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影学摄影 之用光篇| 一点技巧

 海女407 2016-10-02

这是 一点OnePoint 的第44篇文章,聊过了《占水师》这部电影中的构图,再来看看其堪称典范的用光,相信会对你的拍摄大有帮助。


与构图相似,用光的方法有很多,但难的并非如何布光,而是为什么这样布光。


所以,这篇文章我希望更多讨论的,是用光背后的那个“为什么”。所以我会先从更容易体会的光线的“感觉”讲起:



烛光的温暖



影片开场不久,就出现了一个经典的室内长焦。你能看到主人公的妻子坐在桌旁,抱着儿子的皮鞋。一盏孤灯在她右侧,形成了视觉上的“光源”(当然真实拍摄时肯定还有其他光源)。


整个画面处于一种温暖的色调当中,因为此刻画面中人物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当中。



月光的冰冷



然而当镜头拉近,画面来到孩子们呆过的房间,观众发现原来3个男孩的床是空的,而克劳大叔是为了满足妻子的要求而对着空床念童话书。


这一幕无比凄凉。而画面中克劳大叔的后背,被来自窗外的冷光找到,面部则是被屋内烛光染上的暖色。

冷、暖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恰好反映出克劳大叔此刻矛盾的心情:是继续假装孩子还在,还是带领妻子面对现实,他找不到答案。画面右侧两张空床,也是窗外月光所投射的冷色调。


同样的手法,还运用在女主角思念亡夫的一幕上:


屋内温暖的烛光找不到人物的面部,反而是窗外冰冷的月光打亮了她依旧年轻美丽的面庞。

而窗帘在她脸上所投射下的混乱阴影,仿佛将此刻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描绘了出来。



柔光与硬光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烛光带给人物面部极强的明暗反差,也就是很强的阴影。被光照到的部分与阴影间的过渡很锐利生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光”

硬光”并不是我们所喜欢的表现人物美丽的光线,通常人们更喜欢“柔光”,比如下面这个镜头:


人物面部从亮到暗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柔光。

而产生柔光的条件,通常是一扇较大的窗户:


这就是上面那张特写画面所在的场景,餐厅四周宽大的窗户以及窗户上的透光纱帘,形成了巨大的柔光箱,为人物带来了柔光。


注意,假如窗户上没有纱帘,那么阳光直接照射进来,将会形成硬光:


很真实,但并不那么好看,对吧?

顺带一提,晴天太阳直接找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光。


但硬光有时也有好处,那就是很容易形成影子,让画面更有戏剧感:




安全的平光



什么是平光?就是照亮一切,让画面显得没什么立体感的光线。

这听起来并不怎么吸引人,但有时在叙述平缓或暗藏杀机的情节时,是一种安全的光线,就像下面克劳大叔在战场寻找儿子尸骨的时候:


如上面这个镜头所展示的那样,阴天时的光线,就是平光。

这种光线也是很多人喜欢用来拍摄日系人物写真的光线,不过我并不喜欢。



侧光与逆光



侧光,是从被摄主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

能突出人物面部、建筑物等被摄物体的立体感,当它与冷暖色调结合时,能带给画面更强的戏剧感,就像下面克劳大叔在墓地为已经安葬的孩子朗读小时候的读物时:



以及克劳大叔第一次看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那种复杂的心情:



逆光则不同,来自于被摄主体的后方。

逆光时人物面部会显得很暗,刚好适合表现不满和压抑的气氛,就像下面这张克劳大叔被没收通行证时的镜头:


但逆光有时也可以很美好,比如让建筑形成漂亮的剪影:


和让镜头形成点缀画面的光斑:




最后加一点轮廓光



聊到最后,我们基本上都在讨论1个光源所形成的不同光线,以及不同光线带给人的感觉。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就会碰到2个和2个以上光源组合形成的场景。但是多光源的情况很多,也很复杂,所以我只讨论轮廓光这一种:


你能看到克劳大叔的耳朵和脖子,被身后的灯光照亮,如果没有这盏灯,那么这部分就将陷入黑暗,并和背景融为一体(这里是贬义)。


另一个例子,注意人物从头部到肩膀,整个边缘的光线,勾勒出了他的轮廓:


轮廓光,也是人像摄影中主光以外,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辅助光线,能起到将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作用




好了,聊到这里,其实还仅仅是聊了摄影用光的很小一部分。希望通过电影这种方式,让你不会觉得太累。


以后如果碰到合适的电影,我也会再谈谈更多摄影上的技巧。




一点OnePoint

一次教你一点摄影知识,让你成为影像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