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史话 唐诗演义:无诗不成唐9

 老鄧子 2016-10-04

作者:李晓润

第五回 李颀解听又解赏 王翰醉卧在沙场


  在唐代诗人中,李颀的名声和他的成就最不相称。张若虚已经正名,李颀却似乎没有机会翻身。这一切可能和他的名字有关。“颀”字除了组词“颀长”,好象再也派不上用场,把它单独放在一个地方,即使是语文老师也看着陌生,不敢贸然相认。十几年前有个很有气质的女演员名叫段岫,岫字出自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很好的一个名字。可是这个岫字现在已经非常生僻,离开了《归去来兮辞》可以认出来的人不多。当段岫还在艺校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念错。久而久之,所有老师都不敢再向段岫提问,因为总是念错名字老师也觉得丢人。段岫后来昙花一现,她的名字不好认是重要原因。可见取名字非常关键,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名喜欢用生僻的字,以为这样与众不同,很可能适得其反,间接造成孩子的平庸。


  名如其人,李颀是第一个大量写作长篇歌行并且留下不少名篇的人。唐代诗人一共有十几首优美的长诗传世,李颀出品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唐才子传》说李颀是东川或赵郡人。东川如果是指剑南东川,那李颀就是李白的同乡,说不定还和李白是宗亲。李白比李颀小十一岁,晚十一年去世,两人性格诗风也接近,王昌龄和高适是他们共同的好友,但似乎两人并无太多交往,这说明他们很可能不是老乡。所以李颀更有可能是赵郡人,那又成了苏东坡的同乡,前面提到的苏东坡祖先苏味道就是赵郡人。


  李颀和陈子昂一样戴着金手链出生,小时候因为调皮捣蛋,被家里送到河南登封住过一段时间,在少林寺做过武僧。李颀的好友高适笔下“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的邯郸少年,很可能就是以李颀为原型。不过李颀报仇不死的主要原因不是他武艺高强,而是伤人后及时赔偿。有一天他决定痛改前非,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家徒四壁,只有一只小狗不离不弃。


  李颀出身豪富的传说应该和实际相符。他是唐朝最好的音乐评论家,懂得欣赏一些很少见的西域音乐,一看就是从小打下的基础。当时大多数平民百姓接受的音乐教育,除了笛子和二胡就是鸟叫。


  家财荡尽的李颀开始隐居颍阳读书,经过十年辛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考取进士。不久之后做了新乡尉。


  这天他和几个朋友正在酒楼喝酒闲聊。席间大家聊起最近洛阳发生连环大案,十几位王公贵族接连被盗。众人都觉得这伙强盗胆大包天,狂妄到极点。


  这时一个捕头跑来报告,有人正在和本地的几个黑道中人接触,试图脱手一些珠宝。


  李颀酒兴正浓,不以为意。


  “你带人盯着他们,把他们抓起来关进牢里,明天我再审问。”


  那位捕头提醒他:“大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们想出手的东西很可能来自洛阳。”


  “不可能吧,现在风声这么紧。”


  “我看过其中一件翡翠,极有可能来自大内。”


  李颀的几个朋友也是江湖中人,顿时来了兴趣。


  “这些人胆大妄为,他们在东京洛阳敢连续犯案,到了新乡顶风销赃也不是不可能。他们认为我们这种小地方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李颀只好随大流,喝完海碗里的酒起身工作。


  “走,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上马来到靠近新乡北门的城隍庙。不料有个捕快不小心惊动了江洋大盗布置的暗哨,正在庙里交易的大盗得到同伙发出的信号,踢翻装扮成买家的捕头,飞身上了城隍庙屋顶。


  李颀问捕头:“你们有没有通知守城门的驻军?”


  “没有。”


  “赶快派人上城楼。”


  城隍庙的屋顶离北门城楼至少有两丈之遥,而且飞檐上翘无法助跑。捕头不相信有人能够飞越这么远的距离,所以一边召集人手一边摇头。


  当他带领手下爬上城楼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


  三个强盗在光滑的琉璃瓦屋顶上倒立行走。他们看起来象是无头僵尸,在月光下显得特别诡异。


  待捕头反应过来下令放箭时,他们已经飞落北门城楼。


  这些大盗事先在城楼上布满铁蒺藜。捕快和赶来助阵的驻军纷纷中招。强盗们顺着绳索从容出逃。


  他们一口气跑出三五里,这才在一个山岗上停下来休息。连同在城墙上接应的人在内,他们一共有四个人。


  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的强盗说:“大哥,今天这些笨蛋要是预先在城楼上埋伏弓箭手,我们就插翅难逃。”


  “你们千万别小看公门中人。刚才已经有人想到要封锁城楼,只是慢了一步。”


  “以后我们不能在城里交易了。”


  “我也不想呀。可是谁敢在这荒山野岭和我们做买卖。”


  有人咳嗽一声。


  “谁?”强盗首领立刻警觉。


  年轻强盗困惑不解。


  “怎么啦?”


  强盗首领没理他。


  “请高人现身。如果这是前辈的地盘,我们愿意留下买路钱。”


  其他几名强盗立刻抽出刀剑准备迎战。


  大盗首领说:“你们把刀剑收起来。”


  “为什么?”年轻强盗勤学好问。


  “这位高人对我们的逃跑路线了如指掌,就说明他有备而来。他没有向官府通风报信,说明他并不想为难我们。”


  “我们比他人多,完全可以跟他干。”


  “他既然敢现身,就说明他完全有能力对付我们。再说,你怎么知道他的人比我们少?”大盗首领提高声音,“这位前辈高人,我们本来应该当面拜见。但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还是互不相识比较好。晚辈愿意留下部分金银珠宝,希望前辈放我们一条生路。”


  躲在树后的正是李颀。他问:“你们是从洛阳来的?”


  大盗首领说:“既然前辈知道我们的来历,那我们更要请前辈手下留情,否则我们只好以命相拼。”


  李颀沉默。


  大盗首领说:“前辈,我们可以走了吗?”


  “你们走吧。洛阳王公贵族的珠宝无数,你们的性命只有一条。希望你们从此以后金盆洗手。”


  大盗首领带着同伙面朝李颀的方向跪下磕头。年轻的那位不太情愿,被首领踢了一脚。


  他们留下一个包袱,从容退走。


  李颀继续在新乡待了一年多,然后借口不喜欢官场应酬辞去工作,此后再也没有上班,却一直在唐朝房价最贵的东京洛阳呼朋唤友,赌马泡妞。


  李颀性格豪放,交游很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是他的好朋友,这几个哥们都不是一本正经的官员。王昌龄做过龙标尉,高适做过封丘尉。几个警察局长混在一起,多半没干好事。他们性格豪放却又心慈手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根本不适合做官,即使做了官也很难升迁。高适后来拜将封侯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中意外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李颀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陈章甫》,写的虽然是他的一个朋友,但我觉得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通常篇幅比较长的小说散文才能塑造人物形象,李颀却只需要寥寥数行。这可以说是李颀横行诗坛的独门兵器,李白、杜甫也未能掌握这门绝技。


  因为对自己的国力过于自信,所以唐朝特别好战,这有点像今天的美利坚。就以历朝盛世中排名第一的太宗贞观年间为例,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场战争,分别和突厥、僚人、焉耆、党项、羌、敕勒薛延陀、高昌、高句丽开战。和高句丽的战争旷日持久,从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延续到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唐玄宗的开元天宝是另一个大唐盛世,战火同样不曾消停,平均两年至少发生一次战争。打击的敌人以吐蕃为主,契丹、小勃律和南诏也加入战团。平定安史之乱用了将近十年。而唐朝和南诏的战争,从天宝年间一直到唐朝末年,持续了一百多年。


  战争习以为常,诗人身不由己,就连王维这个不穿袈裟的和尚,都曾经“使至塞上”,更何况王昌龄、李颀、高适这种性格比较豪放的人。这也是唐朝边塞诗繁荣的一个原因。


  诗人一般都对战争持否定态度。这很容易理解,大凡诗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亲眼看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唐朝政府比较开明,反战也不会动辄被骂汉奸。


  有的看官可能会说,除了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李益、王建等人,大多数诗人并没有去过边关,所以他们的边塞诗都是纸上谈兵。这就是对边塞诗的狭隘理解了。边塞诗其实就是对外战争题材的诗,没有去过边关并不表示没有经历对外战争。其实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很少占上风,三征南诏、四征高句丽、鏖战吐蕃大多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突厥曾经兵临长安城下,安史叛军更是马踏长安洛阳。只是因为综合国力太强,唐朝才没有提前灭亡。


  李颀的好朋友王昌龄、高适和王维都写过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他们都曾去过边疆。王昌龄甚至可能去过今天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传说这里是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李颀受他们影响,也以边塞诗见长。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轻车是指李广的堂弟轻车将军李蔡。唐代边塞诗为了骂得痛快,通常借用汉朝的人名地名,李广兄弟和卫青、霍去病舅甥经常出现。这首诗很难得地兼顾战争双方,既写到战争给汉军将士带来的牺牲,也写到战争给游牧民族造成的苦难。“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讽刺汉唐两朝发动的战争多数都毫无意义,只能得到葡萄之类可有可无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