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尾山古人制砚遗石说》

 沙漠无涯 2016-10-03

    砚山因砚而闻名,唐宋时期与当代最为兴盛,除了山料、子料,古人在砚山制砚时遗留的一些废弃砚料显得更为有趣,我们称之为古人制砚遗石。


    制砚遗石主要分布于砚山村砚山口中学后山,与下山虎,砚山岭脚底,上碣河的田间茶地下,偶有老地基中发现。从2010年砚山口中学后山和2015年砚山岭脚底两旁田间茶地的大量遗石挖掘中,发现的石品有银丝庙前青、天潢、粗细各种罗纹、豆斑、枣心眉、唐眉、宋眉、针叶眉、刷丝、鱼子、星晕、金皮等;从各种石品材质看,又为樟树背坑群遗石数量第一,眉纹坑第二,其他如金星坑、叶九枣心坑、桥头坑各有少量不等。


    遗石残砚的器形特征以唐宋时期为主,有风字砚、蝉形砚、抄手砚、琴形、船形、方形、圆形、八棱形、椭圆形等。古人制砚遗石的发掘出现,让我们对龙尾石的坑口、石品,古人制砚的工艺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遗石当代制砚工艺的介入,我们应当敬畏慎之,不雕或保存做标本留给后人不失为一种德行;若一定要雕,大体要考虑几个方面,宜少雕、宜思前人制砚之创作动机后复其之本真,宜金石,宜高古。勿精巧,勿轻薄,勿主观的工艺装饰性满工之恶俗设计。


              龙尾山之子2016年93日雨华堂




关注“羽林美术馆”最快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