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技| “绿色人参”——秋葵的方方面面

 窗含西岭鹏万里 2016-10-03
年秋葵在蔬菜市场成了高大上的代表,不仅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口感,同时据说它有降血糖、预防癌症之、治便秘等多种功效,堪称包治百病小能手,被人们称之为“绿色人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秋葵。
秋葵小百科
秋葵又名黄秋葵、咖啡黄葵,俗名羊角豆、毛茄,锦葵科秋葵属,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物种。它的可食用部分是嫩果荚,外表长得像辣椒,作为食用蔬菜,其特点是脆嫩多汁,味道香甜,肉质柔软,滑而不腻,嫩荚中的大量粘液含有多种营养丰富的果胶,能够为食用者提供健胃、润肠、强肾、美容等功效。
秋葵生长习性
黄秋葵在长江流域和化南地区春、夏、秋季均可栽培,目前浏阳市澄潭江镇、萍乡市上栗县是我国秋葵的主产区。

播种与收获季节为3~4月播种,5~9月收获;5~6月播种,7~10月收获;7月播种,9~11月收获。一般株高1~1.5米,最高不超过2米,行株距30~40厘米,家前屋后隙地即可种植,可作为菜园的绿篱。种植10平方米(大约100株),每周至少可以采摘1次。
秋葵的种植效益
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秋葵营养价值的逐渐认识,蔬菜秋葵逐渐走上大众餐桌,由于它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帮助,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我国秋葵规模化种植基地仍然主要在浏阳市澄潭江镇、萍乡市上栗县,其他地区销售的秋葵大部分由外地运入。因此秋葵的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效益丰厚。
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颇受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则较差,不宜选用。

根据植株高矮可分为高、中、矮三类:
高秆种:株高2m左右,侧枝少,果荚绿色,果实横断面呈五棱或八棱。
中秆种:株高1.5m~1.8m左右,果实横断面呈五角形,多为深绿色。
矮秆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早,荚果浓绿色,荚较尖,成熟荚长可达20cm,有五棱,横断面呈五角形。
选地、整地与施肥
选地: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

整地: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

施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种子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

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

移栽技术: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合理密植: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4000~6000株产量最高。行距是40cm,株距15cm(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

套种间作: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头年在黄秋葵大行中适期种植2行草莓,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黄秋葵长大后,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为草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效益颇佳。
加强田间管理
巧施追肥:在移栽活棵后,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另外,南方土壤栽培时还应注意增施硼肥。

防旱除渍: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等。

整枝摘叶: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叶7~8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一般60~100天。

采收标准: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供鲜食的嫩荚长7~10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9cm,横径1.5~1.7cm,果荚越嫩品质越好。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

采收时间:一般在花谢后3~7天内即应采收。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以防影响食用和加工,甚至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

采后保鲜:嫩荚果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
您可能还想了解以下内容

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洋蔬菜,都是什么鬼?


蔬菜“受冷着凉”的症状与预防


连续阴雨,蔬菜该如何管理?


一图了解| 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国庆特别节目】秋季排毒菜,月排越轻松~

参考资料
《 黄秋葵的应用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薛志忠
《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 罗九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