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期里值得一读的古典音乐书籍

 仰羊 2016-10-05

GUMI按:以下推荐的关于古典音乐的书,这些作家用自己的学识见底结合对音乐的理解感悟,用优美的文字叙述出来供人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国庆假期可以抽一两天在家泡一壶茶,打开音响,读一读书。


《音乐的极境》
爱德华·萨义德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书中提到的歌剧《玫瑰骑士》
推荐指数:★★★★★

年初是买了这本音乐评论集——《音乐的极境》是萨义德论乐横跨三个十年的第一本文集,他用独特的眼光品评许多为人冷落的当代作曲家作品以及作曲家、音乐家、演奏家,又在其中穿插结合音乐的社会、政治、文化脉络,连带发挥他古典钢琴家的素养,对古典音乐和歌剧提供丰富而且不时出人意表的评价。他思考以色列禁演瓦格纳的问题,音乐节愈来愈浮滥的令人忧心趋势,音乐与女性主义的关系,钢琴家古尔德,及莫扎特、巴赫、理查·施特劳斯等名家的作品。

《音乐的极境》情文并茂,处处发人深省,在这本精彩层出的文集里,萨义德贯注他的才智与精纯的音乐感性,探讨林林总总的专题,构成这位入世、热情批评家境界深广的音乐沉思。拜读萨义德的辞采和雄辩,再度令人想起我们痛失一位如此杰出的乐评家。


《生活在音乐中》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推荐指数:★★★★★




本书是巴伦博伊姆自传,首次译为中文出版。《生活在音乐中》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家自传,而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书中除了回忆作者与阿劳、巴比罗利、卡萨尔斯、切利比达凯、克伦佩尔、鲁宾斯坦等音乐大师的交往,还以流畅的文笔与读者分享了他无与伦比的音乐体验,音乐如何参与到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如何改变和提升人类处境,一个指挥家大师深切的感知、思考、热情和专业都凝聚于此。


巴氏为中译本作序如下:

我极其欣慰地获悉,我的《生活在音乐中》一书将要在中国出版。过去的50年间,中国的音乐家和公众对于古典音乐显示了深厚而又广泛的兴趣,这是音乐所具有的普世意义的又一例证。

对音乐的喜爱与领悟,是不分种族、社会或地区的。领会音乐需要人的灵性与探究。而探究的精神,事实上是追求任何学识的先决条件。

我人生的前65年,整个地沉浸于音乐之中,并且深为它的能力感到迷惑,它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与中国读者分享我的音乐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穷的愉悦与满足。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2007年7月

全书的结束语是最好的总结,“音乐是生活中最好的学校,而同时,它又是我们从中解脱的最佳途径。”


《如是我闻》《乱弹琴》
《乐迷闲话》《请赴音乐的盛宴》等
辛丰年作品系列
山东画报出版社

推荐指数:★★★★

《乐迷闲话(修订版)》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爱乐者成为传递古典音乐的使者,成为集大成者,在中国首推辛丰年。这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民国人,不是音乐家,不是音乐评论家,不是作家,不是评论家,不是学者,甚至也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但无师自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影响了大批音乐爱好者。他用轻松愉快的文字和笔调写音乐史和音乐家,鉴赏音乐和音乐会,在他笔下,音乐把一切都连到了一起——声音、生活、情感、人生、时间、永恒的生命。

这一系列反映了槛外人的随意性。但是虽似游谈,并非无根。多年来,不满足于就曲听曲,还有所知,因为有所知颇有助于倾听。于是对各种资料多方涉猎,日积月累,细大不捐,搜罗了一大堆,我不想自秘,就写成此书,与同好共享。


《外国音乐在外国》
陈丹青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1992年,陈丹青受《音乐爱好者》杂志之邀,开始持续写作,遂“开了份宽窄莫辨的旁门左道”。从最初的《灵堂琴声》(1992)到刚刚写成的《在维也纳》诸篇(2009),此书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堪称陈丹青书写生涯之标本。

此书谈论音乐,以古典为主,兼及流行与民族。作为画家、作家而谈音乐,陈丹青说自己不过是假音乐之名义,而行趣味的批判。他之书写音乐,不单就音乐本身着墨,而是关注音乐所席卷的人生与性命,关注音乐背后的文脉与文化,由此而获致独特的境界与气韵。


《最美的音乐史》
【德】鲁道夫·赫富特纳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推荐指数:★★★


德彪西 牧神午后前奏曲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现场版 1972


新颖的视角、优美的故事,为您讲述从远古童话到“猫王”的音乐传奇。

音乐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是一道没有尽头的长廊。正如莫扎特所说:“音乐不是一切,但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

但是,传统的音乐史书籍,常常过于专业甚至枯燥,使普通读者望而却步。

本书讲述的音乐史,完全是用另外一种方式。作者在讲故事,从古老的童话和传说,直到我们今天的音乐逸事。从最早的骨笛吹奏者,到游吟诗人,从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到马勒、凯奇、古尔德以及“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牧神午后前奏曲》、《奥菲欧》、《汤豪舍》、《阿尔奇娜》、《哥尔德堡变奏曲》、《罗恩格林》—— 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本书里,它们全都是故事:幽默的,粗犷的、恐怖的,悲伤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音乐。谁若把这本书读完,就会进入一个伟大的知识海洋——音乐的历史。

作者娓娓道来,讲述了第一支骨笛的由来,里拉琴、排箫是怎么发明的,传说中音乐的创始人是谁,罗兰·拉苏斯如何成为著名的奥兰多·迪·拉索,“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他的姐姐与父亲巡游欧洲大陆,有趣的“魔法店铺”…… 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音乐必须亲自去体会。因此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最好也去听一听相关的音乐。这些故事或许会引起你的兴趣,去体验一次从未听过的音乐,或者去了解一位你还不熟悉的作曲家。音乐使人欢快、激动、悲伤和神秘,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随着作者的讲述,穿过音乐的长廊吧。如果你读后对音乐故事产生了兴趣,那么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除了作者讲述的音乐故事外,本书还附有相关的音乐知识及著名音乐家肖像,便于读者进行拓展阅读。



用音乐发现隐藏在心灵深处丰满却不可见的感情

用音乐证明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传达生命的意义
用音乐宣扬执着的音乐精神成就非凡的教育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