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源分享】新城新区建设现状调查和思考

 菲安 2016-10-04


新城新区建设一直是国内各地政府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其中不乏许多盲目的建设,导致“空城”、“鬼城”层出不穷。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的提出,城镇化的重心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移,对原有新城建设模式的反思也更有必要。2013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城乡研究动态》第229期中对全国12个省(自治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的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如下结论——

一、基本情况

1、所调查的90%以上的地级城市规划建设了新城新区。156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145个,占92.9%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他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地级城市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共规划建设了200个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而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2、新城新区规划面积和人口普遍超越现实。新城新区公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共有96个,公布的建设用地面积共计61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3.6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以上。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21个公布了新城新区的规划人口,合计9672万人,平均每个城市新城新区规划人口为80万,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

3、地方政府把新城新区建设作为城镇化的抓手和突破口。地方上往往把城镇化理解成城镇建设。比如广东省在2012年提出要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并且从省级层面提出了12个新城新区;辽宁省发文在以沈阳为核心、7个地级市组成的沈阳经济区推动新城新市镇建设,提出了25个新城建设的目标等。

4、新城新区规划标准高,投资规模大。在各地有关新城新区的文件规划中,一般都提了较高的建设标准,建设配置标准大多是国内和国际领先标准。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也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投资配套,新城建设俨然演变成为地方政府拉动投资的手段。

二、存在问题

文中指出,目前的新城模式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多过大过滥,在竞争条件下很难实现规划目标。随着城镇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愈演愈烈,有限的投资主体不可能集中到某个新区,投资的分散很难使新区达到期望规模。全国目前所有开发区和新区都面临这个难题。

2、标准过高,没有那么多可支撑的高素质产业和高素质人口。从各新区规划上看,高标准的新城新区规划没有提供适宜中低收入人口和外来农村人口进城居住生活的空间。新城新区集聚人口目标难以实现。

3、政府财政压力增加,风险逐渐显化。大部分新城规划都确定了浩大的投资规模,导致地方政府面临投资风险问题。而一些城市出现的债务问题、投资浪费问题和新的债务风险问题却没有人承担责任。

4、新城新区建设冲淡了中央城镇化战略的初始目标。地方政府在理解中央城镇化政策上存在偏差,可能影响到未来城镇化有关政策的落实,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等问题。

三、建议

文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通过城镇化政策的设计,明确改革的思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引导城镇健康发展。主要建议包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约束机制,规范政府决策者的行为;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打造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等。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下,城市规划开始逐渐向存量规划转型,但已经开始规划建设的新城新区也不可能推倒重来,因此,合理引导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使其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是各个新城新区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由蕾奥君引自微信公众号“城镇化笔记”,查看原文请戳底端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