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学校组织形式与教师专业发展

 丛耘720 2016-10-03



未来学校组织形式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



两种社会现象

一是教师离职。前段时间在《文汇教育》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个独立老师的自述:我为何辞职》,这位项老师是上海一位好学校的优秀教师,他选择了离开公立教育体制。文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好老师离开了好学校。辞职原因,除了薪水待遇外,更关键的是,无法靠“专业创造”赢得相应的尊严和评价。于是,他们弃体制而去,通过最时髦的“互联网+教育”平台,选择做了一名“独立教师”,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有一位媒体人写了一篇文章《“独立教师”为何能在离开公职后赢得人生》,评论说这位老师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通过自己的专业创造获得不菲的社会收入和尊重,获得了精神上的尊严和物质上的富足,而且深刻理解了一个真正有独立意识的人,这是关于教师的,有一些教师离开了。

另一种现象学生离校。现在有一个词“在家上学族”,我们都不陌生,虽然是非主流,但是我们在成都这块土地上很火。在2012年就有关于成都在家上学族的现状调查,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在小学学什么呢?语文,国学都念完一本论语了,数学,他都会做了,为什么还要反复做呢?英语?他都会和老外交流了”。这位家长的想法可能有一些偏颇,但是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对公立教育系统中的某种不满或者是不适应。在家上学联盟,大家也比较熟悉,成都板块也是非常活跃的板块。我有一位成都的朋友,本来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律师,后来选择在家带孩子,每年孩子到学校里面参加期末考试,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带着孩子在家学习,并认为这个过程对他和孩子都是一个宝贵的成长经历。

Edu4.0时代,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等不仅影响到工业发展,也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转型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学校面临着严峻挑战。今天上午有专家说到大家不要恐惧,因为技术永远代替不了人。然而,我们还是会有些恐慌。蜂拥而至的新的概念,新技术和新的项目,有时候我们刚知道它的名词,它已经过去了。我们会担心,很多人会想,学校会消失吗?教师会失业吗?会吗?

我们来看学生和学校人数的变化。这是20132014年普通小学招生和毕业人数,从左侧的柱状图可以看到,从0304年,小学招生人数减少了将近37万,在普通小学毕业生人数减少了104万,在20132014年普通小学高中学校数来看,普通小学校减少了1200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减少了99所,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增加了一部分,

结合这两个数据,我们不能说这就是一个趋势的判断,加上我们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开,如果有时间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未来我们的学生在减少,我们的学校可能也在减少,而我们需要的教师呢?从我们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教师其实是在增加,但我们对高质量教师的要求也会更多。新时代学校和教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首先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在过去教师掌握知识霸权,但今天学生有更多途径获取资源,有可能他在某一些方面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这时候老师该怎么办?随着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学习,他通过网络也可以获得他需要的学生的资源,现在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这种方式也越来越便捷,他们获取知识也越来越容易,现在教育的供给越来越多元化,我们说民办教育在增加。社会培训服务供给也在增加。北京现在不允许给小学生留作业,这些小孩到哪去呢?很多都进入了一些培训机构,在那接受更多的教育。除了私立培训机构以外,在线教育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教育机会,包括我们前面讲到的独立教师,还有现在有一些教育APP程序,在某一些方面可以给孩子知识的传授,另外跨界教育也在出现,不光是教师和学校可以提供教学,非教育领域的其他专业人士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教育中。另外随着课堂录播等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被复制,比如微课、翻转课堂,有一些教师讲得比较好的东西,通过视频的方式加以复制,如果老师没有精心准备的话,可能效果还不如学生看这段视频。国际教育机构也在通过合作办学和留学服务争夺学生资源。

学校组织形态的变化

学校的组织形态有什么变化呢?传统学校组织主要是科层制的,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层制至上而下分层管理的组织形态凸显出它的弊端。学校组织形态正在向民主型、学习型、网络型、虚拟型、智慧型组织转变。在过去,学校的话语权掌握在学校和专家手中,现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在教育决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只简要解释两种新型的学校组织形态。一是智慧型组织。是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人为运营核心形成的一种高效学习、智慧运营等三者为一体的创新型组织。现在我们讲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可能有时候会存在这样一种误解,智慧的就是新技术、新手段+网络,实际上真正的智慧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相比,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自我意识,能实现自我分析,自我调整。二是虚拟型组织,区别于传统组织,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的组织,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机器智能产品等实现传统组织的结构、职能和目标,形式上其实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不受时间限制,成员可以通过高度的自律和价值趋向来共同实现在团队中的共同目标。虚拟组织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合作性的竞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跨越时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出最优秀的人跟你合作,保证合作各方形成优势互补、有效的合作。第二,虚拟组织也是动态的,体现在它可以集合资源,也可以利用资源,从而保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三是组织扁平化。四是学习型,能建立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了5.5亿元,由教育部和财政部牵头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别培训计划,示范培训项目给我们培训了很多种子教师,中西部的农村培训项目也让我们很多的乡村教师获益匪浅。然而,培训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不太好的原因有这样几种:第一没有准确把握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专家培训的内容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教师的内驱力不足等等。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一是以国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基准。2012210号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教师专业标准,标准里面突出了四点,第一是突出了师德要求,第二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第三是强调实践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学生为本体、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纬度,1314个领域,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是应对职业倦怠,点燃工作激情。多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点燃他们的工作激情迫在眉睫。根据费斯勒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八个阶段:8)职业离岗期(career exit)7)职业消退期(career wind down)6)职业稳定期(stable and stagnant)5)职业挫折期(career frustration)4)热情与成长期enthusiastic)3)能力建构期(competency building)2)职初期(induction)1)职前期pre-service

其中,职业挫折期和职业稳定期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更严重一些,前面在一个成长阶段会好一些,我们接触到一些青年教师也有存在这种问题的。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对教师前期诊断、跟进性的行动干预,最后评估干预的效果,再进行进一步的努力。

三是理念引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理念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理念引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的转变。知和行并不是对等的,我们知道这些理念并不一定能够做到,所以我们需要从传播型教师实现到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服务型教师的转变。培养教师21世纪的核心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技巧、技术与社交技能、数据评价能力和研究和反思能力等。

如何开展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一是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设立教师培训基地。未来学校实验室整合了国际国内一流的师资培训力量,在国内外设置了多个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的形式主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混合式的学习,指导教师在工作场合中改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成长。二是设立三个中心,作为课程和教学的孵化器,为教师培训和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未来学校创新联盟。搭建平台让大家一起携手,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四是全球在线课堂。利用国际的资源来搭建全球课堂这一学习平台,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实现国内外专家对创新联盟校的定期、定向指导与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