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21天不对孩子生气,我是这样做的

 阳光明媚花香 2016-10-02

昨天,一开始萱妈是拒绝的,但实在忍不住又把孩子骂了一顿,晚上睡觉前孩子还气呼呼的不肯刷牙....真是想要学习一下如何控制住情绪,于是便上网查找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绘本,恰好@Jaguar小姐 的文章被顶到最前面,点开来看,正是我想要找的经验分享。


为什么会有挑战对孩子不生气的想法


因为在某个晚上,我们去听音乐会,女儿先是吵着不要进去,进去没多久又吵着要出来,搞得我们人仰马翻。


又有一次下午放学,她看到同学的爸爸骑自行车来接,她也吵着现在就要我回家骑自行车来接她,非常无理取闹。


这几个状况都是“值得”我再次生气吼叫的,然而我觉得继续生气懊恼似乎并不会让她以后不再吵闹,而自己也确实需要在教育的方式上另寻出路。


于是我便给自己立下了21天不对她生气的挑战!


“避免第一线冲突”是首要目标


既然要做到不生气,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当自己觉得情绪快要失控时,先拉开距离、不随之起舞,等风暴过后再来打算。


挑战的第1天

女儿依旧一起床就闹脾气,一下子要我走开,一下子又要我过去。


为了避免掉入情绪纠缠的漩涡,当她一开始哭,我只轻轻说声:“Ohoh!”就默默转头离开现场。


看我走了,她哭得更大声,嘴上喊:“妈妈来!妈妈来!”


然而我知道在情绪的浪头上,任何对话都是火上加油,因此我选择先不进入她的视线,一切等她发泄完再说。


挑战第2天

我发现拉开距离的效果极佳,少了我在旁边,她可以专心宣泄情绪,大约十至十五分钟,她会自动停止哭闹,主动过来找我讨抱,有时则是我若无其事的去找她。


当她情绪平稳后,绝不落井下石去责怪她,我只是充满理解的抱抱她,再继续寻常生活。


这样的处理方式下,女儿的情绪恢复得很快,不像以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人也不会冤冤相报何时了。


大人先稳定阵脚,用平静的态度面对


前面几天虽然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但是有时候她麻烦找得厉害,看我离开现场,还会不死心的追过来.哭闹..


挑战第3天

我看她又开始哭闹,默默离开去吃早餐,她追到餐桌旁,在我耳边哭得更大声,我跟先生面对面坐着,彷彿没有听到她的哭声般,若无其事的聊天。


她哭了一下,发现爸妈并没有受影响,她反倒听起我们的聊天内容,自然而然不哭了。


挑战第4天

她早上又发起床气,趴在客厅地垫上哭闹,哭得满头大汗,我一句话不吭,默默为她打开电风扇,吹了阵凉风,她也就不哭了。


晚上她半夜醒来,又莫名其妙的吵着要她的玩偶“冰冰”,困得不得了的我其实很生气,但我只是继续闭着眼,不对她动怒,她哭了五分钟,就自己就睡着了。


经过前几天的练习,我发现许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与空间发泄情绪:


以前之所以会与她发生情绪争战,是因为我把她的闹情绪视为她在挑衅,当我把矛头指向自己,自然就无法置身事外,结果就演变成大吼大叫与大哭大闹的亲子混战,两败俱伤。


当我调整心态,理解孩子的哭闹其实是有别的原因,而不是针对自己,心理上就比较能淡然处之,可以把距离拉开,而非正面迎战。少了来自父母的情绪压力,孩子才有更多空间专心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在外哭闹,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


然而,当孩子在外面闹脾气时,情况就复杂多了,我无法留她独自一人,旁人也不见得能忍受我的孩子连续哭十五分钟,因此处理的难度倍增,需要的耐性加倍。


在挑战21天不生气的最高指导原则下,我的方法是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


挑战第5天

女儿很反常的吵着不想去她最喜欢的音乐课,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我实在很想把她揪进教室,但我忍住不发脾气,不陷入是否要上课的争战中。


我只是转移焦点对她说:“小朋友还没有进教室喔!趁现在还有很多位子,我们赶快进去选喜欢的座位好不好?”


女儿一听,很高兴的说好,马上跑进教室找喜欢的位子坐下,就这样莫名其妙化解了大战危机。


挑战第8天

我带女儿与妈妈外出游玩,女儿在车上睡着了,醒来时刚好到达晚餐地点。刚醒来的她心情不太好,喊着想上厕所,当时外面下着大雨,我想带她下车,她竟吵着不要穿鞋子。


我冒雨抱她进餐厅,到了洗手间,她仍吵着不想穿鞋子,我忍住气,解释不穿鞋就要光脚站在湿湿的地上,她听了更生气,边哭边闹边尿尿。


正在挑战不生气的我,其实快要气炸了,但我坚守防线,不对她破口大骂,我把她带出洗手间,装作没事般的对她说:“走吧!我们去看看外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恰好转角有间卖泳具的店,我指着挂在上面的幼儿泳圈,对她说:“你看!是长颈鹿泳圈耶!”


女儿一听,情绪立刻大转变,她停止哭闹,很兴奋的开始指东指西,最后还开心的跟着我们一起试穿了好多泳衣。


有了这几次户外的处理经验,我深深觉得:


当孩子在外面闹脾气时,我们更要先稳住自己,不要因为觉得丢脸,而更生气的对孩子发动情绪攻击。


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而不是在意他人眼光。老实说,路上又有多少人认识我呢?


暂时分开,让第三人协助处理


挑战不生气的这些天中,有几次还真的被激怒到最高点,此时,如果有第三人适时带开孩子,暂时分开彼此,转换一下心情,对纾解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挑战第12天

早上明明说好是我去接她下课,结果一到学校,她又变卦说想要爸爸来接,我耐着性子对她说明,她仍旧吵着要爸爸,然后开始大哭。


此时园长过来,用手捧着她的脸,轻轻在她耳边说:“我的手有魔法,换我们去接爸爸”,女儿马上不哭了。


只不过出了学校,她又开始闹,在计程车上哭得很大声,我对司机先生抱歉,然后转头很平静的对她说:“你太大声了,这样伯伯开车很危险。”她一路哭到律动教室,看到爸爸帮她送衣服来,吵着只要爸爸陪她上课,妈妈先回家。


那一天,我第一次放手让先生去处理,我只送到门口,后面程序由他们自己来。


上课结束后,女儿很开心的回到家,先生告诉我说,女儿刚刚自动自发的去换衣服、喝牛奶、进教室上课(因为爸爸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我才想到,适度的分离是最好的情绪冷却剂,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整理自己。


接下来几天,女儿都要爸爸送她去上学及陪她上课,她的情绪也在那几天明显变好。感谢先生,让我与女儿纠结的情绪,找到另一个出口。


解铃还须系铃人,睡前深谈:“我不吼,你不烦”


面对女儿不断闹脾气,我深知她一定有个结没解开...


挑战第15天

在挑战第15天的晚上关灯后,我在黑暗中与她长谈。


我问她:“你最近常为了一点小事就烦,是因为那天你在海科馆哭闹,我们没去彩绘餐厅,所以在生气吗?”


女儿说:“对。”然后她回想起当天的情形,又开始吵着:“我要去,我要去。”


我对她解释:“在外面的时候,妈妈会看时间、安排流程,如果约好时间就要准时,例如飞机、高铁、船、餐厅,他们都不会等人。


如果你想要什么,可以好好说,我们一起讨论、想办法安排;但是如果你用吵的,大家就没办法讲,最后什么都不能做了。


况且,那天我本来就答应你可以买爆米花,只是顺序上是先吃午餐再买爆米花当下午茶,但是那时候你坚持一定要马上吃,还哭到不能停,最后我们都进不了餐厅。我也好想吃爆米花,我也好想去彩绘餐厅啊!”女儿默默没有说话。


我问她:“所以每次妈妈因为你哭闹而生气的时候,你跟妈妈说对不起,是因为怕妈妈不爱你吗?”她马上说:“对!”


我语带抱歉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一直以为,你是因为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才道歉。我那天看了《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才知道原来小孩被妈妈吼的时候,都以为妈妈不爱她。


家长的情绪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



你一定要记得,妈妈生气的时候不是不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做的那件事,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永远都爱你!”


女儿窝在我怀里,点点头。


我接着提出开放式问题:“那大人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小孩知道不应该做某件事呢?”女儿静默答不出来。


我再问:“用吼的有没有用?”她倒是很快的回答:“没有,没有用。”


我继续申论:“所以大人跟小孩都一样,大人用吼的没有用,小孩用烦的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不能用吼的,也不能用烦的,是这样吗?”


女儿爽快的回应:“是!”


我做出结论:“那以后我们都好好把话说出来,用讨论的,不要吼、也不要烦,好吗?”


她毫不犹豫的答应:“好!”


了解孩子哭闹的背后原因


当我挑战不生气,不在第一时间发脾气的时候,也让我有机会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女儿的哭闹。


挑战第18天

这阵子,女儿有点小感冒,可能因为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心情特别不好。


我也发现,刚起床的她情绪都不太好,如果她一起床我就催她吃早餐准备出门,她的反弹会特别大。


而那几天让爸爸去接送她,她的心情很开心,而且非常自动自发,我才发现自己是个管太多又爱催的妈妈,因为在状况外的爸爸面前,孩子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每个哭闹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我们气血攻心,就无法理性的厘清问题原因,唯有做到先不生气,不卷入情绪漩涡,我们才能真正看到问题,慢慢修正彼此,磨合出更好的相处模式。


大部分的时候,我的生气是起源于孩子闹脾气,然而,当我沉淀下来反思,发现许多时候孩子的闹脾气,却是起因于我自己的行为。


挑战第20天

经过这些天的锻炼和学习,我终于体会到,每个早上女儿几乎都会闹脾气...


而仍在挑战不跟孩子生气的我,学着先不对她生气、拉开距离,这才发现,原来女儿闹脾气,是因为一早起来就被我催促。


因为当我不再催促、悠哉悠哉做自己的事,让女儿以自己的速度从刚睡醒的昏沉中醒来时,二十分钟后,她会自动去吃早餐准备出门,自律得很。


以前每天早上总要花两小时吃早餐准备出门(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是我在催她,她因此很不配合),在我改变为不再催促她、让她以自己的速度进行时,时间反而缩短为一小时,我不催,她不气,双赢。


仔细想想,孩子迟到或没时间吃早餐,都是她的事,我们必须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而不是死命盯着她去完成一件她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放手的信念下,自然少了很多生气的机会,我们只需冷静淡定做好份内的事,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


终结情绪混战,帮助孩子学习处理情绪


21天的挑战下来,我慢慢找到处理方法,女儿也神奇的渐渐转回情绪稳定。


我们之间不再剑拔弩张,我不再动不动就威胁她,我懂得给她多一点时间与空间,我懂得用宽容与温柔来看待她的小失控。


我学会在小事上放手,她也重回过去的稳定讲理,且变得更加自律。


就在挑战的最后一天我们到绿岛旅行,即便在最容易发生情绪冲突的旅行压力下,我也与女儿都安然度过。


也许是因为我们找到相处的眉角,她也知道妈妈的爱会一直守着她,她不再需要透过哭闹去测试,她能安心练习处理情绪。


我想,父母应该像棵稳定的大树。在孩子慌乱失去控制的时候,我们更要冷静淡定,做最好的情绪示范,透过一次次练习,让孩子学习处理情绪。


想教孩子控制情绪,我们必须先练习控制自己的,永远先从己身做起,这是最有力量的引导,更能展现想要变好的决心。


21天情绪挑战的心得


21天挑战过后的某个晚上,女儿在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的唱歌,突然,她抬头对我说:“妈妈,你最近都没有对我生气,我好高兴喔~”


其实那天她有一点小无理取闹,然而对处理这类状况已经非常熟练的我,轻轻松松就化解情绪危机。


如同之前挑战不对另一半生气一样,当我从己身做起,做到先不生气,对方(包括先生与女儿)都能感受到我的改变,从而也修正自己。


我从这两段挑战中收获满满,也感动另一半与女儿的细腻,让这段挑战更有意义。


萱妈说

这位妈妈的挑战经历真是让萱妈醍醐灌顶,我们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我们希望孩子表现良好不失控,不觉得很不公平吗?


我们总是忘记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孩子, 萱妈也希望小伙伴们能学习到文中的一些方法,尝试做一个不生气的妈妈。 



·END·

如果喜欢萱妈文章

~记得在文章底部给萱妈点赞呦~

来源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