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大同古建筑【二】(收藏版)

 茶香飘万里 2016-10-05
在认识大同古建筑【一】中,咱们说了古建筑的等级划分,屋顶形制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如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代表了规制级别由高到低。这次还是说说屋顶,这回主要看看屋顶上的各种“兽”。首先来看一下古建筑屋顶上脊的名称。以重檐歇山顶的普光明殿为例---这里边的脊是最全的。
以华严寺的庑殿顶为例介绍。中间一条为正脊,其余四条为戗(qiàng )脊。很多资料当中认为连接正脊的四条脊为垂脊。个人认为戗脊更恰当:戗脊指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戗本身有相逆,相对,冲突的意思(其实大同话:“我戗了那货几句”就有这个意思)。而庑殿顶中相邻两面坡顶就是相对立的。
那么先说正脊两端的脊兽:他们的名字叫 螭吻 。且看螭吻的解释:“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其实简单说来就是用来镇火的神兽。
鸱吻其实体现了国人的一种美好的主观意愿:兴水以避火。中国古建多以木构,防火至关重要。又如建筑内部天花板的藻井也意喻井水以防火。民间以蝙蝠和鹿的图案谐音希望“福禄”以百合花期望百年好合,小女孩起名“招弟”希望能生个儿子,“二狗”是希望孩子好养活,二能带。。。额,这个属于写实了
有人说故宫太和殿的鸱吻是最大的,我以前也一直这么认为。“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鸱吻造型是典型的清朝官式,它的大小尺寸有二至九样,八中不同的规格,故宫太和殿的鸱吻是现存最大的鸱吻,由13块琉璃件拼装而成,高3.4米,宽2.7米,重量达到4300公斤”
后来我发现,这应该是个错误,它可以说是最重的,咱们华严寺的鸱吻有4.5米高,才是最大的。尤其是华严寺大雄宝殿北部的鸱吻,是金代的原物,此兽栩栩如生,从鳞片,兽鳍,神态,造型,大家比较一下南部的清代补制品。可以自豪的说,单单拿出华严寺一个鸱吻,都可以说是海内孤品!壮哉我大华严寺!!壮哉我大同!!!
鸱吻的原型到底是什么样无从考证,它的形态历代都有变化,咱们不妨先看两个卡通造型,感觉大相径庭吧?你喜欢哪一个?
然后我做一组鸱吻展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当然,山西的是主力。不知道你喜欢哪一个永乐宫鸱吻?
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鸱吻
善化寺鸱吻
普光明殿鸱吻
其实鸱吻出了它的功能性以外,随着历代的建筑技艺发展,形态也日臻完美,高居屋顶恰似将军的盔翎。尤其是十字歇山。。。
其实现存比华严寺更早的建筑鸱吻很少,而且大都在山西。如佛光寺东大殿
南禅寺的鸱吻有些接近鸟类形态,据说最初鸱吻确实是鸟的形态,又名鸱尾
当然,每当比早的时候,云冈石窟就会站出来插一腿,一千年以下的趁早呀甭等当。。。
我三年前在晋南一个古村落见到的一个琉璃鸱吻,明代建筑当真大美啊!只是喟叹山西的文物保护,还好我们有耿大爷,真心感谢。有些历史,就在等待中消失。。。
再抽点时间给大家发点戗脊的走兽,引用百度的话“《大清会典》上说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
其实清以前走兽最多的数目是9个,9为中国的至尊之数。但是故宫太和殿偏偏在最后加了个行什(hang shi)排行老十。建筑史上仅有。意在高于之前的规制。其实我觉得打破规则有些不类,我曾在大同一家加油站附近见过19只脊兽的,这个真有点没失手了。 也罢,既然归为古建筑之列,都介绍介绍吧。
先看看他们的排列图
其实在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也有他们的形象
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史记·乐毅列传》有记载,公元前284年,也就是战国时期,齐国攻打到燕国,乐毅想出了滚木擂石的战术反击,这阵势势如破竹,打败了齐国的进攻。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齐缗王正要自刎,这时一只大鸟突然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主题思想就是六个字:天无绝人之路。 ---其实在现在看来它恰似一个仪仗队的领队,并不代表最高身份,又恰似警车开道,呵呵。有资料说它还有压檐头第一块瓦的作用,这是它的功能性,体现了我们先人朴素的建筑美学思想。

逢凶化吉的骑凤仙人
紧跟“骑凤仙人’后边就是龙,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能兴云作雨。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怎么来的呢?在新疆高昌地区发现很多古时候的石刻,一男一女,人手蛇身,尾巴交缠在一起。这男人就是男性的始祖伏羲,女人就是女性始祖女娲,他们繁衍的后代就是龙。这就是龙的传人的来历。唐宋两朝视龙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龙便成了皇权的象征。

第一兽 龙 皇权象征 
第二兽 凤 。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时代祥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公元661年,武则天成为了历史上名正言顺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在她陵墓的栏板上,凤是排在第一位的。龙在后,凤在前,突出凤的位置。包括慈禧的陵园也是这样的。
鸟中之王,是仁鸟,指有圣德之人,是尊贵一、吉祥的象征。她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民幸福美满,而龙凤同时出现,成双成对,所谓龙凤呈祥。
第三兽 狮子。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唐虞世南《狮子赋》描绘其:“筋骨纤维,殊恣异制,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弥耳宛足,伺间借势……遂感德以仁。”在这里,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中国原来是没有狮子,属于舶来品,象征威武。而狮子又是佛教中的护法,《倚天屠龙记》中护法金毛狮王大家有印象吧?
第四兽 海马 此兽位置可与天马互换。海马,贡品,海牛、海狮等海兽统称海马,区别于天马就是没有翅膀。天马带着翅膀,跑得飞快。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人海。
海马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忠勇之兽
第五兽 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天马就是汗血马。如今人们说“汗马功劳”,说的就是汗血马,因为它出的汗是粉色。汉武帝时代,匈奴侵犯汉朝,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考察汉朝为什么打不过匈奴。考察后发现匈奴的马好。于是汉武帝引进了西域地区大宛国,相当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地区的良马,并命名为天马。汉武帝还特地写了一首《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子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这在《前汉演义》第74回,《史记》《大宛列传》都有记载。
个人认为过去天马应该放在海马之前,二者表示不但陆上皇权无上,天上海里永敬皇威。
而现在应该把海马居前,我们的海权意识啊。。。
第六兽 押鱼 
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它的作用类似于螭吻,为什么一个屋顶有两个灭火能手呢?个人以为,如果螭吻是消防队长,押鱼是消防员。呵呵 你们觉得呢?
第七兽 狻猊
狻猊(suan ni)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传说中是龙之九子之一,似龙似马似狮,是与狮同类的猛兽。《尔雅·释兽》中记:狻猊,食虎豹。是猛勇的镇兽。
第八兽 獬豸
獬豸(xie zhi) 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又称神羊,一角羊。《神异经》上说:“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将它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明清两代的、御史官补服上就绣有獬豸
第九兽 斗牛
斗牛 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与镇物。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用牛镇。它是祥瑞的动物,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第十兽
行什 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这尊像恰似孙悟空,呵呵。压轴出场,不知道清朝的人们是出于何种想法 
但是西游记中常说“毛脸雷公嘴的和尚”说明神话中雷公的形象接近与此,与我判断一致。
长臂膀的猴面人像,手持金刚杵,有降魔镇妖的功效。又像传说中的雷公,可以防雷。
最后给它们来个合影 大家一一辨认
也只有故宫太和殿有骑凤仙人+10兽的级别 
另外在建筑的垂脊前端,还会有一只神兽--嘲风
嘲风是龙生九子中的老三 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有它的塑像。排列成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领头的是一位“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风便是第二位。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这10只神异,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传说嘲风为盘古的心。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
另外脊兽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看两张图 ,应该是1933梁思成夫妇来大同考察时的照片 
下华严寺鸱吻 (比现在那种明晃晃的感觉要古朴大气的多)
善化寺山门的照片,鸱吻于现在形态非常相似,这应该算得上古物,至少应该是清代的。
另外中国古建筑墙倒屋不塌的说法也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大家看右侧墙体的坍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