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第2讲)

 江山携手 2016-10-05

开讲了——《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第2讲)


主讲人:太原市郭氏宗亲会郭子翊


元曲与唐诗、宋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山,它们之间是有传承关系在其中的,故词又称诗余,曲又称词余。

元曲是“戏曲”和“散曲”的总称,戏曲属于表演艺术,而散曲是从戏曲中分离出来,书面吟诵欣赏的纯文学形式。戏曲和散曲共同创造了元曲的辉煌。曲的迷人魅力也是和诗词迥然不同的。

与诗词相比较,散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将散曲总结为十大特色、十大美:

十大特色:口语入曲、雅俗共赏、惟妙惟肖、本色当行、诙谐生动、形式活泼、可代可寓、意味深长、亦韵亦白、格调悠扬。

十大美:兼有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格律美、抑扬美、节奏美、自由美、变化美、通俗美、诙谐美、潇洒美、旷达美。

散曲有律诗对仗的整齐美,有词的长短参差的错落美,散曲韵脚绵密,平仄可以通押,这是格律诗词绝不允许的。

散曲对中华传统诗歌作了非常完美的继承,也作了非同一般的发展和改变。诙谐、夸张、幽默、诡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散曲在讽刺、夸张、幽默上特别出采,敢于触及社会黑暗,敢于抨击时弊,反映民间疾苦时,格调则别开生面。曲短音促,落地有声。

音律美感是散曲的天然属性。散曲的韵律成果得益于《中原音韵》。周德清编写的这部韵书,他将诗韵106部,合并简化为19部。这就大大地扩展了散曲选词选韵的范围,非常适应散曲韵脚绵密,甚至句句押韵的特点。

散曲可以平仄通押。这是与诗、词不同之处。再加上散曲自身的宽容,可以不忌重韵(诗词中一般不允许出现重韵本字)。选韵的广度获得空前的自由,用韵的密度几乎达到极限,连不须押韵的地方,还可以增韵,确实是韵味十足。

散曲还有平仄交替的声律美和节奏美。散曲的句型排列组合突破了刻板的程式,而呈参差错落的变幻形态:一字句,双字句,三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乃至十几字句,犬牙交错,疏密相济,节奏灵活而多样。再加上衬字的增加,一泻千里。句式中有四、三结构,有三、四结构;有双句对,有鼎足对,有多句对、隔句对、首尾对近几十种。异彩纷呈,写起来顺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散曲强调的个性解放。敢于离经叛道,另辟蹊径,便是散曲艺术的独有风格。我国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称散曲是“最自然的文学”;胡适称之为“活文学”;郑振铎称其为“俗文学”;吴梅说:“盖词之与曲,犁然为二,其蝉蜕之渐,不易定断……。别辟一新文界以处之,此亦文学上至奇之局也”。他们从不同方位说出了散曲的美。

散曲在新时代的重新复兴与创新发展。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和《当代散曲》的出版,是一个代表性的阶段,标志着散曲创作在中华大地上的重新普及和创新开始。

21世纪之初,2004年秋,黄河之滨的一群热爱散曲的诗词作者相呼相邀,在山西诗词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黄河散曲社”,出版了社刊《当代散曲》。“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非同凡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其宗旨是要通过学习借鉴距离当今最近的、中华诗词高峰之一的“元曲”的语言特色、借鉴对仗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借鉴贴近社会、幽默诙谐、大胆泼辣的创作风格,创中华诗词在伟大时代新诗体的尝试,故叫《当代散曲》,而非还原元曲及其他。

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

现在许多地方、许多诗词组织者将散曲也纳入了繁荣中华诗坛的一部分中。希望诸多爱好诗词的青年人也来探索。

曲同诗和词相类,是诗词的延续,同样是韵文文学,是另外一种古代格律诗歌的体裁。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

散曲注重对于情节、情景、意象的铺排和勾画,更注重意象的堆砌。

什么是意象?散曲的意象是比较诗词更为突出的。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客观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散曲更为突出。

例如:马致远创作了极为成功的范例。《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就是通过11种被修饰的名词组成一幅凄凉的秋天的景象,衬托着一个有着无限忧愁、孤苦伶仃的人踽踽踟蹰在远离亲人他乡的景象。读后使人印象深刻。

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

关于北曲体例及名词解释。

元曲包括元代的剧曲和元代的散曲两部分。两者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的艺术形式不一,前者是戏曲表演艺术,后者是文学阅读形式。前者是戏剧,后者是诗歌。咋看一样,其实差异很多,在当今散曲创作上面,许多人不懂得去分辨这个区别。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与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戏曲的宾白科介,既便于朗诵,也便于清唱。在元代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

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用韵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准。今存北曲,仅有文字没有曲谱。但是,单凭阅读的经验,仍能判断出它是曲,而不是词,靠的是它的文学风貌。就是元明人所说的“蛤蜊”、“蒜酪”之味。这种腥膻辛辣之味是北方民族偏擅的口味,文人多以之形容北曲的独特风味。

本书主要讨论的重点是散曲中的北曲。

南曲是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北曲相对,用韵以江浙一带语音为准。仍然保留平上去入四声,音乐用五声音阶。湖南散曲组织潇湘散曲社对南曲作了非常精心的研究推广。由于语言习惯及南曲与音乐(主要是后来的昆曲)联系较为紧密。

本书作者对于南曲知之皮毛,湖南潇湘散曲社以及吕荣健先生对于南曲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今后将虚心向他们学习。若有深入肌理较深者,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我们入门阶段不对南曲做过多的探究。

散曲(北曲)的体式:散曲的体式主要有小令(含么篇、重头小令、带过曲)、套曲。

另:南曲中有集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支曲牌,隶属于一定的宫调;曲牌有南北之分,元散曲多为北曲。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小令的变种:有“幺篇”、“重头”、“带过曲”及“摘调”

幺篇相当于重复,但会有幺篇换头。用韵前后一致。

重头:是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吟咏一件或一组事物,如歌曲的一段、二段、三段至几十段,每一段可以押不同的声韵。

带过曲:是按固定模式将同宫调的两三支曲牌连缀为同一首曲,一般在三支曲牌以内。

摘调:为摘取套数的一支曲牌独立成篇。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范组成一篇则为套数,通常作一首计。

元散曲存世的作品,连同套数在内,约四千三百多首。

叠字、叠句:重叠字为叠字;重叠句为叠句。

增句:据朱权《太和正音谱》规定了可以增句的曲牌:“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小令不可增句,在套数中感觉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可适当增加一些围绕固定曲牌韵律的增句,以不破坏曲的和谐为宗旨,有能够增和不可增的规定。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令雅套俗。单只曲,又称“叶儿”。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在元人作品中看出,小令不宜多加衬字,所谓有“衬不过三”之说。在文人的创作中,小令占到绝大部分,写好小令是一个散曲作者首要的基本功,从一开始就需要着力。它是散曲最基本的形式。由于它一调成文,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或者一篇故事的精炼叙述。

小令的来源对于小令一体,一般认为来源于唐宋词,这是因为,从文学上说,二者都是长短句歌词;从音乐上说,二者都是用曲牌体音乐,且有不少曲牌同时也就是词牌。如【一半儿】、【小桃红】、【水仙子】、【迎仙客】等等。

部分曲牌与词牌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如【人月圆】、【风入松】、【忆秦娥】等等。只不过词多为双调,即上下两阙组成。

而曲的小令则多为单调如大家熟知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小令曲中也偶见双调体式采用叠篇形式,但是第二篇即“幺篇”中,起头一句也有句式变化,叫“幺篇换头”。(“么”又作“幺”,通用。)

么篇又简称【么】,是小令的叠篇形式,韵脚与前篇相同,不可换韵么是“后”(繁体)字的简称,个别曲牌如【小梁州】、【黑漆弩】等利用双叠,其后叠称为【么】或【么篇】,有“同前”的意思。可有多个【么】。重复运用一个曲牌称“么”或“么篇”,有“么篇换头”,是在重复运用时开首需要在字数、格律等方面稍作改变,同宫同调同韵脚是其特色。

重头包含在小令中,韵脚可以变化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内容类同,格式类同。如一首歌的一段,二段、三段……。可同宫、同调而分押不同的韵脚,是与么篇的区别。

小令包含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牌。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曲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带过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曲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属于小令范畴。一些专家认为先有成熟的套曲,后有带过曲,有:“带过曲是套数摘调之说。”

带过曲每个曲牌中间以【带过】或【带】、【过】作标注连缀,于是组成了带过曲。如【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元散曲中的带过曲仅有27组,所以曲论家谈到散曲体式,有时只说小令和套数两种。带过曲与套数一样,也是不可随意带过的,而是有成例的(27种以外有个别成例)。本章后在宫调曲牌后附可以做带过曲的格式规定供大家在创作时参考。带过曲在元代只有“北带北”。

带过曲二十七成例归结:

正宫:只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则:(1)、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另外有书籍记载还有:【正宫】:【小梁州带过风入松】;【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过折桂令】;需要慎重使用。

仙吕宫: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则:【哪吒令带过鹊踏枝寄生草】。另外,一些书籍和资料还列有以下带过曲:【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可慎重选择使用

南吕宫: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2则:1、【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2、【玉茭枝带过四块玉】。

中吕宫:的带过曲有9则:

1、【快活三过朝天子】;

2、【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

3、【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4、【醉高歌过红绣鞋】;

5、【醉高歌过喜春来】;

6、【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

7、【齐天乐过红衫儿】;

8、【喜春来过普天乐】、

9、【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另外异宫调组成的:【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过青哥儿】;【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有待进一步考究,须慎用。

越调:仅有带过曲1则:【黄蔷薇带过庆元贞】。

双调: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1组:

1、【雁儿落过得胜令】;

2、【雁儿落过清江引】;

3、【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

4、【对玉环过清江引】;

5、【沽美酒过太平令】;

6、【沽美酒过快活年】;

7、【梅花酒带过七兄弟】;

8、【水仙子过折桂令】;

9、【一锭银过大德乐】;

10、【殿前喜过播海令大喜人心】;

11、【十棒鼓带清江引】(《全元散曲》原作【三棒鼓声频】,据徐沁君《<全元散曲>曲牌订补改》

记住中吕、双调这两个宫调的带过曲就20个,占了27个的大多数。

其余【黄钟】、【商角调】、【商调】、【板涉调】、【大石调】、【小石调】均无带过曲成例定式。

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

(下一讲:套数及各宫调套数成例定制)

作者简介:郭翔臣,字子翊,1945年生,山西阳泉平定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黄河散曲社副社长、《当代散曲》副主编、唐槐诗社常务副社长。著有《子翊诗曲》《头白思走云深处》(散曲专辑)、《诗词入门捷径》《诗词曲格律讲义》(与唐玉良合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