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安多锅庄1系列之二欢迎你到安多来

 灵石水华 2016-10-04


    藏族古代对整个西藏有多种地理划分法,如卫藏四翼、阿里三围、多康六岗等,再如卫藏、康、多麦(安多)的划分。后一种划分法,在元代就已出现了。并对三个地区的特征,概括为卫藏法区,康为人区,安多马区,其义为卫藏是佛法兴盛之地,康区的人长的高大英俊,而安多是产宝马的地方。这种概括,已不单纯是一种地理概念,而给地域赋予了一种文化的内涵,即三区的划分是以文化特性为依据。安多地区有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黄河上游的草原、环青海湖草原,都是优良的天然牧场,藏族地区最丰美的草原均在安多。草原为藏族游牧民提供了生存空间,并相应地产生了高原游牧文化,即适宜于高海拔地带的一种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厚而实用的高原生存经验。安多马区显然概括出了其游牧文化的特征。其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区。

     海南安多藏族锅庄舞与其它西藏的锅庄舞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是安多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产生,在宗教形式中慢慢分解出来的舞蹈形式,深受广大藏族群众喜爱,并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藏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边顺”的美,海南安多锅庄除了藏族舞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如手势上有“拉”、“悠、“甩、“绕、“推、“升、“扬7种变化,步伐也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可以概括为为“蹭、“拖、“踏、“磋、“点、“掖、“踹、“刨、“踢、“吸、“跨、“扭12种基本步伐,再加上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