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视觉力学》——第三章 第二节

 昵称35641324 2016-10-01

第二节 从三维中认识圆

之前我们讲过,圆是一个合力为零的图形,你可能记得我特地用了暂且两个字。进入三维领域我们就可以完整的来定义它的性质了。圆,在二维平面中是一个合力为零的图形。如下图。

 

   也正因为它在二维平面的各个方向受力大小相同,才形成了圆形的轮廓。但进入了三维状态,我们就不能使用这个暂且的结论了。因为在三维中它是具有很强的视觉合力的。如下图中。在它圆心的位置,是这个图形的视觉力量的来源,是第三维空间上的视觉力来源。

 

   这就如同我们经常看到的开水龙头,水柱冲击到水池底面形成的一个圆形水波。当水流在运动方向上遇到了一个阻挡的平面,它就会在这个平面上以圆形的方式扩散开来。

 

   所以圆形从三维角度来看就不是一个合力为零的图形了。正因为如此,圆形的难点也就再这里。它的这个第三维度的视觉力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这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强化对它的敏感度,才方便后面对它的运用和把握。就如同在中学物理中电磁力学的内容,磁场或者电场,是我们无法亲眼看见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它们的存在,并强化我们的意识接受它们隐形存在的事实。

 

 

我们既然了解了它的视觉力的力量来源就是在它的圆心区域的法向力量流体。我们就可以用切断和阻挡它的法向力量流体的方式来抑制它的视觉力强度。也就是针对它的圆形区域进行阻碍和压制。这相当于我们把一个头猛兽关进了笼子,它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下面来看些例子。看看对圆心攻击的方式方法。

 

 

上图中的例子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式。这个产品虽然比较老了,但是它的形态处理方式是很有代表性的。蓝色的圆圈的视觉力我们已经知道是一个法向的,源自于它的圆心附近的一个力量流体。而红色的这个造型,正好是来抑制蓝色圆圈的视觉力源头的。它在圆圈的上方入侵了蓝色圆圈的领空,直接盖住了蓝色圆圈圆心周围的区域。有力的切断了蓝色圆圈的视觉力源头力量流体。这就好比在一个大炮的炮口上装了一个阻碍炮弹发射的铁板。

从立体角度观察,红色的形态是对蓝色圆圈的上空的一种入侵,而从正视图中看,也就是一个圆形被另一个图形入侵,并且一直入侵到了圆形的位置,好像被掐住了咽喉。这种方式其实在平面设计中也很常见,如下图中的平面设计。

可以说平面设计中的元素大多具有视觉力,不仅如此,很多也具有三维视觉力或者是法向视觉力,所以,对于平面设计来说,主要工作就是调控二维图形所产生的法向视觉力们之间的关系。回到产品中,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产品也用到了这个方法。

 

 

   可见,这个方法的运用还是不乏一些好例子的。不过我们需要扩展一下这个方式,因为遮盖,阻碍或是入侵圆心区域的方式变化可以有很多。可以说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类型。请看下图中的例子。

 

 

如果这个方式被扩展开来,它的例子就更加多了。各种对圆心区域周围或者上方空间的覆盖遮挡和入侵,来削弱圆心本身的法向视觉力。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直接讲这些方法不就好了,之前扯这么多圆心的法向视觉力干什么,又啰嗦有难理解。这个你说的没错。如果能直接记住方法拿来运用自然最方便,不过如果我们可以了解其视觉力的理论基础,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的自己创造出很多独一无二的抑制圆形法向视觉力的方式方法,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这里我们还要做一个对比,对圆形的法向视觉力的抑制和不抑制的效果,有多少的区别呢?我们以红绿灯来作为比较的对象。

 

 

我们对正常的圆形红灯做两种遮挡圆心的处理,一种是单边的,一种是贯穿整个圆形的。它们对圆的轮廓以及圆心的破坏依次加强。你是否能感觉到,与正常的红灯相比,经过修改的红灯给我们视觉上的压迫感被减弱了,而且减弱的一个比一个厉害。红灯的法向视觉力依次减弱。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明显的区别。

讲了这么多,我们依然无法逃避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抑制圆形的法向视觉力。也许通过这么多的例子,你已经感觉到,抑制圆形的法向视觉力给视觉上带来的舒适性和温和感,这可以说是原因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原因,其实我们之前的章节里就提到过,一个没有任何约束的视觉力是会给视觉产生不适应感的,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没有力量与之对抗的视觉力是不符合我们的视觉物理习惯的,也会给视觉造成强烈的压迫感,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产品上的圆形要素都需要严肃的处理这个问题,有的设计就是要给人压迫感的。当你需要设计一个温和的产品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温和的程度不够,那么就请留意产品上圆形的元素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抑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