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快乐老年435 2016-10-02

解开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作者是谁?是红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

俞平伯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红楼梦辩》一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并对后40回有很严厉的批评。俞先生此文一出,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赞同,高鹗续写了《红楼梦》后40回几成定论。然而,时隔近70年,当1990年俞先生病重临终前不久,却以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如此两句:“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辞达。”①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自责和忏悔之意。俞平伯先生晚年为什么会如此自责呢?贾穗先生在《俞平伯论<红楼梦>后40回述评》(载《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1,第2期)一文中有深入的分析与揭示。俞平伯先生是一位有良知的学者。随着一些新资料的出现,使他察觉到早年对《红楼梦》后40回的评判有误,尤其是对高鹗、程伟元的指责有误时,才写下上面两句自责之辞。随着高鹗年谱的被发现,目前红学界已经排除了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可能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作为红楼梦研究的权威机构在最新发布的消息中,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定名为“无名氏”,表明红学界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与文本来源仍然是一无所知。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早在2005年,笔者就已经在《国学论坛,红楼梦研究》网站上发表〈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改写不是续作〉的文章,指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不是后人续接,而是高鹗用红楼梦初稿本后四十回内容进行改写和嫁接。对笔者的观点,网上虽有热议,但并没有形成共识。在后来的十年中,笔者坚持对网上出现的四十三回本〈金玉缘〉文本的研究,撰写了二十多篇考证文章,进一步分析论证四十三回本〈金玉缘〉文本是红楼梦的初稿文本,论证和揭秘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由红楼梦初稿本后四十回文本嫁接而成这一惊天大案。在研究和考证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用初稿本后四十回内容续接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之后使其成为一个完本的构想并不是出自高鹗,而是曹雪芹在世时就有的想法与举措。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梦稿本已有一百二十回的回目和部分后四十回文本内容。梦稿本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工作稿本,其上有高鹗题写的“兰墅阅过”字样,据此可以确定高鹗在帮助程伟元整理出版红楼梦时曾经参阅过梦稿本!

由于梦稿本在后四十回内容上有缺失,而程伟元与高鹗是知道后四十回系由初稿后四十回嫁接而出的秘密,程伟元手上正好有红楼梦的初稿文本,所以他请高鹗用初稿本内容补齐梦稿本的缺失与不足,完成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成书与出书工作。这正是高鹗能在短短的四个月之内完成红楼梦后四十回“补续”的原因所在,也是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的真实来源所在。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证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由初稿本后四十回嫁接而不是续接,就必须找出嫁接的 证据。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对《金玉缘》后四十回文本与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的比对研究,找出了很多证据。例如,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有妙玉扶乩的描写,不伦不类,甚是荒唐。

按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述,妙玉出家修行,投的是佛门。佛家与道家信仰不同,修行方式也大不相同。“扶乩”请仙,本是道家行为,为佛家所不取。佛家有句名言,叫做“出家人不打诳语”,佛教是反对请神弄鬼的。妙玉在前八十回中,是极清高的人,后四十回写她“扶乩请仙”是极不合情理的描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如果是其他人续写,断不会出现这种胡扯乱凑的现象。要解释清这种极不靠谱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是由初稿文本嫁接而不是其他人续作。

在初稿本中,伴云(对应妙玉)是道姑,属道家一派,所以,初稿本描写伴云会扶乩请仙,很正常。但是,初稿本被改写成红楼梦后,书中部分人物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信仰道教的伴云道姑被改写成极清高的尼姑妙玉,当后四十回再用初稿文本续接时,问题就出来了。出现了妙玉扶乩的荒唐描写。

下面我们来看文本:

《金玉缘》第十八卷 因讹成实渊妃薨逝 以假混真麒麟疯颠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麒麟正笑着,只见玖丽来了.原来玖丽走到义善庵见了伴云,不及闲话,便求伴云扶乩. 伴云冷笑几声,说道:"我与姑娘来往,为的是姑娘不是势利场中的人.今日怎么将那世间俗务过来缠我!"说着,将要不理. 玖丽懊悔此来, 知他脾气是这么着的,"一时我已说出,不好白回去。"只得陪着笑将贺燕等性命关系的话说了一遍,见伴云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 伴云叹道:"何必为人作嫁.我善扶乩,素无人知,前日偶然失口,招的你今日前来破例,恐将来缠绕不休。"玖丽道:"我也一时不忍,知你必是慈悲的.便是将来他人求你,愿不愿在你,谁敢相强." 伴云笑了一笑,叫道婆焚香,在箱子里找出沙盘乩架,书了符,命玖丽行礼,祝告毕,起来同伴云扶着乩.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道:

噫!来无迹,去无踪,飘渺峰上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 入我门来一笑逢.

再看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宝玉正笑着,只见岫烟来了。原来岫烟走到栊翠庵,见了妙玉,不及闲话,便 求妙玉扶乩。妙玉冷笑几声,说道:“我与姑娘来往,为的是姑娘不是势利场中的 人。今日怎么听了那里的谣言,过来缠我?况且我并不晓得什么叫‘扶乩’。”说 着,将要不理。岫烟懊悔此来,知他脾气是这么着的,“一时我已说出,不好白回 去”。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只得陪着笑将袭人等性命关系的话说了一遍。 见妙玉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妙玉叹道:“何必为人作嫁?但是我进京以来, 素无人知,今日你来破例,恐将来缠绕不休。”岫烟道:“我也一时不忍。知你必 是慈悲的。便是将来他人求你,愿不愿在你,谁敢相强?”妙玉笑了一笑,叫道婆 焚香。在箱子里找出沙盘乩架,书了符,命岫烟行礼祝告毕,起来同妙玉扶着乩。 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道: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再如,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五儿已死,但是到了后四十回,五儿又活了过来,并且有“候芳魂五儿错承爱”的大段描写,如果说这是续作者的一时糊涂,那是解释不通的。这就排除了后四十回是由其他人续写的可能性,惟一能解释通的是这段描写是因用初稿嫁接时失察而出现的破绽。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在前八十回中,刘姥姥进贾府带的是外孙板儿,到了后四十回刘姥姥姥再进贾府带的是外孙女青儿,凤姐见了青儿居然说青儿长高了,这也很难解释。但是通过文本比对,可以看出后四十回的描写其实是从初稿本中嫁接过来。后四十回中对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等人性情的描写明显不同与前八十回,可以说是判若两人,如果用续作者水平太差去解释,也是难以说通的。合理的解释就是后四十回是由初稿本续接,而初稿本中的人物描写与人物性格与改写后的前八十回人物性格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再用初稿本的人物描写续接在前八十回之后,前后人物的性格与性情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只有了解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了解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由初稿后四十回嫁接这一实情,才能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出现的各种不可思议的错乱作出合理的解释。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描写虽然与前八十回有很大落差,但是,从史料角度看,后四十回的描写特别是关于抄家与婚变的描写与曹雪芹的家世和身世密切相关,这从反面证明后四十回文本作者只能是曹雪芹而不是其他人。后四十回文本是曹公所写而又与前八十回出现很大落差,其唯一能解释清的就是后四十回文本是由初稿后四十回文本嫁接而成。实际上,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初稿《风月宝鉴》时,是在青年时代,写作水平与修养识见都有不足,其时的曹雪芹尚未入禅,其写作旨趣重在“劝化”,到后期改写初稿本写作红楼梦时,曹雪芹已经步入中年,不仅阅历、识见和文学造诣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其思想境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曹公已经悟禅,其写作红楼梦的主旨由“劝化”而改为“点化”,所以无论是写作水平还是写作旨趣与初稿文本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嫁接后出现巨大落差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