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国学精粹生活艺术,免费关注 sichunba 文 | 路铭 气质是人的性格的产物,也是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反映。人的气质不同于人的性格:人的性格有很大部分来自于遗传,后天的经历和塑造仅仅能够部分地改变性格。但人的气质却主要靠后天去塑造,和遗传没有太多的瓜葛。 所谓后天的经历和塑造的具体表现就是教育和环境。 不同的成长环境可以养成人的不同习性,可以诱导和培养人们的不同爱好。在狼群中成长的孩子会变成不说人话,不晓人事的狼孩;在博爱的环境熏陶下,人会成为对他人有爱心的人,也会成为热心公益的人。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人,举手投足之间,会呈现出沉稳的气度。 教育对一个人气质的养成起关键作用。受到什么类型的文化的熏陶,接受什么类型的观念,获得什么类型的知识,接受什么样的健美观,就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气质。所以深刻影响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因素是:他所阅读过的书籍,他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他所欣赏过的音乐和艺术作品,还有就是他所交往的朋友。 比如单纯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熏陶的人,跟单纯受到西方现代音乐熏陶的人会在气质上有所差异。一个受传统孔孟之道影响深刻的人,跟一个西化开放的人在气质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一个忽视体育锻炼的人,跟一个视健康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于运动和健身的人会有不同的精神状态。另外,一个人长期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塑造出个人气质的一部分。比如军人有军人的气质,牧师有牧师的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更多地反映在面相上,奥威尔说,一个人四十岁以后需要对他的相貌负责,这主要也是指气质是由后天养成。在面相展示个人气质的同时,一个人的气质还通过他的姿势等形体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当人经常阅读到有思想和情感的好书,便会聚精会神地沉浸其中,世俗的喧嚣和纷繁的杂务会远离他而去,人的内心会变得敞亮和宁静。即使是那些激动,也是因为被爱和美所激励,被发现了世界、社会和内心的真相与美感所引起的快乐所激发。久而久之,心灵接近智慧,世界变得开放,自我变得自信。再配合平时必要的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大脑化学物质(如5-羟色胺)会更多地释放,人的心理压力会有效舒缓,一种达观、进取、自信、坚强和深沉的气质便呈现在人的脸上,也呈现在人的姿势、手势、步态等形体动作上。 气质在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所体现,但通常人们所谓的某某人有气质,实际上是指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自信和与众不同的气场,这是一种通过脸部表情、各种姿势、着装、形象和言谈举止显露出的内涵。一个人愈是显得自信、从容、深沉、真诚、友善,豁达和开朗,就愈是能够给别人有气质的印象。于是在当今,气质成了有内涵和实力的代名词。对于那些名人,人们就干脆用某某人有气场来形容他们身上的不凡气质。 气质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和标志,气质首先源于一个人的自信、实力和内涵,其次也和社会的基本物质条件满足程度,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宽松、自由与和谐相关。在一个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如果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整天忧心忡忡和疲于奔忙,给人的印象就会是灰头土脸,人的气质也就无从谈起;一个社会如果过分限制人们的自由,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力,人们就会整天生活在紧张、压抑甚至虚伪中,人们的表情就会显得拘谨沉重和老气横秋。所以一个人人有气质的社会,必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双走在前列的社会。 *作者: 路铭。来自读者原创投稿。深夜散文首发文章,转载请在文章顶部注明出处和ID。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孝道,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分享到朋友圈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