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纸本,四行,二十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魏晋时期,人们行事尚“通脱”、不甚拘礼法——“任诞”。除了为人处事上这些异乎常理的做派之外,“魏晋风度”普遍的表现还有服药、饮酒和清谈。 而王羲之以其萧散物外之态、清润天真之书屹立于书史,尤其体现在坦腹东床、称病去官等典故中,《沧海一声笑》这首歌正合此种玄妙旷达! 赵孟頫《秋深帖》 赵孟頫《秋深帖》 纸本,册页,纵26.9cm,横53.3cm,行书,18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现在还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赵孟頫与管道升为有名之书坛眷侣,两者人书俱婉转达美,下面这首曲子正和两人绮丽委婉之情。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 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其人之忠烈,其书之伟岸,《精忠报国》可浅略表其意态。 林逋《松扇五诗卷》 林逋《松扇五诗卷》纸本行书,32×320.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以诗著称于世,一生隐居。此书诗卷笔势瘦挺健劲,风格独殊。起笔多用侧锋,多见露锋而入,虽有隐锋收笔,而更多露锋而出,牵连映带间亦见露锋,不欲深藏圭角。以此其书势于瘦挺中更为孤峭。宋代书法受五代书家杨凝式影响极大,笔势多见遒放纵逸,宋代简帖款工行宽字疏,尤受杨氏《韭花帖》影响。此卷行距极宽,行间是可写入同形字体两行,字距疏朗,字字清劲,气足神完,极为潇散有致。 林氏终生不娶无子,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其人其书皆清凛冷峻、萧散物外,此《故乡的原风景》可略表其衷。 苏轼《李白仙诗卷》 苏轼《李白仙诗卷》 蜡笺 34.5×106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该帖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 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书境界,颇难企及。 东坡仕途数起数落,但豁达从不以此为苦,其文其书亦现随遇而乐,随寄而安之情,此《路随人茫茫》可表其态。 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又名试笔帖)》 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又名试笔帖)》纸本 纵31.1厘米 横631.3 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其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董氏其书其画皆简淡清润,法古不常,下面这首曲子可表其意。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草书古诗四首》(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 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下面这首歌曲,可略表此意。 如您有其他名帖与名曲之对照组合,请于文下留言,与众者一同享书乐之美!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大拍”平台
------------------------------- 中国书法网shufa.com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名称:书法网 官方微信号:shuf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