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women1413 2016-10-05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高血压是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我国目前有2.66亿高血压患者,并且这个人数还在持续增长。高血压的防治非常严峻。

在高血压的预防用药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着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阜外医院专家为我们总结出了十个最常见的误区。

一、用药方式错误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后,就要开始长期用药。用药是否规范科学,关系到能否控制住高血压,减轻高血压的危害。因此,如果用药方式错误,很可能加重病情,危害极大。

1、凭感觉用药

有些人确诊为高血压后,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就不用药。到出现症状了,再来用药。

纠正:错误!只要血压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均有危害,都需要治疗。

2、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人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自己停药。

纠正:这是有害的。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3、不看医生,自己买药吃

有些人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或者根据广告买药;

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贵药;

纠正:这样吃药非常不安全。每个人高血压的病情特点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该根据医嘱用药。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二、用药的同时缺乏配套的动作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血压的变化反映病情的变化。因此,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要有一些配套的干预方式,以控制住血压。

1、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有的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能控制好血压。

纠正: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2、只服药、不监测血压

有些人只注意服用,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

纠正:服药的同时,要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表格里。

血压的变化,反映了药物的疗效。医生可以根据用药后血压的变化,来评估是否要调整用药。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三、治疗方式错误

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一些与高血压治疗相关的产品和疗法应运而生。一些患者急于追求疗效,相信广告,选择一些错误的治疗方式。

1、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

纠正: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

2、 相信灵丹妙药、保健品、保健仪器、纯天然药

有些人相信广告宣传的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以及“纯天然药”,不吃正规的降压药。

纠正:这些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没有保证。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四、观念错误

一些错误的观念,常常影响人们正确地防治高血压,带来不良的后果。

1、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过早吃药会产生耐药性。

纠正: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后果越好。

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纠正: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中风等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高血压防治最常见的十个误区,阜外医院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


3、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在家中状态放松下测量血压,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

更多心血管健康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心一康 ahea-xy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