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硬化的食疗

 图书 馆员 2011-07-25
肝硬化的食疗
无病毒性的肝硬化可用(丹参15克、赤芍12克、虎杖18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别甲30克、瓦楞子15克)为主药;有病毒的加大青叶30克、紫草15克,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连乔15克、脸色晦暗加当归12克、红花9克、肝区痛加元胡15克、木香12克、肝有腹水加(冬瓜皮30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8克、茯苓皮30克、陈皮12克、猪苓15克、桂枝9克)腹胀加厚朴12克、枳实12克、每天一付,水煎当茶饮服口干就喝,体质弱者减半。本方有降病毒,抗硬化,抗癌的功效。
建议首选考虑中药,因为西药尚处于研究阶段;我国医学家则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研制了一些中药制剂,经动物实验与初步临床试验,均证实可以延缓、阻断肝硬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而甘舒胶囊有很好的修复肝损伤的功能。肝硬化是有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组织变化,服用甘舒胶囊可以
减缓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保持肝功能,减缓向肝硬化及其他并发症的的转化时间。
 
黄疸是什么?
黄疸
肝癌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并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常出现于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发生机制
黄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率约29.6%-37.5%,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胆红素来自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其生成、代谢及排泄与肝脏关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三种,肝癌患者所并发的黄疽属于后两种,以阻塞性黄疸多见,具体发生机制如下:
1、肝内及肝门区肿瘤结节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各级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返流人血,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引起阻塞性疸。
2、肝内肿瘤侵人胆管,导致胆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并可部分坏死脱落,下降至肝外胆管,突然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据报道,此机制的发生率约为1.5%-8%。
3、胆管内癌栓形成,包括坏死肿瘤脱落,在胆管内生长,肝内原发肿瘤破人胆管,或肿瘤出血,含有癌细胞的血凝块形成栓子,阻塞胆管等,均可导致并发阻塞性黄疸。
4、弥漫性肝癌或合并有严重的肝硬化,因广泛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在肝内的生成。代谢及排泄障碍,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升高,引起肝细胞性黄黄疸, 同时也可因肝内肿瘤对胆道系统的压迫,合并有阻塞性黄疸,呈混合性黄疸。
5、一些抗肝癌治疗手段也可引发黄疸,如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外放射治疗等。钱建民等报道,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02例,并发黄疸者约10例,占9.8%,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二、临床表现
肝癌患者并发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肝肿大。肝区痛。食欲减退。消瘦、脾肿大、腹水等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呈黯黄色或黄绿色,大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皮肤瘙痒、胆绞痛,或伴有寒战。高热等。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胆管炎以腹痛、发热、黄疸为主要表现;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波动性黄疸。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见皮肤癌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鉴别诊断
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须与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胆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
四、治 疗
肝癌并发黄疸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对肝内原发肿瘤进行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黄疽的根本措施。针对黄疸,亦应积极利胆退黄或控制其进展,尽可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寻求时机。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戒除烟酒。如合并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尚应限制或禁止蛋白饮食。
2.保肝及利胆药物治疗  肌苷能促进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泰乐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益肝灵可保护肝细胞膜免受毒物损伤,门冬氨酸钾镁能加速肝细胞内三核酸循环,辅酶A、三磷酸腺若能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使血中胆红素水平下降,可酌情使用。
3.激素 激素可降低黄应时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并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减少胆红素的生成,抑制黄疽的进展。临床上常用强的松龙,每天20-30mg。
4.补充血浆白蛋白 白蛋白可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降低非结合胆红素对机体的损害。
5.肝酶诱导剂  能加强肝细胞内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常用苯巴比妥等。
6.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是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将胆汁引流出体外,是恶性胆道梗阻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适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或肿瘤切除术前,黄疸指数太高,须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时。
(二)手术治疗
1.肿瘤切除术 肝癌压迫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胆管未受侵犯,且一般情况好,心、肺、肾功能正常,肿瘤有手术切除指征时,应及时进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方法包括肝的规则切除和不规则切除,临床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脏储备能力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术后胆管压迫解除,黄疸可完全消退。
2.置管引流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叶切除等手术中,放置T型、U型、Y型引流管,通过肿瘤占据或压迫的管腔,同时行高位空肠段造口,肝胆引流管与空肠造疾分别引出体外,术后可在体外将两管连接,将胆汁引入肠道。对于一些已失去剖腹探查机会的极晚期病例,则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引流(PTCD)。
3.肝动脉结扎 可阻断肿瘤90%的血供,而仅减少正常肝组织25%的血供,使肿瘤缩小,甚至缺血坏死,减轻对胆道系统的压迫,使黄疸缓解,且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4.肝动脉插管化疗 进腹后由胃大弯处找到胃网膜右动脉,分离出长约1cm的一段动脉,用套线牵引,切开前壁,插人导管,直至肝动脉,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插人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或肝左动脉,固定导管,将其引出腹壁,行插管化疗,或用微化疗泵化疗,将微化疗泵埋置于皮下。
5.胆管一空肠吻合术 肝癌压迫胆道,不能手术切除时,可行胆管一空肠吻合术,将胆汁引人肠中,减轻黄疽。该法术式很多,包括左右肝管空肠吻合术、左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等,临床可视肿瘤压迫部位选择合适的吻合点,也可在术中放置U型管引流。
(三)中医药辨证论治
1.湿热内阻,湿从热化
主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苦,心烦懊恼,食欲不振,脘腹胀问,尿少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桅子、大黄、黄书、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白鲜皮、防己、猪苓、茯苓、薏苡仁、泽泻。热重于湿者见全身发黄,色泽鲜亮,壮热口渴,烦躁不安,或伴神昏谚语,或吐血黑便,可酌加犀牛角、黄连、生地、玄参、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上茯苓等清热解毒之品,或加大小蓟。首草。丹皮、地榆等凉血止血剂。湿重于热者可见身目黯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可酌加桂枝。白术、厚朴、霍香、苍术。砂仁等c湿热并重者可见头身困重,脘腹痞满,舌苔厚腻而黄,脉懦弱或德数,可加葛根、木香、厚朴、木通等。
2.瘀血内阻,胆腑不利
主证:身目黯黄,色泽晦黯或如烟熏,口淡不渴,胁下刺痛,积块坚硬,固定不移,时有寒热,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川穹、红花、赤芍、当归、五灵脂、元胡。香附、乌药、积壳、茵陈、郁金等。
3.脾虚湿盛,湿从寒化
主证:身目黯黄,色泽晦黯或如烟熏,食少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脘腹胀 闷,畏寒肢冷,或见腹大胀急,早宽暮急,大便搪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滑或微弱。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化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附子、白术、干姜、桂枝、山药、黄茂、苍术、郁金、厚朴、茯苓、猪苓、泽泻等;伴腹大坚满,早宽暮急者,可酌加陈皮、大腹皮、大黄、甘遂、芜花等。如伴见黑便、呕血者,可加白及、灶心主、阿胶等。
急性病毒性黄胆型肝炎

症状;乏力,气短,不欲言,纳差,胃不适,腹胀,肠鸣,面黄瘦,便溏,口干苦,不思饮.

舌象;舌苔白.脉象;弦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黄胆型肝炎

中医认为;气阴两伤,脾虚胃弱,湿热蕴郁

治法;补气养阴,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药;

生芪15克,茵陈15克,藿香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陈皮,蔻仁3克,白芍30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

服7剂后去石斛加川断15克,木瓜12克.每日中午加服河车大造丸1丸

服7剂后情况好转.前方去陈皮,杏仁,黄芩,加酒胆草10克,五味子12克,焦三仙30克,继服河车大造丸,每天中午1丸.

 上方服十二剂后,肝功能转正常.

生芪15克,茵陈15克,藿香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2克,蔻仁3克,白芍30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郁金10克,陈皮12克,旋复花10克,党参12克,生赭石10克,生瓦楞30克.

服九剂后肝功能全部正常.症状消除.宗前法拟服丸药以善其后[摘自中国中医协会会长关幼波中医大师临床方例]

肝硬化腹水

茵陈30克,赤苓30克,扁蓄15克,木通10克,通草5克,半边莲15克,车前子12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与子各12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丹皮6克,郁金6克,桃仁10克,麻仁10克,木香5克,厚朴10克,葫芦壳 25克,二丑15克.

白水送下.

上方经过配合使用分水丹,每次30粒,白水送下,服药九十多剂,患者腹水全部消除.

肝功能正常.[摘自中国中医协会会长中国国宝中医大师关幼波方例]

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

症状:腹胀,肝区痛,腰痛,大便干稀不调,肝功能不正常.

舌象;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中医认为是;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治法;健脾舒肝,清热利湿.

方药;

党参12克,川断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草蔻6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藿香10克,酒黄苓10克,女贞子12克.

服十剂后好转,去柴胡,草蔻,加草决明24克,山楂15克,三剂后复查肝功能正常.但仍感腰痛,尿黄,

拟以调补肝肾兼以利湿清解余毒.

方药如下;

川断15克,当归10克,女贞子12克,白芍12克,泽兰12克,蒲公英15克,黄柏10克,木通6克,六一散12克[包],车前子12克.

二个月后,肝功能全部正常,症状消除.

[摘自中医大师关幼波方例]黄疸,系因土湿木郁,复感不正之气,化生湿热,熏蒸淫溢,泛于肌表所致。
       [脉证机理]平人谷入于胃,脾阳消磨,蒸其精液,化为气血,所谓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肺气宣畅,则其湿外发皮毛而为汗,手太阴肺从令而化湿,内渗膀胱而为溺,虽湿气淫蒸,得汗溺输泄,故土不伤湿,木气条达,黄疸弗作。
       由于饮食不洁,劳逸不均,或因酒色失度,致使中土郁滞,脾湿不运,肝木郁滞.当此之时,若感受不正之气,必致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滞。肝主五色,入脾为黄,脾土不运,木郁不达,土木双郁,则化生湿热,而病黄疸。湿热移于膀胱故而症见溺黄赤涩;湿热淫蒸,泛于周身,故皮肤、面目、全身皆黄,鲜明如橘。湿热郁蒸,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肝脾郁陷,故而大便稀溏。胆胃上逆,故症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厌油。浊气熏腾,故恶闻食臭。食则胆胃更逆,而致头眩心烦,口苦咽干。湿热不解,肝胆郁蒸,故而发热。湿热熏蒸,故而脉濡、浮数,舌苔白腻或白厚腻或白粘腻或黄厚腻。
       [治则]健脾疏肝,清利湿热、退黄何首乌30克佛手片9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川郁金9克绵茵陈30克 净连翘8克 山栀子9克 赤小豆12-15克
       水煎温服
       [方解]猪苓片、建泽泻,健脾利湿;炒杭芍、粉丹皮、何首乌,平胆疏肝;川郁金佛手片、全瓜萎、清肺利气降逆;绵菌陈、净连翘、山栀子、赤小豆,清利膀胱湿热,退黄。
       [加减]胸胁满闷,呕吐重者,加法半夏9克,降浊以止呕。身热不退者.加炒黄柏6至9克,清利湿热以退烧。发烧汗出,二便不利者,加生大黄9至12克,荡涤脏腑之郁热。大便稀溏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小便以实大便。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脉见虚大而涩,舌苔厚腻,大便色白,身黄重者,以《茵陈蒿汤》主之,通利退黄。绝对禁用姜、枣,以免助湿热而滞中气。
       [忌宜]忌食腥荤及辛辣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鲜菜、高糖、高蛋白食品为宜。注意休息,勿劳累。并须予以隔离。
       [附记]
       黄疸,包括急性黄疽型肝炎等发黄的疾病。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别。其病机均因脾家湿旺,木气郁滞。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则病阳黄,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则病阴黄。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即系阳黄之一;脾虚发黄,则多为阴黄。谷疸.由于脾湿运迟,复感外邪,水谷难消,土木郁蒸。酒疸,由于嗜好饮酒化生湿热,汗溺闭塞,湿热遏瘀。女劳疸,由于好色伤肾,火泄水寒,阳亏土湿.肝木遏陷,化生湿热。
       治黄疽之法,首在健脾利湿,疏肝解郁。属湿热者,兼以清利湿热;属寒湿者,兼以暖水行瘀。且应恪守“利脾湿莫伤肝阴,滋肝阴莫助脾湿”之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肝胆燥热,脾家湿旺,用上方治疗甚捷。或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入丹、芍、首乌等疏木柔肝之品,祛湿退黄亦捷。总以保护肝脏。有利于肝功之恢复为原则。
临床所见胰腺炎,胰头癌等亦发黄,因其病因不同,另当别论。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神经性皮炎、干燥综合症
黄煌医案
       某女,60岁。
       初诊:2008-09-06。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神经性皮炎,干燥综合症。今年7月7日查总胆红素:90.7 umol/L,直接胆红素:61.6 umol/L,间接胆红素29.1 umol/L,血清总蛋白93.9g/L,白蛋白30.6 g/L,球蛋白63.3 g/L,白球比0.48,谷丙转氨酶45.3 u/L,谷草转氨酶187.2 u/L,谷氨酰转肽酶128.4u/L。手足经常抽筋,有麻木感,疼痛感;皮肤瘙痒,影响睡眠;下肢浮肿;经常腹泻;有饥饿感,但没有饱的感觉;小便黄。前面在南京某西医院住院治疗,没有好转出院。
       黄师处方:---【1】-----
       二诊:2008-09-23 身痒好转,抽筋好转,下肢浮肿略有好转,大便日3次,舌淡红苔薄。
       处方:原方续服。
       a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而见手足经常抽筋,主方应该选用芍药
甘草汤,同是又患有神经性皮炎及干燥综合征是否可以认为是患者自身的物质基础不足而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下肢的浮肿则应该是由于低蛋白血证所致,经常腹泻则提示其吸收功能减退(脾虚)。再从头分析:下肢浮肿(由于)---低蛋白血证(来源于)--肝硬化(由于)---胆汁淤积,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以解决胆汁的淤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同时加上天然蛋白,一方面可以补充低落的白蛋白而有助于浮肿的消除,一方面又能帮助解决吸收不良的问题,故我考虑选用芍药甘草汤合茵陈五苓散:
       
赤芍30   白芍30  甘草6  白术60  茵陈15  猪茯苓各20  泽泻20
       
肉桂6(后下)
       该患者体形及舌脉情况版主未作交代,是否是提示让咱们所患疾病为出发点来考虑治疗方法?
       b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可用大剂量芍药
甘草汤,患者手足易抽筋,疼痛也是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皮肤瘙痒是胆汗淤积所致可一并治疗。下肢浮肿,经常腹泻,小便黄是水液代谢不利,可用真武汤。另患者有饥饿感,无饱感有可能是黄芪体质,可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赤芍30 白芍30 炙甘草6 制附子6 白术20 茯苓20 干姜10 黄芪30 桂枝12 大枣20
       c本案的焦点是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神经性皮炎是胆汁瘀积在血液中刺激皮肤所致.干燥综合症是精血不足不能荣润,提示免疫功能失调,都不作为主症处理,侍原发病好转自然缓解.胆汁瘀积性肝硬化
       用芍药
甘草汤,可使奥底氏扩约肌松驰,促进利胆退黄.手足抽筋,疼痛也提示芍药甘草汤证的存在,故作为底方.下肢浮肿,经常腹泻是痰饮为患可用苓桂术甘汤主之.拟方如下:赤芍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
       另有饥饿感,无饱感是人体低蛋白需求能量的信号,不作主症治疗
       d干燥综合症黄师通常用为小
柴胡汤加减治疗
       且阴黄黄师用
茵陈五苓散合四逆汤治疗
       “20070011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案”黄师用赤
白芍各30炙甘草10治疗有效
       本案阳虚不明显,可不用
附子类方
       故本案参考以上黄师用方习惯当用 小
柴胡汤&茵陈五苓散&大剂量芍药甘草
       e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楼主:那就是关于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诊断手段如何?换句话说:在临床上,我们通过什么才能准确的得出患者所患的是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呢?能否请楼主给详细的解说一下?!谢谢!!
       f胆汁淤积症状体征是明显黄疸、皮肤搔痒;
       常参考化验指标:高胆红素、r-GT(谷氨酰转肽酶)与AKP(碱性磷酸酶)常明显增高。。。。。。
       胆汁淤积加肝硬化的表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诊断当然是肝穿病理最准确;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黄师处方,供参考:
       
柴胡12g 肉桂6g 桂枝6g 干姜6g 天花粉15g 牡蛎12 g 黄芩6g 生甘草6g
       
当归12g 白芍30g 赤芍60g 川芎10g 白术20g 茯苓20g 泽泻20g
       g 刘渡舟在《结合临床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一文中阵慎吾说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最恰。刘老结合临床感悟出“阴证机转”是既有少阳热象又有太阴寒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有小柴胡汤合理中汤之意,与大柴胡汤遥相对应,一治实热,一治虚寒。
       本案中患者“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干燥综合症”可视为
柴胡汤体质,小便黄、皮肤瘙痒可视为少阳热象,腹泻乃太阴虚寒,故可窥黄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腹泻、浮肿、抽筋疼痛可视为当归芍药散证,大剂量赤芍退黄,故本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芍药甘草汤。
       h本案关键是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这点可以参考上面大家的讨论。治疗中应该注重患者体质,特别是贫血。
       
当归芍药散是和血利水剂,《处方解说》中所主为虚弱淤血和水毒所致的症候。黄师经常用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肝炎,黄疸,肝硬化等,常伴大便不成形、贫血、浮肿貌、下肢浮肿、头痛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等。用大量的芍药可以退黄。综合考虑患者是一位久治未愈,贫血、经常腹泻,体质虚弱的60岁女性,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张应被人更加重视的方,桂枝干姜甘草,温助脾阳,仲景常用干姜治疗下利;柴胡黄芩、花粉、牡蛎,舒解少阳清热生津;牡蛎散结。在《伤寒论》中为少阳郁热兼津亏痰结而设。黄师言在日本经常用来治疗女性虚弱症候;《方函口诀》用缓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鳖甲、芍药)治疗癥积;胡希恕曾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炎、黄疸、肝硬化;刘渡舟常用本方加大桂姜量治疗“少阳肝胆郁热、太阴脾家虚寒”的一类疾病;其他应用也比较广泛。患者常有体力虚弱、畏寒、贫血、心悸、气短、神经过敏、往来寒热、口干口苦等症状。
 

肝硬化复发,三棱、莪术再次使他痊愈
他是一位老师,1972年在川医检查,患了肝硬化,那个时代,缺医少药,肝硬化就尤如现代的肝癌一样可怕!况且,他那时民办教师,每月三元补贴,生产队评工分称粮,根本无钱住院医治。
他很坚强,瞒住了一家老小,把化验报告拿到乡卫生院一位老中医面前,(这位老先生是当地名医)。看了报告单,老医生说:“熬一个月中药试试吧”。
一个月后,他基本好了,两个月后,去查,痊愈!但老先生说,十年以后可能翻病。他已是千恩万谢。
1985年,他感觉肝部疼痛,牙齿齿逢间不时有臭气冒出,他感到病又翻了,一查,肝硬化!躺在床上,用手按,能摸到鸡蛋大的一坨硬块,这时,他老婆生病,两个小孩又小,家里三个人的包产地要人做,根本不可能住院。老中医已早就去世。他去翻箱倒柜找药方,十几年了,不知在哪里去了,只记得三样药,因为当年抓药的老先生问过很多次:“你的药为啥每付里有三棱莪术?”还有他母亲挖的一筐筐的蒲公英。

他请人开了清热利肝的药方,自己把三样药加进去,三四个月后,好了!刘老师,至今健在,六十多岁,他讲争取活过七十。
全部 药方是 三棱10克、俄术5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川芎10克、茵陈10克、赤芍10克、熟地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醋炒)、白术10克、枳壳10克、蒲公英(干)20克、金钱草10克、甘草5克。
三棱莪术,尤如两兄弟,均入肝脾经,性相近: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气血凝滞、胁下胀痛、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经闭等。又象运载“火箭”,能把药送到病灶。
对于有肝脏疾病的人,每年不妨吃两付这样的药,有益哦:

提示:
1、药能治百病,不能治百人,以上药方只是原创的个人心得,不适合所有同类病人,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药方能够适应所有的同类病人,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决,切勿生搬硬套。
2、不但“药能治百病,不能治百人”,粮食也是如此,在川贵地区,有一部分人一吃面食就呕吐,之所以写3个提示,重点写给哪些爱转牛角尖、一根筋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