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死一生”的胆道肿瘤,中医也有应对之策!

 感通天下 2016-10-02

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很多肿瘤往往在早期诊断不出,一旦发现就是晚期,这让人对肿瘤不寒而栗。在众多肿瘤中,胆道肿瘤恶性程度之高,预后之差,生存率之低,往往令人感到绝望。究竟胆道肿瘤是否就是九死一生?且看沪上名医朱老先生有何高见!



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低。朱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对胆管癌的证治颇有心得,屡起沉疴。


1
治瘤扶正当为先


胆管癌中医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可归属于胁痛”“腹痛”“黄疸”“癥瘕等范畴。胆管癌病机较复杂,临床实难见到单一的发病病机,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而正虚邪陷、以虚为主是其主要病机特点。大凡肿瘤的形成都是在人体正虚的情况下,邪毒因虚而入积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日久气滞血瘀、气血痰湿交结成块,致使癌瘤发生,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虚则成岩(《外证医编》)之理。胆管癌的发病亦然。事实上,迄今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这是因为其早期常无特殊的症状,易被一些良性胆道疾病如胆道炎症、胆结石等所掩盖,而且目前临床仍缺乏对其特异的检查手段,无论B超还是较为先进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都难以明确鉴别早期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疾病,致使临床发现胆管癌往往已是中晚期阶段,此时人体正气早已衰败,故而临床诊治之际首推扶正之法。


2
从肝立论治其本


中医学认为,胆附于肝,在肝之短叶间(《难经·四十二难》),胆与肝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为中精之府(《灵枢·本输》),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的疏泄功能可直接控制和调节胆汁的排泄。胆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胆管癌的发生即是基于肝主疏泄等生理功能的失调。

现代医学认为,胆道系统起源于毛细胆管。毛细胆管是由相邻的肝细胞膜分化而成的一组盲管。胆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后进入毛细胆管,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胆管癌的确切病因目前虽不完全清楚,但胆汁中的一些物质如胆汁酸等对胆管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肝与胆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的关键,不仅仅在消除癌肿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恢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阻止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病必求其本,胆管癌只有从肝论治,才能正本清源。因此,朱教授始终把治肝之法作为指导原则贯穿于胆管癌治疗的全过程。胆管癌从肝论治,是朱教授用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指导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具体体现。


3
体用结合,养肝疏肝两相宜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阴即肝之营血和阴液,具有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等作用。肝用是就肝之功能而言,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临床中发现,不仅慢性胆道疾病多有肝阴不足之证,而且胆管癌患者也常出现胁肋隐痛、消瘦、低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肝体不足之证。此乃胆管癌中晚期瘀毒阻滞,耗伤肝体所致。临床宜用白芍、枸杞、乌梅、山茱萸、何首乌、生地黄、南沙参、北沙参、天冬、女贞子、石斛等酸甘养阴之品,以滋养肝体。有关实验研究也表明,滋阴养肝中药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对肝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养肝利胆药可望从根源上遏止胆管癌的发展。泻肝之余,也是胆管癌常用之法,肝的疏泄有度才能保证胆功能正常地发挥,胆腑不畅多源于肝气郁滞,肝胆气滞是胆管癌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在胆管癌治疗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疏肝利胆之法,令气血调达。在遣方用药时,所选理气药宜以不损胃、不耗气、不伤阴为度,青皮、陈皮、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白残花、佛手等果皮及花类药物,轻清疏利,于平淡中可彰显神奇。


4
泻腑利胆,以通为用


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肿瘤生长梗阻胆道,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出现阻塞性黄疸。中医学认为,胆为中精之府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性喜条达,疏泄畅通,只受纳五脏之精气,不容邪气所停滞,以通为顺。今瘀热湿毒结聚胁下,势必影响肝胆疏泄,致使胆道阻滞,胆汁不循常道。针对胆管癌存在胆道阻滞、疏泄不畅的病理机制,遵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在治疗胆管癌时不论该病处何阶段,应始终贯彻通腑利湿之基本法则。临床常用大黄、茵陈、虎杖、郁金、莱菔子、厚朴、沉香曲等通腑降逆、利湿退黄之药,以化瘀祛湿,开启闭塞,其效甚佳。


5
益肾健脾,先天后天不可忘


胆病从肝论治,而肝与肾、肝与脾均关系甚密。肾为先天之本,肝肾精血互生,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脾为后天之本。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相互影响,并且肝与脾在血的生成、贮藏、运行及防止出血等方面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中要始终不忘肝肾同源”“知肝传脾,时时顾护先后天之本。补肾滋阴多用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助阳常选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等温润之品,以防过燥劫阴。朱教授尤重补益后天,常谓后天为人之本,最为紧要,药食得进,病体康健,全赖脾胃之运化,不可妄伐,应时刻顾护,治疗胆病当先实脾。临证善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砂仁等甘缓辛补之品,以建立中气,尤于疏利、滋阴之际不忘兼以运脾,以防理气伤脾及滋腻碍脾。


6
软坚消肿,治其标


肿瘤的发生,其本固然在于正气虚,然肿瘤的形成必有邪毒蕴结、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等一系列标实的病理变化。就胆管癌而言,邪毒、瘀血、湿热、痰湿交结阻滞胆道,是其标实一面,在治疗过程中,仅靠扶正培本实难奏效,非攻不可中病。有鉴于此,朱教授临证施药尤其喜用如白花蛇舌草、蛇莓、蛇六谷、红藤、白英、野葡萄藤、龙葵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破积化瘀类中草药。临床用之,对缩小肿块确有效验。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