年),于图们江设水师营,棱巡图们江。光绪二十年(1894年)对入籍的朝鲜族,“立社编甲”,置四堡40社,编124甲、415牌(包括朝鲜族、汉族)。宣统元年(1909年),裁撒珲春副都统,分密江站以东地,设珲春厅。同时,添设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道,珲春厅抚民同知衙门与道台衙门同城,道辖珲春、延吉、绥芬一带边务。珲春厅首任抚民同知周维桢。


长白府


  清初,所有长白山、鸭绿江南北数千里,“奉旨封禁”,地旷人稀,视为“圣地”。光绪三年(1877年)驰禁后,先设通化县,领属本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临江县,本境转属之。但从临江到长白路遥五百多里,鞭长莫及。自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朝鲜以后,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经常“越江开道伐木,意图侵占”,而朝民越垦,亦常“滋生边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巡抚唐绍仪委派李廷玉、傅疆前往长白调查,绘具地图,建议设治,当即委李廷玉摄篆临江兼长白设治事宜。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在长白地区设治,他在奏折中指出:“临江县上负长白山,下界辑安,北连吉林,广袤八九百里,幅员辽阔,治理难周”,特別是“奉省东北边境辽阔,交涉日繁”,况且“此险要之区,守备空虚”,难固“边圉”。奏请以八道江为界,分临江县东长生、庆生二堡地,长白北麓龙冈之后,添设长白府,治十八、十九道沟之间的塔甸。设治之后,与临江、辑安两县,“联络声势,呼应灵通”。九月旨准,隶于奉天府。首任知府张凤台。因位于长白山南麓,故府名由长白山而得。


安图县


  明代属纳殷部,清太祖削平纳殷东陲之地,后入清朝版图,划为封禁区。


  康熙十三年(1674年)觉罗吴木纳勘査长白山,曾到过纳殷地方(即今城西三道白河一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此地划归长白府管辖。当时长白府所管辖的范围,“总控三江长白山脉”,区域过广,管辖难周,有鞭长莫及之势。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以后,“中朝边界的形势,令人忧虑。”为了对长白山一带“实边”和“经理疆界”(《安图县志》),宣统元年十月(1909年12月)奏请,拟于图们江上源,自红旗河以西,北循省界,南至石乙水,中抱布泉湖里(即娘娘库或称红旗河)至长白山,增设安图县。十二月“依议而行”,隶于奉天省长白府。宣统二年七月十九日(1910年8月23日),定为冲繁难题调要缺(①淸代,全国各地设治的时候,按地亩面积、事务繁简、地理位置等诸方面因素,确定治署地位.并依此选派相应秩品、出身、族别的官吏出缺。冲,指地理的经济的位置及其重要性;繁,指政务的股繁;疲,指官员劳苦程度;难,指民治的难易。)。知县加理事同知衔,首任知县刘建封。


临江县


  清初,由三姓副都统分编三佐领,管理当地土著黑斤人。未设治以前,隶属奉天府。俗名猫耳山,设猫耳山“边台”,派旗员在“边台”驻防,禁止边民前往伐木、淘金和私垦。同治朝以后,流民到达猫耳山一带私垦,采参和伐木,“三五成群搭盖窝棚”,有的常住,有的“得利以归”。也有的“招雇韩民代垦”,等等。朝鲜国边民在饥荒威胁下,不断越境到猫耳山一带私垦,“春夏渡江聚族以垦,收成之后裹粮南归,久成风气”,后来筑室住居,“与我常处,历年已久,几同国人”(《东三省政略》,《边务·长临篇》)。到光绪朝初期,由“居民鲜少”一变而“渐稠”,迫使清廷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等四县,添猫耳山巡检,建衙署,修营垒,派兵驻扎,归通化县领属。光绪八年(1882年)以后,中国允许越垦的韩民“听其安业”,保护其生命财产。后受甲午中日战争影响,逃往通化一带的灾民增多,盛京将军认为,通化一带辽阔,应当添设县治,那些“扒荒垦地,架木为屋,悬釜为炊”的灾民,已经聚成村落,应当“开边招抚”(《临江县志》)。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一日(1902年7月5日)奏请,析通化红石砬子以东添置临江县,治猫耳山。因地临鸭绿江北岸,故称临江(《奉天郡邑志》)。原猫耳山巡检改为县的典史缺,另在八道江设巡检,分防岭西,归通化县领属(后拨临江县领属)。这一奏请于七月一日(8月4日)“依议而行”,隶于奉天兴京厅,首任知县吴光国于九月署任。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七日(1903年10月26日)定为疲难边要题缺。自日本占领朝鲜国以后,奉天省东南边防,逐渐被重视。由长白到安东千余里,边防一带“势孤援绝”,为了加强对东边边防的治理,宣统元年二月二十四日(1909年3月15日)奏请,拟添设“临长海等处分巡兵备道”,三月十六日(5月5日)准设,治临江,领长白一府,海龙府全属,临江、辑安、通化三县(六月停设)。



延吉府


  清初为封禁区域。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设珲春协领镇守此地。18世纪中叶,流民从吉林、通化两个方向进入长白山封禁地带,从宁古塔方向进入珲春地带,私垦荒原。朝鲜国的贫民,越境到我国一侧,私垦土地。同治八九年间,朝鲜北部发生特大灾害,“饿殍枕籍”,饥民挈眷逃亡过图们江,进入延边地区,开荒求食。吉林驰禁以后,光绪四年(1878年)吉林将军派员,勘察敦化一带私垦情况。光绪七年八月(1881年9月)奏准,废除禁山围场,设局招垦。光绪十一年设越垦局专管越境朝鲜人的垦务。从此,大批朝鲜人迁居我国境内。吉林将军长顺,于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1902年9月30日)奏请,在与珲春之南荒围场,即烟集冈(南冈)地方,添设抚民同知,叫延吉厅。十月二十六日(11月25日)旨准。定为繁疲难要缺。首任抚民同知春升。1900年清光绪帝在设延吉厅前亲笔御赐“延吉”二字,“寓吉林伸展延续,大喜吉祥之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朝鲜,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妄图向我国延边地区扩张,制造了“间岛”问题。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907年8月19日),日本声称保护韩人,在龙井设“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引起了中日交涉。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1909年9月4日)订立《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承认图们江为中朝两国国界,以石乙水为正源。中国为了加强对延边地区的管理,东三省总督锡良于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九曰(1909年4月9日)奏请,延吉厅升改延吉府。四月十五日(6月2日)旨准。十月十一日(11月23日)吉林将军奏准添设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台公署,道署衙门分驻珲春和延吉今天仍存的“道尹楼”就是清末民初“延吉”(道尹公署)的办公地方。


辑安县


  清初,为边外封禁区域,到了18世纪中叶,直鲁流民冲破封禁出边,到长白山一带开荒度日。与此同时,朝鲜国饥民,“越界私垦者均属不少”(《辑安县乡土志》)。光绪二年(1876年)盛京将军崇实,奏请驰禁“东边外”,添设府县。次年(1877年)置通沟巡检。辑安及其附近,由于通沟河与鸭绿江汇合,形成鸭绿江流域较大的冲积平原,当地称为通沟甸子,那里聚集的人口较密,加之“韩民越垦,交涉日繁”,遂于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902年7月5日)奏请添设辑安县,治通沟,由桓仁县的禾字六保、通化县聚字五保合成。七月一日(8月4日)“依议”。九月十八日派候补知县德恺前往试办。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七日(1903年6月26日)定为疲难沿边题调要缺(《东三省政略》)。


和龙县


  清初,属长白山封禁区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延边地区成为吉林省“东南紧要门户”,在日本帝国主义加剧侵略的形势下,延边地区急需“安养民人,愤固疆围”。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添设延吉厅的同时,奏准添设和龙峪分防经历,对图们江北岸越垦地,专司缉捕,兼管汉、朝鲜等族词讼租赋等事。宣统元年奏准,将和龙峪分防经历升改为和龙县。


海龙府


  清初,属盛京围场地。自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此地辟为禁区,作为清朝的狩猎地。从此,该地荒芜200余年。自道光朝以后,流民踰边潜入私垦、采捕、伐木,为时日久,人口聚多。光绪四年(1878年)盛京将军增祺奏请,核准开放围场。为加强对大围场的管理,光绪五年增祺奏请,添设盛京围场总管一员,建置总管衙门,职掌缉盗、靖边、督征贡品及本辖境课赋。盛京将军在奏请添设海龙围场总管的同时,拟请添设海龙厅,光绪六年(1880年)在海龙设厅。二十八年(1902年)升为海龙府,隶属奉天省,与围场总管同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奏议裁撤总管缺,由海龙府知府“兼理该总管关防事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再次奏请,裁撤海龙围场总管,宣统二年(1910年)旨准。


辉南直隶厅


  地处盛京围场内,为封禁区域,光绪四年围场开始放垦,相继置设厅、县。三十二年(1906年),在样子哨添设分防巡检,隶于海鲜府。宣统元年(1909年)盛京将军奏准,分海龙府属东南境一统河之外辉发江之东南八社谢家店地,设辉南直隶厅。宣统二年(1910年)定为繁疲难题调升补要缺,同知加理事衔。



潆江州


  清初,为封禁地区,土名二道江。境内有“安楚香”(安息香)贡山,又名安春香贡山,即老松香河、三道松香河之间,东西约二十里,南北五十里。贡山为禁地,伊通设治以后,领属濛江地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始办垦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伊通直隶州派员前往濛江,置荒务局,招民开垦。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奏请在濛江地方设治,十二月政务处议奏“依议”,设濛江州,治二道江,隶于吉林省西路分巡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年),改直隶于西南路道。


抚松县


  清初为封禁区域,自光绪朝以后,与朝鲜边界交往频繁,常常发生事端。


  虽然光绪二十四年设置了长白府,注意对该地区的治理,但地域广阔,冈后(长白山的西北称“冈后”)之地“森林丛薄”,“素为盗贼出没渊薮”,冈前之地,“防遏韩边己虞不给,势难兼顾冈后”。为此,盛京将军于宣统元年十月奏请,在冈后松花江上源,循下两江以东,上两江以南,尽紧江漫江流域,设抚松县,治两江东岸的双甸子,隶于长白府。是年十二月旨准。


敦化县


  清初,属长白山封禁区,直至光绪四年(1878年)吉林更设垦务局后,此地移民渐增,派知县来此办理荒务。光绪八年(1882年),于吉林府阿克敦城设敦化县,隶于吉林府。宣统二年(1910年),改直隶于西南路道。


通化县


  清初,列为封禁地,设台兵巡守,不准采樵游牧,从此200余年,成了森林茂密、人迹罕至、野兽群集的荒凉地区。咸丰年间驰禁,同治后移民渐集,为控制私垦和“金匪”(指挖金者),以及管理和“镇慑”流民,光绪二年(1876年)先置设安东县。提督左宝贵曾到“东边外镇抚”,据左宝贵报告,盛京将军崇实认为,边外幅员辽阔,人口日渐增多,应“添设州县”,“以维系人心”。光绪三年正月(1877年2月)奏请添设宽甸、怀仁、通化三县。是年二月吏部“依奏”,析岫岩州置通化县。归兴京厅管辖。


柳河县


  清初,属盛京围场的鲜围场地(围场种类之一,用于捕鹿,制造鹿肉干贡品),为封禁地区。光绪三年(1877年)盛京将军崇实,奏请鲜围场驰禁,在通化县北境设柳河分防,置县丞一缺。光绪四年(1878)大围场内的垦户被强令迁徙到柳河两岸。光绪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7月)奏请将柳河县丞升改正任,设县。同年七月旨准。划龙冈以北通化县的二十一保拨归柳河县,隶属海龙府。


汪清


  清初,属长白山封禁区域。后为珲春副都统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旨准,将绥芬府南境分出添设汪淸县,直隶于东南路道。


吉林府


  康熙十五年(1671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雍正四年(1726年),设罝永吉州,乾隆十二年(1747年),升改永吉州为吉林厅,隶宁古塔将军领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吉林地方驰禁以后,迁居吉林的民人不断增加,对民人的管理上,吉林厅理事同知往往由于是旗缺,茫然无所措置,“但假手幕友丁胥之手,或勿生考监要挟把持而莫能制”(《东华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光绪八年(1882年)吉林厅正式升为府,“管地面词讼钱粮各事”,“协佐防校等官,止准管理旗务,防剿盗贼,不准干预地方词讼,以示限制而一事权”(《东华录》)。吉林知府加理事同知衔,“以便旗民兼理”。同年,增设吉林分巡道,驻吉林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实行“行省”制以后,撤销将军副都统,改设吉林巡抚,仍驻此城。


舒兰县


  清初为封禁贡山。康熙二十年(1681)设巴彦鄂佛罗防御,管辖该地区采捕皇贡事宜,隶属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宣统年间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陈昭常先后奏请设县,宣统三年设舒兰县于朝阳川,隶于西南路分巡兵备道。


额穆县


  乾隆元年(1736年)设额穆赫索罗驿站,三年(1738年)设佐领衙门管理当地正白旗和台站兵丁。从光绪十年(1884年)起,佐领衙门开始代征当地山海土药税、铺商厘捐等等。东三省总督锡良于宣统元年(1909年)奏请设治,二年(1910年)正式设额穆县于额穆赫索站,隶吉林省东南路道。


桦甸县


  清初,此地作为祭神俸献贡物的圣地,划为封禁区域,禁止移垦刨参、采珠和伐木。嘉庆朝时,为了看护封禁地,曾在境内设卡伦多处。到了同治朝,韩宪宗等流民在桦甸一带挖金、垦山,此后,游民渐多,光绪二年(1876年)开放。东三省总督和吉林巡抚考虑到近年来吉林省“移垦土,生殖日繁”,为了筹措旗民生计,应继续移民,“以期成邑成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奏请设治,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依议”,遂在桦皮甸子设桦甸县,隶于吉林省西南路分巡兵备道。


磐石县


  清初,属吉林西围场地。同治朝有流民违禁入围私垦和狩猎。吉林将军曾于光绪三年(1877年)奏请开禁,于是“人烟日见稠密”,光绪七年十一月九日(1881年12月29日)在奏请添设伊通州的同时,奏请在磨磐山地方添设分防巡检,隶于伊通州。吏部议奏时认为,磨磐山局势宽平,居围荒之中,以宜添设分防。光绪八年(1882年)旨准添设分防巡检一员,归伊通州统属。吉林围场开放后,方圆500里上下,原设巡检难以“镇抚”,加之“山深林密”,必须“驻扎队勇常川巡缉”。为此,光绪十三年(1887年)裁撤巡检改设州同,隶于伊通州管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州同,改设磐石县,隶于吉林府。宣统二年隶于吉林省西南路道。


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是一个为纳皇贡而特设的采捕机构,为吉林将军境内所独有,设在今永吉县乌拉街。淸朝自开国起,便在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围猎、捕貂、挖参、捞东珠、捉鳇鱼、鲟鱼,采松籽和蜂蜜,或朝贡于皇室,或备四时祭祀坛庙陵寝。打牲乌拉总管原设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先为六品,1698年升为三品。乾隆十五年(1750年)吉林将军兼理总管。所有捕贡官丁隶属于京师内务府,驻防衙门兼理。衙内职官有总管、左右翼领、委翼领、仓官、管档笔帖式、乌拉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打牲乌拉范围涉及今天的永吉、蛟河、舒兰等地,周围500里,领有22处采贡山场,64处采珠河口。乾隆朝打牲丁3993名,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编审时,共有旗户7173,丁口29708。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以四品翼领领督。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打牲乌拉总管署,协领署,旗务统归吉林省旗务处。


- 方志吉林 -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微信号:fangzhijil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