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物】龙尾砚:眉子金星,封洞难堵(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06-11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砚山村主街


砚山村果真是名副其实,走在其街上,两边的住户家家都挂着制砚和售砚的招牌,并且每一家的门口都堆着一摞摞的砚石。吴书记解释说,这就是十几年前各家囤积起来的砚材。看到这种场景,众人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村委会决定要停止开采了,因为已经采出的砚石的确数量太大了。


村中家家制砚


沿街的每一家都有牌匾


堆放的砚材


家家如此


吴书记带着我等一行人穿过一条小巷,在小巷的尽头有一座新建的二层小楼,其门楣上写着“砚山藏石馆”。


砚山藏石馆


有着时代特色的告示语


进入馆内,其一楼的布置方式有点儿像家庭收藏馆,其桌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些带盒的歙砚,旁边还有一个红色的塑料澡盆,盆内放着一方砚石。吴书记介绍说,这是品质上好的砚材,此块的价钱在百万以上。我仔细端详了一番,看不出这块石头怎么值这么多钱,由此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疑问:龙尾砚究竟是山上的好还是水中的好?吴书记称,这不能一概而论,重要的是品种。


一楼展厅


但是歙砚的品种太多了,我在此前也翻过一些资料,但实在记不住那么多的名称,《大明一统志》把龙尾砚分为了五大类:“其品有五,一曰眉子,二曰外山罗纹,三曰里山罗纹,四曰金星,五曰驴坑。”这种分法太笼络,杨白水编著的《文房四宝:砚》一书中,对歙砚的品种有如下的描述:“歙石石质坚韧、润密,其石纹理丰富,有金星、银星、龙尾、罗纹、刷丝、眉子等名目。而其中以石上充满金黄色小碎细点的金星石最为珍贵。还有一种形似龙尾的金星,又称‘龙尾金星’。‘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有星的地方均不堪磨墨,所以制砚工人多侧取之,置其星于外,谓之‘金银星墙壁’。”


泡在澡盆里的名品


其实,这段话仅是讲出了歙砚的大致分类,按照历史记载,歙砚品种的分类远比以上的所言要多得多,比如唐积在《歙州砚谱》中仅“眉子石”他就列出了7种:“金星地眉子、对眉子、短眉子、长眉子、簇眉子、阔眉子、金眉子。”而“罗纹石”又分为“外山罗纹”和“里山罗纹”,其中“外山罗纹”又分为13种:“粗罗纹、细罗纹、古犀罗纹、角浪罗纹、金星罗纹、松纹罗纹、石心罗纹、金晕罗纹、绞丝罗纹、刷丝罗纹、倒理罗纹、乌钉罗纹、卵石罗纹。”


日用品下的砚石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的品种在。经过这样的排列组合,龙尾砚的品种至少在百种以上,我怎么可能记住这么多的细节。而吴书记则称,品种不同,价格就会差异很大,而本村人均能对每个品种分得清清楚楚。术业有专攻,由砚台品种这件事,对这句名言做出了充分的诠释。


从大类上说,究竟哪一种龙尾砚的价值最高呢?明曹照撰、王佐增补的《新增格古要论·古砚论》中,有如下表示:“歙石出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麄。以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以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余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歙州,今南直隶徽州府也。罕有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较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而端溪以后出见贵耳。”


随形


看来,在名人的眼中,龙尾砚最好的品种是金星。这种石头用手摸上去,微微地有锋棱感。而今泡在红澡盆的这一块,显然不是金星,但我还是用手摸了一下,果真在平滑的表面上有着隐隐地锋棱在。而此文中则说,龙尾砚最好的品种还是出自深溪,这类的砚材,其质量要比端砚还要好,只是因为端砚被发现的时间要比歙砚晚,反而它的名气后来居上了。


然而《歙砚说》一文中,则认为歙砚中的细罗纹最佳:“大抵石顽则光滑,而磨墨不快;石粗则粘墨,而渗渍难涤。唯粗罗纹理不疏,细罗纹石不嫩者为佳。”该文又将罗纹分为了12个品种:“细罗纹、粗罗纹、暗细罗纹、松纹罗纹、角浪罗纹、金星罗纹、刷丝罗纹、倒地罗纹、石心罗纹、卵石罗纹、泥浆罗纹、算子罗纹。”


但是砚石有好就有坏,那怎样的砚石不受人喜爱呢?《歙砚说》有着如下的表述:


砚以莹净为先,小有痕、线皆不足甚贵,石病有十:


痕如蚓行迹,鸡脚如鸡迹,麻石黯色,鸟肫有痕如木叶,若肉中脞也。浪痕遍缠如布帛,纹作浅、深墨色。赘子如乌豆隐起,碍手。开之多成大璺。搭线斜纹若断裂者;黄烂者,土中石皮也。硬线髙起隐手,虽良工不能砺平也。石上有微尘孔者,石之肤也。断纹两不相着。


这些砚石的毛病我虽然记不了那么准,但读了这段后,也算记住了大概,于是在这里参观砚台时,就会留意哪些品种属于低质砚台。


二楼展厅


雕刻得比较细腻


跟着吴书记登上二楼,这里摆放的砚台数量更多,我向吴书记请教:这几百方砚台中,哪块质量最佳?他把我带到了一块较大的砚石跟前,称有人出价一百万,而本馆主仍然不愿意出售。而后他让我用手来抚摸这块砚石,果真如书上所形容者——其石质之细腻,有如婴儿的皮肤。


眼前的这块,百万不出手


在二楼参观时,我向窗外望去,此楼的后面是一块田地。吴书记说,前一度有人在后面承包了一片地,他在地下挖出了大量的砚石,一下子就发了大财。我问他,为什么在地里就可以挖砚石?他说,这些地已经承包给了不同的农户,而农户转包给他人,别人从中挖出砚石,当然就归挖出者所有,因为他们不是从封闭的矿洞内挖出来的。众人闻言,纷纷想到这里承包土地,而吴书记则称,这要靠运气,也有的人在承包的土地内挖了个遍,但什么也没挖到,那就只好认赔了。


有人在后面的田地中挖出了宝


我提出要去参观制砚的工坊,吴书记带着我等走出了这个展馆,穿过了一条小巷,在巷子内看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


村委会的办公楼确实是很破烂,吴书记说,先让老百姓致富。他对办公场所的破烂并不以为意,他又说:还有人想承包村委会呢,因为这院落下面说不定就有不少的砚石。看来,本村到处是宝。能在这宝物之上继续使用着破烂的房屋,这需要怎样的定力才能做到心如止水。


有些破烂的办公楼


在一个院落内看到了砚台制作的现场,里面有两位年轻人正在用机器雕刻,我盯着其中一位的手看了好一会儿,但也没见其雕出来一毫米。看来,刻出一方好砚台的确不容易。而这个院落里还堆放着大量的砚材。


生产工坊


雕了半天也没雕出多少


制作中


说话间,进来了这里的主人,他向我解释说,这些砚材都是十几年前囤积起来的。然而我看到地上堆放着的砚坯,大多是没有棱角的形状。毛静说,大多数古代的歙砚都是带有边角,看上去方方正正,远比这样没有棱角的好看许多。


老板囤积了这么多的原料


早年的堆放


都切成了圆头圆脑的模样


主人闻听此言,也承认这一点,他说,有时花很多钱来雕造,还不如卖原石赚钱。我说:“你那馆内摆放着那么多的成品,加起来的价值恐怕已经上亿。”主人认为不可能,他说谁愿出一千万,他就连砚台带石头一块转让。看来,歙砚的市场同样水很深,很难搞清这些砚台究竟值多少钱。


粗加工


从资料来看,龙尾砚在古代就很贵,清乾隆年间徽州府新安卫守备徐毅写了篇《歙砚辑考》,其在序言中写到:“我皇上御极之初,以文明经理天下。诸臣工仰体上意,构求精砚,以备文房。先是,大中丞孙委其事于前太守杨,以余协理;继则大中丞陈暨臬宪刘,皆檄余专办。前后数役,凡绅士家藏古式与砚山居民所存之老坑旧石,悉用重价征取,搜罗几遍。”


如此取材


看来,乾隆皇帝也很喜欢龙尾砚。他们当地的守备去采办,为此当地许多人家所藏的老坑砚石全部被官员们买走了。可惜他没有列出买这些砚台究竟花了多少钱。


而后吴书记又带我等参观了另一个院落。在这里有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砚坯,我看其所作依然是圆头圆脑的模样。看来,审美情趣这件事并不能随着价值增高而为之变化。


另一处工坊


制作不易


从古代的记录来看,有不少的文人都对歙砚有着偏爱,比如欧阳修就写过一首《赞歙砚诗》:


徽州砚石润无声,巧施雕琢鬼神惊。

老夫喜得金星砚,云山万里未虚行。


看来,欧阳修也认为金星砚是歙砚中的最好品种。而黄庭坚也有着同样的爱好,他写过一首很长的《砚山行》,我节选其中两句如下:


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


这里同样在歌唱金星砚。而苏东坡则写过一首《龙尾砚歌》,其在诗中没有提到龙尾砚的品种,但他却写出了该砚是如何之佳,此诗的前两句是: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宝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现代著名作家张中行先生也有藏砚之好,他曾写过《咏砚十绝句》,其第二首为:


眉子弯弯蹙远山,金星闪烁绛河间。

文房建业犹遗恨,龙尾飘零几日还。


在这里,张中行将眉子砚和金星砚并提。看来,到了当代,仍然是这两个品种为歙砚中最佳。


参观完制砚现场,吴书记提出请众人吃饭,因为我等还有下面的行程,于是就感谢了他的美意,而后上车原道回返。在走到溪边时,又看到几位农妇挑着担子在路边行走,她们看到我等,立即招手拦车,问是不是要买砚石。我们车上的五位都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只好摇摇头,继续向前走。


捡完就兜售


而我无意间注意到,路边的山体有被开采过的痕迹,于是我立即让司机停车,众人下车探看。毕竟都是一群外行,无法从岩石的断层上看出哪些是普通的石头,哪些是砚材。看来,众人都没有以砚材来发财的命。而潘旭辉说,他们馆长也有藏歙砚之好,并且对此特别痴迷,馆长每到周末,只要有空,就会来此地,到芙蓉溪捡拾砚材。


看了半天,也认不出这是不是砚石


正说话间,果真看到不远处的溪水边有人在水中捞石头,我等走近细看,潘旭辉惊奇地说:“太巧了,我们的馆长就在这里!”说话间,馆长也认出了潘旭辉,于是众人向馆长纷纷招手。对于他的这种毅力,众人赞叹不已。我不知道在这芙蓉溪中捞砚石是否比沙里淘金还要难,毕竟在这条溪中有数不清的人都做过同样的动作。


说到了曹操,就真遇到了曹操


辨认中


上车之后,我问司机可否绕开油菜花景区,毕竟那里太拥堵了,司机说他也想到了这一层,于是我们就驶上了另一条路,但没想到,在这条路上前行不远,又被堵到了那里,司机后悔地说:应该走别的路,因为他忘记了这条路要路过上坦村,而此村正是拍《我不是潘金莲》的地方,这些大批的游客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才来参观此村者。众人在车上胡乱地感慨着,认为那些人既然有这么多的闲暇,还不如到芙蓉溪去捞几块砚石。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