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首金项目射击 古人28000年前就会玩儿了

 禹杰 2016-10-04
2016年08月13日




习射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龙泉窑豆青釉棋子罐  四川博物院藏




  柞伯铜簋河南博物院藏


  铜箭镞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青花人物纹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明代水晶球四川博物院藏

  

  在没有枪支弹药的年代,古人用弓弩、弓箭完成射击,既可捕获动物也可抵御外侵
  8月5日晚,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里约热内卢盛大开幕,首个比赛项目——女子十米气步枪,由杜丽、易思玲这两位前首金得主共同守卫,可惜“摘金”计划失败,二人最终仅收获一枚银牌、一枚铜牌。
  但这是奥运会,说点别的吧。首金项目射击可是咱老祖宗玩儿剩下的。在没有枪支弹药的年代,古人用弓弩、弓箭完成射击,既可以捕获动物,也可以抵御外侵。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长郝勤教授介绍,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二万八千年的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可以捆绑木杆的石镞,说明那时人们就开始使用弓箭从事射箭活动了。
  古人射箭用什么工具?射箭如何从军事技能转变成宗教礼仪?史上射艺最高超的勇士是谁?民国时候活跃在四川的“射德会”发生了哪些奇闻异事?本文借助珍贵的藏品图片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2.8万年前的石镞
  郝勤教授介绍,体育史上有两个项目比较特殊,全人类玩儿了几万年还乐此不疲,其中一个是摔跤,另一个项目就是射箭。射箭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万年,在古代的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流行。中国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起初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而在奥运会上出现的现代射箭运动,16世纪起源于英国,由军事需要演变成了竞技娱乐运动。
  人类制造弓箭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儿子“挥公”,始制弓矢,并任“弓正(长)”一职,子孙因此赐姓为“张”。而考古发现,弓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中国山西朔县峙峪村发现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镞,一侧边缘经过精细加工,另一侧保持石片原本锋利的边缘,尖端经过修整,变得周正而锋利。这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为2.8万年,足见弓箭历史久远。而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弓,则是20世纪初发现于德国汉堡的Stellmoor弓,距今约1.1万年,只可惜在二战中毁于战火。
  为何在考古出土文物中多见各种箭镞,而与之搭配的弓和箭杆、箭羽则极为罕见?郝勤教授推测,古人做弓,最早用的材料大多是竹片、树枝、藤条做成的单体弓,到了春秋时期,改用木胎或竹胎、牛角片、牛筋制成复合弓,这样的弓箭射程远、射速快、箭枝轨道稳定,而且杀伤力大。只是这些材料都是有机物,随着时间风化了。而用石头、青铜器做成的箭镞,相对更易于保存。

生男孩射箭庆贺
  从“射”字的演变,也可推测出它的本意。“射”的甲骨文像“箭在弦上、正要发射”的样子;金文加上了一只手(“又”);小篆将“弓”讹变为“身”,“又”讹变为“寸”,成了“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射,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从矢从身。”由此可见“射”最早的含义是准确发箭击中预定身体部位。
  在农业和畜牧业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最早依靠棍棒石块等单一天然材料作为狩猎工具。弓箭作为一种复合性工具的出现,是人类技术发明的伟大进步。弓箭使人类拥有了远程打击的工具与武器,使狩猎技术产生了革命,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夏商周时期,弓箭不仅是战争的第一利器,而且成为贵族教育的必修课。
  夏代已经有了教授射箭的专职教员,还有习射机构——“序”。商朝沿袭了夏朝的习射制度并有所发展,也有专人从事习射管理工作。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为箭镞的制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西周时期射箭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而且成为宗教祭祀、外交盟会、宫廷宴会、农村节社等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周朝的男子以射艺为荣,家里生了男孩,要在大门左边挂上一张弓,作为添丁的标志,同时还要向天地四方射箭,以示庆祝。

堪比奥运会的射礼
  周代士人君子必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箭是重要的一课。后来更将“礼”与“乐”导入到射箭的过程之中,发展出了集射箭、礼教、娱乐为一体的宫矢竞技活动,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有的射礼文化。
  西周时期,射礼成为平定天下之举国体制。西周射礼按等级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类。大射在周天子祭祖、祭神等大典上举行,宾射是周天子在欢迎诸侯来朝时的仪式上举行,燕射是周天子与群臣在宴会与娱乐时举行,乡射则是卿大夫、士等各地的贵族统治者在民间举行的射礼。西周的射礼是中国古代组织最严密的竞技运动会,既有详细的竞赛规则,也有缜密的组织分工和专职人员、有音乐伴奏,还有名次和奖励等,而且等级规范非常严格。不同等级人参加射礼时,其所用的弓、箭、靶(侯)、音乐、色彩、礼仪等均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如在大射中,周天子射虎侯,诸侯射熊侯,卿大夫只能射豹侯,这些绝不能逾越。
  周天子在王室中如何举行射礼,可从河南博物院所藏西周初年的柞伯铜簋上74字铭文中窥得一二。铭文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庚申日的早晨,周王举行大射礼,参与人员被分为王多士、小臣两组,周王命南宫率领王多士组,命师酉父率领小臣组。他拿出10块红铜作为奖品说:“小子,小臣,你们要互相尊敬对方,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谁射中靶子最多,就可以拿走这些红铜。”结果柞伯共射10箭,且箭箭直中靶心,周王不仅奖励他红铜,还额外赏赐两件礼器。

飞将军中石没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许多文学著作和民间传说中,射箭高手层出不穷,如远古的羿射九日,春秋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还有长孙晟“一箭双雕”,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即使是教育家孔子,也能“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焉”。
  这些射箭高手中,究竟谁的技术更胜一筹?中国射箭协会会员、成都体育学院博士云琰首推飞将军李广。史料记载,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汉武帝派出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进攻入侵的匈奴,李广在雁门被俘,匈奴士兵把他绑在网兜里,走了十多里路,他找准时机,纵身跳上匈奴士兵的马,夺了他的弓,骑马飞驰数十里。逃命时他从容不迫,回头射杀了十几名匈奴士兵,箭无虚发。
  李广射虎的故事,也证明飞将军名不虚传。一日,赋闲在家的李广进山林射虎,他转过一山包时,突然发现山脚下的草丛里若隐若现地蹲着一只猛虎,他赶忙搭箭,“嗖”地一声向猛虎射去。那虎明明中了箭,却毫无挣扎之相。心中疑虑的李广提刀持棒走上前去,原来是一块大石。再看那支箭,箭镞已射进石头,拔也拔不出来。

成都有个“射德会”
  成都在中国是除北京之外最著名的制弓名城,至今遗留下许多与之有关的街名,如提督街。清朝时街面宽阔,设有马道、箭道,是专为清军练习骑马射箭的场所。射箭运动在成都异常活跃,民国时期,状元骆成骧牵头在少城公园成立“四川射德总会”,入会者云集。
  为何市民对射德会兴趣盎然?入会者可领到一枚铜质菱形证章,上有“四川射德总会”字样和三位会长大名,据说能享受不被拉夫、打官司免跪的“特权”。此外,射德会开展“定期较射”,是每年农历二月“花会”后举行,兼具文化、竞技、趣味的射箭比赛。每位射手须先射5箭,名称为“生、老、病、死、苦”,含有射箭能驱病强身之意。如果5箭中有3支中靶,就可获蓝章,方有资格参加银章较射。银章射10箭,6箭中靶即可得奖。最后射金章,射15箭,中12箭以上得奖。来自四川各地的百余人,聚集在少城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旁边的“箭道”比赛,像打金章一样热闹。
  民间传言,参加射箭运动能强身健体,有个绵阳姓杨的女子多年不孕,入会后竟然喜添贵子,这令许多妇女踊跃入会。到了1937年,在四川已建分会30多处,成员数千人,影响甚大。后来,射德会因资金缺乏又遭乱世,临解放前几年即停止每年比赛,“反右”运动开始后逐渐解散。

古代四川的民间体育竞技


陶弋射俑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抱球童子俑宋代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跳丸掷剑、燕濯倒立、扛鼎角抵、长袖盘舞、仙人六博……
  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古蜀人“多斑采文章”,“尚滋味”,“好辛香”。《汉书》记载:“巴蜀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食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这说明了古时巴蜀之地,因经济发达而养成了百姓生活闲适、节奏舒缓、性情旷达、爱好冶游、喜尚娱乐的习性。

休闲养生和民间体育表演
  四川汉代画像砖中“休闲娱乐”的主题表现得十分鲜明,与河南、山东、徐州等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相比,四川各地发现的汉代画像砖虽少见北方文化神明祥瑞、升降揖让之皇室贵胄之气,亦鲜有边陲之地剑戟铮鸣、金戈铁马的杀伐场景。
  除了播种、收割、采莲、桑园、盐井等生产劳动情景外,四川东汉画像石多是宴游相酬、俳优之戏等题材,生动地再现了这些墓主生前时代的社会生活景况,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独特的休闲文化传统。
  其中像跳丸掷剑、叠案寻幢、燕濯倒立、扛鼎角抵、走索冲狭、长袖盘舞、仙人六博等很多活动形式都类似于今天的体育表演。
  两汉时期,四川地区流行蹴鞠(足球)和围棋。西汉著名文学家、成都人扬雄《法言》曾记载:“断木为棋,杭革为鞠,亦皆有法焉。”指出当时川人以木制围棋子,以皮革做成蹴鞠(足球)用的球。而这些棋子和鞠的制作都有规范和法度,显示当时这些竞技比赛活动已发展到规则化和成熟化阶段。东汉四川广汉雒人李尤曾著《蹴鞠铭》与《围棋铭》。其《蹴鞠铭》是今天能看到的汉代蹴鞠最经典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从考古文物来看,四川地区的棋类活动也历史悠久。六博被视为中国象棋的前身,至迟在秦汉时期已在四川流行。有关六博的画像石在成都、新津、郫县等地屡有发现,从其分布范围和出土墓葬的级别、规模来看,当时博戏在四川的中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并被认为是仙境中的游戏。如新津崖墓石函上刻有一处仙人六博图,两仙人博弈兴浓,神采飞扬。
  五代时期的四川与战乱频仍的中原地区相比相对安宁,故在体育文化发展方面卓有贡献。前蜀皇帝王建喜好马球,其妃子花蕊夫人写了多首关于打马球的宫词。

彩舟游行与船上百戏表演
  唐宋以来,成都之繁庶甲于西南,其游乐之俗名闻天下。其盛况见载于张周封《华阳风俗录》,卢求《成都记》等。据元费著撰《岁华纪丽谱》记载:“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上女栉比,轻裘被服,扶老携幼,闻道嬉游。或以坐具列于广庭,以待观者,谓之遨床,而谓太守为遨头。”这种“邀游”活动中伴随着各种体育表演活动,成为唐宋时期成都独特的游乐文化习俗。
  北宋时期成都遨游民风更盛。张咏《悼蜀四十韵》中记载:“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沈,歌声和月落。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硝,骄马黄金络。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渐怍。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
  在浣花大游江活动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大规模的水上彩舟游行与船上音乐歌舞百戏表演。《岁华纪丽谱》对成都太守在浣花游乐活动作了详细记录:这一天,太守从笮桥门出城,首先到杜甫草堂侧的梵安寺拜谒浣花夫人祠,并在寺中设宴。宴毕,登上浣花溪中的彩舟,观看军队骑射表演。

每年三月,去攀登学射山
  每年三月上巳日登山游也是古时成都的一个重要节令活动。成都平原一马平川,人们为享登山之乐,唯以成都北郊学射山(在今天的北较场附近)远近适中。
  相传蜀汉时刘禅曾在此学射,故名学射山。晋孝武帝时,蜀道士张伯子尝居此山学道。山上有通真观、三清殿,供奉张伯子。五代两宋时,每逢三月上巳张伯子得道升仙的日子,成都士庶倾城而往,许多巫觋在此卖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蚕辟灾”,学射山游热闹非凡。
  据典籍记载,成都燕集,用一春为常,三日不修,已云远甚,然各有定处,惟此山之会最极盛。宋代还在这里举行射箭比赛和盛大宴会,官府为此专门修建了射堋,并“遣官妓记筹”,记录比赛结果。
  学射山附近有万岁池,是士民连带游玩的景点。万岁池广袤十里,春天垂柳依依,晚上官府往往在此张灯设宴,招待宾朋,之后就“泛舟池中”。
  另,宋代成都的寺院也是民众游乐的重要场合。如创建于宋代的海云、鸿庆诸寺位于锦江下游十里的海云山上,寺内有小池,“士女探行其中,以占求子之祥”。吴中复《游海云寺唱和诗序》说:“成都风俗,岁以三月二十一日游城东海云寺,摸石于池中,以为求子之祥。太守出郊,建高旗,鸣笳鼓,作驰骑之戏,大燕宾从,以主民乐。观者夹道百重,飞盖蔽山野,欢讴嬉笑之声,虽田野间如市井。其盛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