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楚传说之楚成王后来居上

 金色年华554 2016-10-05

荆楚传说之楚成王后来居上

楚殇王熊艰(堵敖)(前676672年,楚文王与息妫长子)

楚成王熊恽(前671626年,楚文王与息妫次子

 

672年,熊恽依靠随国(今随州市西北)支持,杀死其兄楚王堵敖,夺得君位。即位后尽力结好中原诸侯,以“布德施惠”、“结好诸侯”和重贡周王来巩固王位。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

671年,楚成王初立,由于齐国强大,楚国采取尊周亲诸侯政策。

666年,子元伐郑失败。

664年,子元乱平、子文被任为令尹,楚国政局渐趋稳定。

664年,山戎人大规模进攻北方燕国,燕庄公向与燕国接壤的齐国求援。

663年,齐桓公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进击令支、孤竹,获胜而还

659年、658年、 657年三年中,楚成王、斗子文连续攻郑,郑国招架不住,郑文公已欲求和。郑大夫孔叔以“齐方勤我,弃德不详”为由反对,郑国继续亲齐。齐桓公为救郑防楚,亦连续三次与中原各国会盟。齐、楚关系极其紧张。

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656年,楚成王慑于齐桓公兵威,与齐国结召陵之盟,暂时和中原诸侯和好休兵。

656年春,齐桓公为遏制楚国北进,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军队南下攻楚。齐桓公权衡得失,与屈完盟于召陵。召陵之盟,是齐、楚双方经武力对峙之后达成妥协的产物。楚成王、斗子文在齐桓公亲率的八国军队面前,沉着镇定,文武两手,以战逼和,充分展示了突出的政治、军事才干。

655年,率师灭齐之盟国弦(河南息县)。后又灭黄(河南民权东南)。齐桓公死后,因宋襄公欲称霸,故又与宋争斗。

655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首止(河南睢县东),以定周太子之位,周惠王不满,使周公宰孔召郑文公,说:“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文公果然“逃其师而归”,不与盟。斗子文乘隙举兵灭弦(河南息县、潢川间),弦君奔黄。弦,姬姓国,又是齐之姻亲国,楚首先灭弦,是因为弦的姻亲国江、黄原为楚之与国,齐桓公霸盛时,二国叛楚与齐结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故楚成王、斗子文首先拔掉这颗眼中钉,以挫江、黄,打击齐桓公。

655年以来,楚成王先后灭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

654年夏,齐桓公率齐、鲁、宋等国军队攻打郑国,围郑新城(河南密县东南),以惩罚郑之不盟首止与亲楚行为。同年秋,楚成王亲率军北上攻围齐之盟国许(河南许昌),救援郑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许以救郑”之举。由于其他各国也出兵救许,楚成王也就退兵了。但他并未回到郢都,而是驻兵武城(河南南阳北),观察动静。许僖公恐惧,在蔡穆侯带领下,赴武城向楚成王请罪。面对楚成王咄咄逼人之势,齐桓公只好全力攻郑,以阻止楚国北上。郑在齐等中原国家打击下,只得向齐请和。

651年,齐桓公与诸侯盟于葵丘,郑、许均被迫与盟。在此形势下,楚成王并不急于与齐桓公正面争夺,而是继续东略,迂回打从,以削弱对方。

649年,楚成王以“黄人不归楚贡”为由,攻打黄国(河南潢川西北)。

648年,楚成王又出兵灭黄。《谷梁》说:“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可见楚在灭黄的同时,又攻伐江国(河南息县西)。灭黄之后,又继续东进。

646年,楚成王攻灭英 (安徽金寨东南)、六(安徽六安东北)。至此,楚国势力已推进到淮河中游一带。

645年,楚成王以为徐国(徐戎所建,江苏泗洪南)亲齐亲中原诸国,即兴兵讨伐。齐桓公急忙会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盟于牡丘(山东聊城东北),决定救徐。各国国君“次于匡(河南睢县西)以待之”,由鲁大夫孟穆伯率各国军队前往救徐。《谷梁》说:“次,止也,有畏也。”可见,各国国君是被迫前来抗楚救徐的,自己却不敢亲临前线。正面抗楚不利,同年夏,齐等国军队又攻打楚之与国厉(湖北随州东北),企图抄袭楚国后方,以解徐之围。同年冬,宋乘曹军远出,袭其国,楚于是乘机大举进攻,败徐于娄林(安徽泗县东北)。齐桓公以八国之众不敌长驱直入之一楚,足见楚成王大胆果断,齐桓公已不能与之匹敌。

645年,管仲去世。此后两年,齐桓公虽曾伐厉伐英,以“报娄林之役”,企图挽回在淮泗地区的败势,但已无济于事。

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霸势转衰。

643年十月七日,齐桓公去世,齐国爆发了易牙之乱。其乱始于太子之争。齐桓公有六个儿子,而且都是庶妾所生,地位平等,所以齐桓公怕自己死后诸子争位,就与管仲将公子昭(后来的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是为太子。等到齐桓公去世后,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易牙与寺人貂杀死群吏,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此时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正好齐桓公身前又将公子昭托付给自己,宋襄公是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人,同时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宋国的实力不是很强大,但宋襄公认为公子昭来投奔他,这是个可利用的机会,于是便想乘机夺取齐国的盟主地位,就收留了公子昭。

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641年,宋襄公扣押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次睢之社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639年,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开始时,楚成王接信后轻蔑地直想笑,讥笑世上竟有宋襄公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639年,盂之会,楚成王执宋襄公。

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与宋军战于泓水,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击败宋军,宋襄公在是役受伤死,楚国军威大振,楚自此称雄中原。

638年夏,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

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632年,城濮之战楚成王为晋所败,向中原发展受阻。

627年,许、蔡两个诸侯国叛晋附楚。晋襄公拜阳处父为大将,兴师讨伐。楚成王便令斗勃为主将、成大心为副将,率楚军援救许、蔡。

626年,楚成王被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死。楚成王欲废太子商臣,商臣率兵围王宫,望救不得,遂自缢。死前问谥号,回答是“灵”,即死后将被称为楚灵王,不满意;于是又回答是“成”,才肯自杀,被谥为楚成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