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电影推荐1 | 《听见天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残云伴鹤归 2016-10-02

o 如何订阅我们?

-------------?-----------


国庆七天长假,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全家人凑在一起看上一部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一教育”为读者精心挑选了几部适合亲子一起观看的电影,今天推荐的是2006年上映的意大利影片《听见天堂》。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类,其实对自身的认识依旧还是肤浅的,因此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何在,永远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烦恼,看完这部片子就会豁然开朗。


以下影评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的平智炜。



一位资深的电影录音师曾经说过: “电影中的声音都是情感,电影是视听的盛宴!”电影录音师在影片制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

 

米可· 曼卡西(Mirco Mencacci)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国宝级音效大师,他曾和无数意大利大师级导演合作过,他参与声音工程规划的影片有340 多部,诸多大片巨作的音效和配乐都是出自他细腻的听觉。然而,如此大师级别的米可· 曼卡西却是一位盲人。

 

意大利影片《听见天堂》便带着我们回到了1970 年夏天的托斯卡纳,去经历米可· 曼卡西生命中的变故,去感受他灵魂和心灵的成长。



 

用更丰富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意大利男孩米可出身在偏僻的乡下,十岁那年因为玩弄来复枪时不慎跌倒误扣扳机而走火,子弹毁了他的视力,从此他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托斯卡纳美丽的艳阳、湛蓝的海水,还有孩子们欢快的玩耍都离他远去。


1970 年的意大利,对于视障学童有着很不人道的法律限制,他们只能到特殊学校就读,对于人生他们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纺织工或者电话接线生便是他们最后的职业归宿。

 

原本曼妙而多姿的生活变得苍白,对于米可而言,他是如此排斥和抗拒。他依然坚定地告诉别人,他能看见,实际上他的眼前只是一些单调的光斑,因为他不愿意接受残酷的事实;他在课堂上把书写板和点字笔扔到了地上,拒绝学习盲文阅读和写作。在米可看来,失去了视力,便是失去了全部。

 

不得不庆幸,米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唐老师。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但娓娓道来却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当他面对米可的抗拒时,不是责怪,而是蹲下身子,缓缓地告诉他:“我也能看见,这远远不够,当你看到一朵花,你不想去闻闻它的味道吗?下雪时,你不想走在雪地上听咔嚓咔嚓的声音吗?你还可以捧着雪花,看着它在你的手中融化。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注意到音乐家在弹奏时,他们会把眼睛闭上,为什么?这样可以感受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音乐仿佛变成具体的触觉。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


那一刻,教室里很安静,米可站在那里,什么也没有说。然而我相信,就在那一刹那,米可的心里打开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子。

 

也许那些孩子无法用眼睛去辨别色彩,但可以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去感受、去想象。正如米可所说,蓝色像骑自行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像海;棕色,像是粗糙的树干;红色,像火一样,像太阳落山时天空的颜色??生而为人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视觉,认识世界的途径原本就是如此丰富。


无意中找到的一台录音机以及听到的一小段收音广播,深深地吸引了米可。他发现,将各种各样的音响收集起来,就能够编织成一段段美丽的声音故事,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此在他的生命里打开??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失去一样东西,未必就是最糟的结果,因为我们拥有的总是远超预期。米可也许永远没有了清晰的视力,但至少还能依稀看见朦胧的光影,还有敏锐的耳朵,这大概还不算太坏吧?


想象一下,如果我听不见,但我依然能看见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还不算太坏;如果我的喉咙嘶哑,但我还能用鼻子呼吸,我还有手可以写字,我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这真的不算太坏??这个世界永远都比你想象的要好,只要你的灵魂和心灵永远保持着清晰而鲜活的力量。


米可的眼睛看不见了,于是他选择了用声音来记录和描摹他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充满奇幻的想象和丰富的内心。


不由想起台湾作家桂文亚的散文《你一定会听见的》,当那些被忽略的、充满想象的、细碎而丰富的声音充溢你的耳膜时,你真的会发现一个更加多样的世界。


也许此刻,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听到呼啸而过的车流声;听见雨裹挟着风冷冷地扑面而来;听见往来人们的谈话声嬉笑声,也听见孤独行走的落寞脚步声?? 用耳朵感受的世界同样可以精彩。

 

看到的世界、听到的世界、品尝到的世界、闻到的世界、触摸到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以看见一朵花开的艳丽,可以听见花骨朵绽放的声音,可以品尝花蕊的甜蜜,可以嗅闻淡淡的花的芬芳,也可以触摸花儿湿润而饱满的花瓣。


其实,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像这朵花一样的多姿多彩,我们可以用更丰富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每个人都可以是真正的天才


在那个严苛而古板的盲童学校里,在校长专制而封闭的管辖下,米可和盲童们的才华依然蓬勃地展露了出来。


淋浴龙头的水流声、茶盘的晃动声、铁链条的摩擦声、勺叉瓢盆的敲击声、碎木屑的揉搓声、各种金属的撞击声??这些被人们忽略,甚至可能被当做噪音的声音,在米可和孩子们的演绎下变得如此非同寻常。


《雨过天晴》可以说是米可制作的音效处女作,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学校关于季节的作业,然而这样独特的第一次并没有得到校长的认可,以致米可自己都愤愤地抱怨:“上帝如果爱我,就不会让我失明!”


但是唐老师的鼓励,小伙伴们的合作让米可坚持着,他依着自己的本性去做喜爱的事情,最终收获了曾经不敢奢求的自由与梦想。

 

盲童学校的校长其实和米可有着相似的经历,曾经拥有过明媚的世界,然而在他失明后却变得偏执而保守,他在唐老师来为孩子们求情时,竟然毫不犹豫地扼杀了孩子们的梦想,并且大声呵斥道:“因为他们是瞎子!”


是整个社会的偏见扭曲了他的意识形态,他在骂孩子们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自我的否定,对自己人生的极度失望。在多数人世俗的眼光中,即使四肢健全、没有残疾也未必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和憧憬,何况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然而,我们却看到了这些孩子创造的奇迹。

 

记得刘墉有过一篇题为《每个人都是天才》的散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没有遇上好老师,没有关系!不要怨!你可以假设你自己是好老师,从自己的身上发现各种优点,然后发挥自己、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完成自己!

 

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老师或是你自己把它发掘出来。

 

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对不对?”

 

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也劝告众生:“人啊,认识你自己!”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类,其实对自身的认识依旧还是肤浅的,因此一定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何在,永远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享受不到创造的无限快乐。东方人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又使得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很不善于表扬和发现孩子们的长处。


我们也许看到过《音乐之声》《放春班的春天》里老师对孩子们音乐天赋的发现和引导,也欣赏过《想飞的钢琴少年》里对孩子买卖股票与经营公司天分的展现以及对孩子梦想的充分尊重,而《听见天堂》里的米可更是考验了父母和师长对残疾儿童的充分理解以及对他们天赋的挖掘。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能就潜藏着他独特的禀赋,而父母师长的忽略、漠视,甚至拒绝、反对,必然会遏制其发展。《听见天堂》里的米可从小非常喜欢电影,关注报纸、电视和广播,也许大人们只把这当做生活的常态,以致错失了孩子自我发展的契机。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米可在和帮佣女儿骑自行车时,是富于冒险精神的;在做作业时,他大胆地模仿录制大自然的声音,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他坚持而执著,能够聚集一群小男孩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用声音编成一个完整的剧本,他的领导力和沟通力也展露得淋漓尽致。


米可的特长其实就潜藏在他生活的很多细节中,在那些调皮的玩耍、任性的违规和自由的想象中,只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否给了足够的机会?

 

毋庸置疑,《听见天堂》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特殊教育的成功,更是对如何尊重、理解和挖掘孩子天赋的深层思考。


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少的是发现及认识孩子天赋的能力,是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的能力。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去发现和感受:天堂不只是看到、听到的,天堂存在于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心中。

 

影片的结尾,当米可和孩子们用声音表演《十五个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时,场下所有的来宾、家长和老师都戴上眼罩,我被这个小小的细节深深地打动。


蒙上眼睛不仅仅是让人们感受盲童们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教会人们用一种纯粹的心态去感受事物的本真,彻底摈弃了五光十色的视觉诱惑和冲击,不再受到世俗观念的干扰和左右,用耳朵去谛听,用心灵去感知,也许只有在这一刻,你才会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真正天才!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