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13郎的鸡血路(1)

 用之境界 2016-10-02


13郎

从满底气到补鸡血

本来13郎是一个很反对过度教育的爸爸。当LD在中班给动力娃报吴品时,13郎很反对。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啊,怎么早就学怎么多干什么?


13郎想:应该和父母多待在一起,通过玩的方式学习大自然的奥秘,提高好奇心。知识本身是没什么用的,懂找知识才新啊。(learn how to learn is more important thanlearning itself)。如果大家读过研究生的话,就知道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答案来的重要的多。小时候这样逼法,对学习没兴趣,长大后到大学里如何学习?不是就浪费了吗?就算高考考不进交大复旦也没关系,读个本科也行啊,然后再出国读研究生。好奇心往往被过度教育给抹杀的。
还有一点,小时候就应该都花时间学待人接物。工作到最后其实就是管人,和人打交道玩办公室政治。读怎么多奥数干什么?只会成为一个普通工程师(普工),但会不会变成一个只懂算,不懂和人打交道的书呆子?别读那么多了,多点找其他小朋友玩,学会与人相处更长线。


其实现在回想,是13郎的底气硬:“我们两都读书可以的(LD是交大才女省级奥牛),动力娃就算考不进交大复旦,一本肯定没问题的嘛!”。全人教育更能让小孩长大后幸福。


这种心态维持到2014年春节,当13郎看到一个数字前。。。。


13郎

牛娃满地的上海

16-17万,与动力娃同年的娃的数目,7-8万,近几年中考的人数。


一个城市的出生率通常比较稳定的;没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怎么大增长在正常的环境很难发生。


LD的同学常常聚会,同学们的孩子们都一起玩。孩子们今年都三年级两年级,动力娃算比较小的。在同学群里,有三分之二家庭是父母都是从外地来来的,有三分之一家庭父或母有一个是上海本地长大的。


有很多在90年代通过高考进了交大复旦同济等牛校,毕业后在上海找到工作落户,买房结婚生孩子。那些孩子大的差不多都今年3-4年级了,小的陆陆续续从宝宝长大。。


千帆老大和xfufu大大那一代这种孩子是不多的,但到动力娃那一代就很多了。
我们再保守的算一算吧,在新来的娃(占人口的一半)中,有60%是父母本身是牛娃。那,在里面只有(保守)70%的父母会鸡血,代表总数20%。
如果高中的学位不加的话,只有20%+的学生上高中。动力娃必须鸡血才能有希望和其他牛+鸡血父母一样,排头20%。
鸡血而否已经不是上什么大学的问题了。不鸡血的话,能不能上高中都是问题。


想通这个后,13郎马上改变主意,加入鸡血的大队了。


可能有人问,高中扩招不就可以了吗?


13郎

家人配合是关键

很感谢有些网友对13郎的支持,也很高兴有网友(尤其是stellazhuhui,写的真好)分享鸡血的经营,13郎学习的很多。


有一个13郎很难过的消息向大家汇报,13郎上千帆的时间被控制了。


自从上一次和网友争论后(这也是13郎想开这么讨论区的导火线),LD就大发雷霆。说,为什么要和这些骂你的XX分享心得呢?不领情还给人骂,你港督不?有空放在动力娃身上就行了(。。。省一千字)。前两天LD连家里网线都拔了,在家没得上网。。


那我每天只有白天一两个小时和网友分享了,不能写太多。


今天就讲鸡血教育的核心:家庭支持


鸡血是很累的,对家长对小孩也是。如果一家人不齐心,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不可能成功。我家LD有时会懒惰,用心疼孩子为借口把动力娃的要求降低了。在这时,13郎就会拿出撒手锏:“你这个态度上盛大干什么?不如去楼下的菜场,然后一路对口三校发力,省钱省力省心。”然后就把上海竞争激烈的情况给LD 洗脑子。。LD的鸡血就上来了,和动力娃做奥数去。


没有一家的齐心,鸡血教育是不可能成功了。当鸡血妈妈给孩子加料时,孩子不满向爸爸投诉,然后爸爸就用“学习是长跑,培养兴趣是正道”的道理给小孩平反。那鸡血妈妈能干什么?只能回去看韩剧了。


13郎已经把上海竞争激烈的情况分享了。建议一些家里鸡血不齐心的爸爸妈妈给家里长辈老伴洗洗脑,现在已经不是上那个大学的问题了,不鸡血上高中都难。



13郎

产能升级下的教育计划

这张帖想了很久,现在写出来想各路大大评价和給意见:动力娃那年的小升初是怎么样?考大学时考什么?


很多人会说13郎想的太多了。其实,一切都是有意可循。在我国还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教育是为国家发展来服务的。国家需要怎么发展,需要什么人才,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虽然,有时候会因为不同原因政策出小变动,但其核心“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会变的。


那未来几十年国家需要什么?产能升级!把三高一低的淘汰,发展服务业,辅助现有产业走到产业链的两头。小米要长大成中国苹果(现在給孩子唱小苹果是对的),医药要出新药,出个中国Genentech..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面对人口老化,劳动力减少,但经济还能发展的情况。科技工程和经管的人才是关键。


科技工程和经管的人才如何培养?有两点和小学教育有关的。


第一,数学逻辑要好
数学是科学,工程,和经管的基石。电脑就是好的例子,研究生学的都是数学。经济学也是,全是数学。没有好的数学,研究生读不了。


第二,需要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

搞科研的,最基本的要看懂外国的学报,更好的要能和国外的人才沟通。英文很重要,懂英文才能和国际顶尖人才学习合作。如果印度人懂英文,而我们不会,是不是我们会比印度人失去更多机会?所以,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语文和英文水平。搞经管的英文更要好了。不是的话,如何和国际投资者,国外顾客合作伙伴打交道?


什么叫良好的水平?有效的沟通:准确,简洁,精炼。“开弓没有回头箭”,“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非常好的中文,一看就明白,印象深刻。那些风花雪月,婆婆妈妈,到处卖弄但又没重点的,是差品。


以上对小升初有什么影响呢?或者说,怎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好的初中呢?


第一,奥数还是省不了,可能地位会更高的。考奥数的目的,是要留下一些数学逻辑有潜力,愿意艰苦奋斗的孩子作重点培养,”留下好的“是关键。


第二,有效中文和英文的沟通能力。我看有多人开始把文言文提早鸡血了,13郎不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好像不是文言文吗?还有,英文的地位一点都不会降。不是说英文高考可以提前考吗?其实是把英文高考放到中考了。那家高中不想要英文好,高中一年级就高考英文满分的娃?留下两年来鸡血别的不是更好吗?还有,常识很重要。所以历史百科一个都不能丢。小说文学等风花雪月型,免了,多看只会变的更婆妈。


我相信,我想的未必和大家,或学校的方向一致。但,孩子是自己的,脑袋是自己的,决定也是自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