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1

 hjmhjmhjmm 2016-10-06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不管它风雨或晴天。

 【出典】   北宋  苏轼 《定风波》

  注:


  1、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注释:

   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

   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已而:不久。

   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一本作“一莎”,意犹“一袭蓑衣”。

  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3、译文1: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早春微寒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译文2: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译文3:

  不用注意那些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如试着一边吟唱一边慢慢赶路。这竹杖和草鞋比马还轻快呢,有什么可怕的?我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散了我的酒意,我觉得有点冷。我抬起头看到了那山上的斜阳正深情地迎接我。我回过头看了看过去走过的路,萧瑟凄凉。走吧,对于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译文4:

   不要听凤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又怎能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身轻松。胜过车马喧阗,闹闹哄哄。

   谁怕这么点风风雨雨,我毫不在意,任凭一阵烟雨迷蒙。料峭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前面罩上夕辉的山头却来相迎。回头望方才来时淋雨的地方,归去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所谓晴明。

   译文5: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为什么不一边吟诗啸歌,一边悠悠地行走呢。竹杖和草鞋轻便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却殷勤相迎。回头望一眼刚刚走过的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译文6:

   休听骤雨穿林打叶声,何妨放声歌咏慢步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着马儿还轻松。怕什么?身披蓑衣在风雨中度过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初醒,我感到一阵阵寒冷。山头红日斜照来相迎。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归去吧,不必管它风雨或天晴。


   4、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60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5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94名,唱和次数排名第84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27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8名


   6、经常都会读这首《定风波》。喜欢宋词,喜欢那豪情满怀,喜欢那婉约柔美;而文学的星空从来就是缤纷灿烂,你喜欢谁呢?


   我喜欢苏东坡。


   如果要书写中国的文学史,那苏东坡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苏东坡的诗文词赋无一不精,多么令人叹服。文学修养极致、标致,即使饮食烹调也别有创意,“东坡肉”我想大家都知道吧,未必吃过但一定听说过。而且还懂点中医,那时候的文人基本都会点中医,那几下子估计也比咱精。这么一个天才,多才多艺,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天纵英才。中华文化因为他更加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和缤纷的颜色。正如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写道:“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空、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他不仅可爱 ,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奇迹。”


   说起喜欢,有人喜欢他的温柔婉约,有人喜欢他的气势磅礴。有人仰慕他的行事作风,也有人为他的亲民情怀深深感动。即使自己一贬再贬,流落遥远的海南儋州,但他仍时时以天下苍生为念。而被大多数读者所称颂的是他的旷达自适,不论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都能达观对待,他的心仍能自由的飞翔。


   喜欢他的人太多了,有关他的故事不断流传。他一生颠沛流离,却留下了无数的好作品,抚慰也鼓舞了太多的人。他像一盏灯,散发着永恒的光亮。他的一生坎坷,仕途多舛。可面对人生的挫折,诗人坦然处之,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山雨欲来,得也萧然,失也萧然,任其自然。


   就如同这阕《定风波》。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

   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别听那穿透林间、打在树叶上的风雨声,何妨一边长啸、吟歌,一边从容的赶路。手拄着竹杖,脚穿草鞋,步履显得一派轻松,快意胜过骑马,还有什么好怕的?任凭风吹雨打,我愿意披着蓑衣度此生。

   微凉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意,感觉有些凉意袭来,山头上的夕阳余晖,却赶着迎接我。回头看看刚才风雨交加的地方,归去吧,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以曲笔只写胸臆,在“也无风雨也无晴”里,有对生命的彻悟和智慧。


   在我们的一生中,谁又能躲得了风雨的侵袭?唯有面对,以勇气相迎,这样的乐观,所有的困顿苦楚才能得以平安涉渡。


   想想东坡,即使在落魄里,东坡从不怨天尤人,也不曾怀忧丧志。东坡的一生,实现了那句话:脚在路上走,心有大未来。男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这辈子要艰难跋涉。只有奋斗,才能成就男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喜欢的一句。何等乐 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有人喜欢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文人,形容他们的优柔寡断和多情伤感。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至少,东坡,是一个英雄中的英雄,男人中的男人。


   也正因为这样,东坡成了千百年来多少读者的偶像,甚至还是老百姓心中的最爱。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老百姓在遇到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苏轼,然后,嘴角就浮现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而国人崇拜苏轼,我想不仅仅是他的才气和亲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能保持一种潇洒和豁达,从容和天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对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当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再来看待现实中的风雨,他终于明白了,正如我们不能为每一次幸福都准备好心情,我们不可能为每一次风雨都准备好雨具。这种境界并非庸人自我安慰,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智慧。有时候我们也确实需要一点儿无所谓情的元素,来调整着漂泊浮沉的人生。


   此时的东坡也终于领悟到,有些所谓的信念只是欺骗者的筹码,于是,世界明了了,自己单纯了。眼中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于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一生,活得坦然,活得自在,活得有味;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即便遭遇再多的风雨,读了东坡词作之后,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因此,苏轼为我们撑开了一把遮蔽人生风雨的“伞”,撑出了一片笑对人生的晴朗天空。


   7、平生最爱东坡词,东坡先生的洒脱豁达豪放风趣也便深深地植入心底,希望能活出如他一般的风采,忘情世俗,超然物外,以旷达之胸怀,将雄浑浩然之气融入诗词歌赋之间,达物我两忘之境界。而其实我知道,世间如他者没有几人,真能学得其精气神,的确不是背熟他的几首诗词就能学到的。

但沉郁之中读读他的诗词,却有一种涤荡心胸净化灵魂的功效,真真是人生一大享受,扫除世俗的纷扰,看淡浮名虚利,天地万物尽在心中而又达到物我两忘,使自己凭添一份豁达、一份大气、一份神采。

不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浪漫,也不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潇洒,那些千古名篇倾倒了多少英雄,我辈纵有万丈豪情,也附庸不了夫子的风雅。

“莫听穿竹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靸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定风波》虽不似他的其它作品那般有名,但我却独爱那一份萧瑟之中的云淡风轻。

秋冬季节却少有云淡风轻。猎猎的秋风从远处吹来,从我永远看不到的地方,吹向我永远找不到的地方。风中的我,也似风一样迷茫着,飘泊的灵魂找不到归依。在风中,我一样会毫无缘由地哭泣,任由悲伤在心中掀起风雨。

而当心灵归于宁静之时,我才发现,原来外界的风雨与自己无关,风雨都只是在自己心里。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思绪,不过是借风雨的形式,在自己内心世界里肆虐。秋风依然猎猎作响,而我心却已沉静。

“也无风雨也无晴”,像极了自己这个时候的一种心情。风雨过后,无喜无悲,神情淡定,心中了无所思、了无所求,也了无所忧、了无所怨。这种状况,一面让我感觉轻松,一面又让我感到后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类似于麻木,是不是人在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慵懒和无奈?

我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是短命的。我总是想洞穿生命的玄机,因此生命必然将早早离开--它也会受不了我这样的折磨。

这个世界的存在真有所谓的意义吗?如果有,又是什么呢?人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鸟儿的叫声呢?花儿的开放呢?谁说得清楚这其中的意义。实在想说出它们的意义,恐怕说出来以后也觉得好笑。

理性的生命观里,应永远只将生命当作过程。我在乎这个过程的充实与美丽,至于是不是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有没有一种快乐的终点,似乎不是可以由我来决定的。我更希望在每一个清晨欣赏美丽的晨景,让自己的心在鸟儿的叫声中变得温柔,享受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草木,只在乎那一刻心情由此舒畅,而那种时刻不正是生命中难得的片刻享受吗?虽然那些美丽不会长久和永恒,但我有什么条件和理由去对生命苛求?这既是我达观之根源,也是我的悲观之来由。

明白这些,却总改不了习性。就象自己欣赏某一种性格或喜欢某一种生活方式,却又总是如叶公好龙似地躲避着它的追逐。我想让自己做到洒脱豁达以达到心之宁静,可是我又如此害怕着宁静。

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样一种宁静淡定的状态,是不是体现了生命的真义?

可我为什么有时候还是希望,我心依旧脆弱,依旧柔软,依旧幼稚,依然有看不透的迷雾解不开的心结,依然会为爱恨情愁或欣喜或悲伤,或欢笑或流泪……


   8、本应是天高日丽,潋滟放晴,偏偏斜阳中就蓦然飘起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它不似暴风骤雨般挥下如倾,也没有绵雨拂面的丝丝惬意,有的只是接天连地斩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随窗望去,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雨水的冲刷里。突然间,我的思绪随雨水翻飞至千年前那个秀美俊丽的楚天荆地。

   时间定格在北宋的那个午后,他贬谪黄州,东至沙湖,欲买田其间,恰遇中途降雨,仓皇之中,四下里一马平川无处遮风挡雨,同行诸人都被这场劈头盖脸袭来的雨搞得措手不及。而此时,人群中一张安之若素的坚毅脸庞从容不为风雨所动,他信步于急雨之中,啸歌于天地之间,泰然自若,尽显好一派名士风骨与风度。诗情顿起,这首旷达浩然的词便应运而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他就是乐天知命的苏轼。回到千岩竞秀,万水争流的宋朝,神宗元丰二年那个草长莺飞的八月,苏轼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贬至黄州,这首词就作于此时。在处境艰难之下,词中却始终洋溢着坦然自如的超旷之气,没有一丝逆境中的忧伤和哀怨,没有苍凉悲观的避世之意,也没有彰明自我的铿锵誓言,有的只是一份“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达观洒脱。在忽然而至的风雨中,他毅然穿行,寻找着人生中那颗听任自然之心。他不避风雨,不骑一驹,肩披蓑衣,一路徐行,用竹杖芒鞋丈量着自己的步步人生。其实,他本可洋洋洒洒,大笔如椽地一表心迹;也可无声无息的归隐田居,采菊东篱。但他始终是苏轼,他没有患得患失,盼望雨过天晴,也不避讳风雨的无情,而是更加通透无碍,且吟且行,坦荡之气力透纸背,任天而动。

   意气风发时,勇进高歌,能算半个英雄;头破血流后,饮血低吟,更是半个英雄;而沧海横流间,宠辱不惊,才是一个英雄。苏东坡用他的执着和超脱,演绎着峻拔人格的一个缩影。山头的春风吹散了居士的思情,凌厉的雨滴却让人醍醐灌顶。云散烟收,雨过天晴,山头一脉夕阳伸出它那光芒万丈的手臂,用温暖和美丽来抚慰经过暴风雨洗礼的人生斗士。此时,苏轼向那凄风苦雨处望去,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心中却恬然自适:“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他心中,雨可以不是雨,逆境中凭心境自乐;于是,晴也不是晴天,万法无常之变已与他的心境无关。他淡定地认为命运的坎坷并不在于有无尽的“风雨”,只有认为这种风雨不可超越的精神束缚才是真正的人生缺陷,而面对逆境,奋斗、搏击后“无风无雨”的轻松和宁静,才是心灵的至境。在这场人格的洗礼中,苏轼执铁板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翩然远行……

   雨停了,还是那片视野和雨景,我的情绪却已经归于平静。时间与空间的遥遥距离,却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穿行。细细咂摸此词,觉得它好似一付清凉剂,抚慰着人们日益浮躁嘈杂的心情,它亦如暮鼓晨钟,时时提醒我要保持一颗练达洞明,处之泰然的心境。这是东坡先生教给我的,也是他教给世人的: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旅行,不要被征途上的泥泞险阻所吓倒,定下心,沉住气,一步一个脚窝高歌前行;用健全的精神指挥起顽强的身躯,带着热情的火种和心灵的明灯,等闲镇定地去实现心中的梦。经得起挫折,不计较得失,方能不改其度,不变其衷。


   9、又落雨了,春天的雨真多,才行到半路上,离沙湖还有一段路程,雨洋洋洒洒的下着。

路上的行人大多都没有带雨具,有的在那儿叫苦连天地挥鞭策马,骂声不绝;步行的急着避雨,看起来实在是狼狈不堪。雨似乎丝毫没有停的迹象,路越来越泥泞,时不时还有摔跤的人。眼看着就有一个中年人摔倒了,他不慌不忙地上前将那人扶起,缓声道:“兄台何须急行?”那人站稳脚跟道:“如此大雨,难道等着淋雨?老兄快快走吧。”他笑道:“此景甚妙,难得欣赏,不如我二人一起徐步同行如何?”那人瞪着眼睛以为遇到了神经病,一声未吭撒腿就跑。他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一会儿,路上的行人把他撇的很远了。

漫步雨中,漫步在一种心情里,静心细品,雨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享受,任雨点儿落到头上、脸上、身上、衣领里、心里,落下许多往事。他忽然看到去世十几年的妻子步履盈盈的向他走来,只有她不论何时何地都会陪伴左右,时时叮咛,常常嘱咐,那恐怕是他最得以骄傲的精神寄托了。可如今,凄凉上身,向谁话语?唉,人生昨日皆如梦,算了吧,算了吧,斯人已去,往事不堪回首,何必徒增愁绪,还是吹吹风淋淋雨吧。

雨打着道旁的树叶作响,每一根树枝都是一支风笛,唱碎了雨滴,耳边飘荡着岁月的诗韵,多么动听的音乐啊!万籁都寂,惟有此声,妙哉!何不再引吭高歌一曲,以助雨兴,唱什么呢?随便什么都行,反正是唱给我和雨听的,自得其乐嘛,他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烟雨中久久回荡。歌声、雨声、笑声、风声,还有他踩着泥泞道路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何来的苦呢?他问着自己,世人竟不会享受如此的乐趣,总是想法躲避,想我苏轼半生悬着头颅漂泊,血与泪洒下一路艰辛,一根竹杖,一双芒鞋,再披一蓑飘摇的烟雨,何须策马狂奔,何须快步疾行。他的步子越放越慢,灵魂在雨里徘徊,所有的雨珠凝成一片海,沉浸在雨的世界里,听风沐雨,越听越不够,越听越想听。听得忘记了自己的身世,忘记了被官贬此地的如囚生活,忘记了昔日极亲今时对他畏之如虎的故旧,忘记了落魄潦倒血雨腥风世态冷暖人情炎凉……

咦?不下了,天怎么晴了!他睁大了还带着酒意的醉眼,四处寻觅着风雨的足迹。料峭的春风吹的他好舒服,全然没有路途劳顿的感觉。夕阳懒懒散散的铺泻出金光,照耀着泥泞的路面,是在迎接他吗?头顶一轮七色的彩虹挂在被雨洗过的湛蓝湛蓝的天空,焕发着无与伦比的清新气息,他又被痴迷陶醉了,久久的伫立在天地间,接受这自然的洗礼和感化。这时他想起了他父子三人航船出蜀,一路高歌的情形,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无限秀美,还有意气奋发的他。从此,天下间三苏名扬四海,声传八方。他会意地笑了。

又一阵风,吹得他略有些凉意。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走过的地方,路上留下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天上没有路,可鸿鹄依旧在飞翔,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萧瑟的风雨声还在耳畔回响,两鬓略白的他看起来还是那么硬朗精神,他又笑了,抬手轻轻捋捋胡须,带着那千古不枯载满阳光的笑声朗朗吟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今天下起了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据说是人工的。不管怎么说,毕竟下雨了,空气湿润了许多。


  但我还是不太喜欢下雨天,骑着车子打着伞怎么都不方便,况且我是个戴眼镜的人,雨浇到眼镜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所以我不太喜欢下雨。


  我不喜欢下雨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阴沉的天气让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闷,如果此时那人生活、事业处于低谷,下雨天很容易让他变得伤感。


  上午的时候趴在办公室的窗前静静地看着外面,雨下得很密,路上汪起了水,偶尔有汽车飞速地开过,车轮轧过水面,激起一片水花,让路边的人来不及躲闪,溅得满身都是——这也是我不喜欢下雨的一个原因,无良司机总是让人心寒。


  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来证明我不喜欢下雨,但似乎显得有些无聊。这时突然想起了苏东坡的《定风波》,这是和雨有关的一首词,很有些味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平时很喜欢苏东坡的洒脱,他的洒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一个人达到无喜无悲、人我两忘的境界才能显现出来,这种洒脱需要一种胸襟,是一种大智慧。这种洒脱成就了苏东坡,在他坎坷的人生中,才使他不断面对风雨、不断战胜风雨,他的一生虽然困顿,却也自在。


  所以,无所谓喜不喜欢下雨,只要你心中无雨,外界的风雨又能奈你何?你的人生遭遇风雨,不要忧愁、无须哀伤,不要执著这场风雨,风雨自会过去;如果念念不忘,这场风雨将永远陪伴你,让你一世不得安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11、人们总是在说时光会冲淡一切的,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也会疑惑是不是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故事,淡到你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执著究竟是为了什么。正如东坡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而真是这样吗?曾经的刻骨铭心真的可以淡如烟云?


   1952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偶然听说有个擦鞋童为了能够听到他的琴声,千方百计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演出结束后,他穿过了贵宾席,避开了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走到低档席,找到了那位孩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那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梅纽因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他。


   三十年后,当梅纽因再次访日演出时,他设法找到了那位孩童——这些年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充满了坎坷,但三十年来他无数次地拒绝了许多想以高价购琴的人。当梅纽因再次问他是否需要什么帮助时,他仍和第一次一样回答他:“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再听听您的琴声!”


   当熟悉的旋律再次从那把旧琴上流淌出来,当空气中再次充满那穿越时空的情感时,所有的在场者无不泪流满面……


   世间有了音乐的流动,便有了永恒的情感!


   很多年以前,一叶扁舟静静地漂于湖上,俞伯牙端坐抚琴,琴声如水般从他的十指间流淌出来,那不只是简单的音符组合,伯牙全部的情感都已融入其中。钟子期闭目倾听,伯牙意在高山,琴声高昂激越,子期赞曰:“巍巍然如泰山,妙哉!”伯牙琴声一转,柔和悠扬,子期曰:“洋洋然如江河,妙哉!”一曲终了,余音未散,高山流水,传为千古佳话……


   无论对俞伯牙还是钟子期来说,能够遇到对方,实在是他们的福气。那种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情感,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长叹又是多少人内心狂热的呼喊!


   子期死后,伯牙谓世无知音,于是绝弦破琴,终身不复弹奏!


   乐师好觅,知音难求!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一生中也许只能碰到一次,与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正是你寻觅已久的人。你遇到了,是你的运气,而失之交臂,则是一种悲哀。


   回头看我们所经过的岁月,确实有太多的东西淡去了,那只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真正感动过我们,本来就没有进入我们的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们只一些点缀而已。我坚信有一种情感永远不会被时光稀释,这,才是生命中的主旋律。去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任意一个音符感动,透过记忆模糊的界限来重温某些温柔的瞬间……(孙涛《永恒》)


   12、不知是因为年龄关系还是心情因素,最近思绪总在流失的岁月里逡巡,回首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回首青春岁月的浪漫激扬,回首工作伊始的慷慨正义,回首初为人妻的甜蜜幸福,回首痛失亲人的悲伤欲绝,回首故友重逢的欣喜若狂,回首失之交臂的伤心无奈,回首被理解的欣慰和被误会的苦闷,回首被珍惜的幸福和被欺骗的愤慨,回首成功时的欢畅和失败时的彷徨……


   一路逶迤走来,不觉已是四十春秋,许多的事在不经意间发生又归于沉寂,许多的人在意料之外重逢又挥手告别,许多的心情在激昂澎湃之后又了无迹痕,许多的感觉风生云起之后又渐趋平静……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已匆匆走过人生的一大步。


   趟过一段或深或浅的时间流水,经过一程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生旅途,诸多细节已被抛到风里,但生命中那些至关重要的章节,却牢牢镶嵌在记忆深处,不仅没有随时日的流逝渐行渐远,反而在每一个日升日落的轮回中愈加清晰。这才明白,人们给这个世界和自己留下的,原来并不可以用“富足”或“空灵”诸如此类的词语来简单概括。


   这或许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


   回首,有时会很幸福,为自己所拥有的亲情和友情而感激命运的恩赐,虽然不曾拥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美貌,但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体魄;虽然不曾拥有众人仰视的地位和日进斗金的工作,但我有一个可以生存的空间和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虽然父母不是达官显贵、丈夫没有飞黄腾达、孩子不是仲永孔融,但老人的慈爱旷达、夫君的温和体贴、孩子们的活泼健康,同样给我莫大的幸福和自豪。


   回首,有时又很苦闷。社会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工作中的彷徨困顿、不尽人意,某些人的虚伪阴暗、阴险狡诈……繁杂琐事的缠绕和纠葛,让人真真切切体味到无助心灵漂泊的无奈。


   回首,让我明白流水有平缓也有湍急,道路有平坦也有崎岖,情感有真挚也有虚伪,生活有顺利也有坎坷。回首,让我淋漓地笑,也让我痛快地哭;回首,让我摒弃幼稚,收获成熟;让我懂得奋斗的价值和追求的意义,知道生命的真谛和真情的可贵;回首让我坚强、坦然、乐观、从容,让我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回首,让我珍惜生命,善待自己,让我更加珍惜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寥寥数字,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一瞬间的顿悟和启示,也表述了其醒醉皆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自然界的阴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喜怒哀乐又何足挂齿?


    一行行远行的脚印在大脑深处逝去又复活,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在脑海中上演又落幕,一幅幅错落有致的风景凋萎又繁荣,这是我们人生的经历,更是我们前行的资本。


   回首,让心情如水般平和,让感动沉淀于心底,让心境豁达开朗,让人生除却华丽的言语和复杂的色调简单起来。


   在斜风细雨中回首,在清风明月下回首,且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尘埃,于奔命中抽身去赏庭前花开花落,于疲倦时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过后,回顾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人生也不过如此,只要自己努力了,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人生如一道风景。是一首写不完的美丽之诗,一支唱不尽的动听之歌,一幅赏不够的迷人之画,一束嗅不尽的芳香之花,一本读不完的情感之书。但是, ‘人生苦短’,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对于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要学会放下,平和淡然地面对一切,别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翻起终生的遗憾和悔恨的记忆;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0?2保留一颗感恩的心 ,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它也许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


    有人说,生命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路过着沿途的风景。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石过处,惊涛骇浪;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梦,回首处,梦过嫣然。流水过往,一去不返,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但是,无论如何,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所以还是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幸福着!


   14、轻雪飞扬,悠悠的讲述着古老的故事。遥远了的记忆在这落雪的季节里显得格外的清晰。

也许,不能再拥有就是美丽的吧。此刻,从前的种种是如此的鲜活,浮现在心头的感觉是那么的深刻。

也许,不能再付出就是遗憾吧。如今,物是人非,早已不是旧时模样。空有满腔的情谊而无处诉说,深深的怅惘啊!

也许,曾经的路上,我以错失太多。那擦肩而过的路人中有我苦苦的寻觅,有我渴望的幸福。

回首,前尘往事,历历在目。将淡淡的伤感凝成那片刻的回眸,定格在冬季的一个午后。

来时的路上,遗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还有那飘散在空中的相思。淡淡的微笑着,徒留无限的落寞。

曾经是五色斑斓的年华,曾经是多姿多彩的岁月,曾经是让梦想肆意的飞扬,曾经……而此刻,我轻轻的合拢记忆的相册,挥手告别昨日的时光。平静的面庞,低敛的双目,但心湖真的是如此的淡然吗?一成不变的生活,一成不变的度日,过去的毕竟都已是历史了,不是吗?

即使目光依旧迷离,哪怕世界仍然黯淡,我依然高昂着头,走在这尘世喧嚣的路上。

无论曾经多么的辉煌,多么的灿烂,今天,回望来时的一路风尘,我已然能够微笑着、释然的向前走,不在意是否旧梦回乡还是往事重现。是啊,一路行来,几多汗水,几多心血,几多虔诚的膜拜,几多真挚的付出。如今看来,毕竟真诚的生活过,拥有过,欢乐过,痛苦过,爱过,也恨过。那么,就可以无怨无悔的继续走着未完的人生道路。

释然的微笑着,淡然的挥挥手,告别昨日的落花。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5、或许是本人就过于平庸,没有能值得拿出手的特长,又或许,生存在时代的浪尖上,早已经被命运打得体无完肤,早已经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特点。我的世界无风无雨也无晴。

   在外独自经历那么多事,终于看清人生就是在选择之间。做着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放弃选择归根结底也是一种选择,当答案渐渐浮现眼前,满足亦或是后悔都是过去,时间的轮驱动着身体继续选择,无论对错只是向前。前方的未知我们谁能看得清?谁能知道当老去的那一天,回想起着年轻时一步一步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当我的世界周围的环境,突然变的安静,我感觉自己就如同被世界抛弃的可怜虫,但令人纠结的是,我又感觉自己如同隔世一般,有莫名的安全感,不必面对满世界的阴险和谎言。人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苏格拉底说,猪比人快乐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愚蠢的,假定这句话是正确的,我想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自己太过于精明。

   我依然还是那么矛盾的思考那些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答案的问题,最后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我依然努力的去做一个让自己能够满意的自己,但是事实确实我越是想完成某事,命运就越是跟我玩黑色幽默,看来我依然是一个总是期望世界美好,阳光灿烂,但总是事与愿违的失望的孩子。我以为的成长是坚持自己的额原则,坚信自己的道路就能做的到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坚强,冷漠,世俗,狡猾和残忍,我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一点,我不具备周旋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种技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所谓的原则。我想也许有时候自己可以放下那么一点点的感觉与原则,放弃那么一点点的敏感就可以适应这个世界了,但是我没有,也许是自卑感作祟,不能适应被人瞩目的感觉。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完美。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坦然和心安,但是这有可能么?遇见了就是遇见了,即使最后不见,他或她已经住进了记忆里,挥之不去,反而愈加的浓烈。不如不去想起,不是忘记,是等待回忆起时你我之间嘴角微微的一笑,我想也只有再那一刻,真的是只若初见。那时也会体味到人生不全是平淡无味。

   宠辱不惊,先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份高雅会在古代也只会在古代能够感受的到了,城市的喧嚣和追逐的脚步,工厂的电器声,这个躁动的世界。只会让人迷茫,恐慌。不是害怕失去,是害怕对比,对比之间羡慕别人的权高位重,欣赏别人的多才多艺,贪恋别人的荣华富贵,没有,自己什么都没有,于是就自卑,于是放弃了自己,然后追随了求富大军,生活就此开始平庸,而自己还要满嘴的抱怨生活欺骗了自己,命运的不公。一切已是枉然。

   一位学长说的好,许多事一旦经过,再热烈也是平常。匆匆的脚步,走过那些锦瑟年华,曾经的年轻与执著、曾经的过错与叹息、曾经的矛盾与冲突、曾经的眼泪与欢乐、曾经的遗憾与留连……转眼间便如云烟无影。

   最后的最后,无感,补充一首苏轼的《定风波》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莫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徐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窗外,烟雨蒙蒙,细雨缤纷,层层渗透的渲染着,不艳不淡,不明不暗,像极了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我站在洛水的源头寻觅你的身影,那洁白的灵魂,有多少次在我的梦中飘扬。经过你的窗,听你吟唱那古老的歌谣,在源自一股高原的嘹亮里,一些遥远的记忆,慢慢地从脑海里浮现出来,走过前世今生,定格在时空里。

   我伫立桥头,在温情的眼睛里,目睹的一片绯红和青翠,这是色彩的对决。看你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温婉明亮,灼灼生辉。风轻轻的来,匆匆的去,也不忍打扰你的一世清修,顾盼你的一次回首。你那一滩碧绿的芙蕖啊,你摇曳在红尘中,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寥醉了多少诗情画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不是所有的情怀都可以等待,我把文字藏在寂寞的阴影里,忘记所有孤单的往昔,繁华过后,是更深更深的怅然,我用千年的触摸,收集你飘渺而来的信息,纠结成心里的年轮,一寸,一寸,在相思里成灰,你看不见我苍茫暮色里温暖的美,我无数次地在这里仰望,望成一纸风景,一个偶然的伫立,也许就是今生唯一的执着,湮灭你梦中的传奇,不离,不弃。

   是谁,用无尽的柔情装点了时空?浩瀚如烟,宛若星辰。谁的年华在我的枕边低语?又是谁,将那些璀璨的流星在我的梦中飞扬?

   是谁,用自己的沧桑抚平了寂寞的裂纹?离别时的每一次回眸,都深深的刻在记忆里。谁的叹息在我的画中呻吟?又是谁,将那些斑驳的图画描绘成岁月剥落的墙?

   如果日落西沉,我是否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和你坐在茫茫的苍穹下一起数着星星,一颗,一颗……

   如果山花烂漫,我是否可以像你儿时的玩伴一样,和你一起穿梭在葳蕤的花丛间寻找蝴蝶的踪迹……

   如果暮年白首,我是否可以像你的知音老友一样,和你坐在黄昏的摇椅上,看晚霞,叹夕阳……

   我站在时间的废墟上,数着寂寥的日子。下雨时,屋外淅淅沥沥,凉风萧索,屋内有种熙熙攘攘的冷。我坐在桌前,点燃一支烟,便想起了你,就有了这一页的诗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光葱笼着岁月,留下了眼角的痕,一纸的诗行,无关风月,只有一点燕舞莺歌的小心事……


   17、往事如歌,流年若梦,叹浮生几何,人生几度?唯有放下一切,方能宽恕众生,善待自我。心至所归处,莫不是历尽繁华之后的淡然,莫不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顿悟和坦然。

                              --题记

   流年如梦,浮生几何?我们于尘世的芜杂中走来,萧瑟风雨、悲欢离合、尘世浮沉,于回眸处,点燃了无限的愁怨和沧桑。浮生有几日,莫不空自悲,直道:水月镜花,一切皆为虚幻之物。奈何,悔之晚矣。

   流年的烟尘,穿越了多少人的寂寥;流年的风雨,吹散了几度庭前落花,吹瘦了几许容颜;流年的梦,湮灭了多少爱恨情仇,一梦无痕。

   流年更迭,日月同行,静观人间至爱,世间苦难,任历史烟云弥漫大江南北,任人类繁衍生息,几代荣枯。

   笔落风雨,人走流年。我的文字,在风雨中晕了开去,也蔓延了几多人世的悲欢!

   我在四十年的人生历程中,看到了很多世事纠纷、恩爱偕老、生离死别。我们爱的人,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曾经痛恨的人,甚至于我们的生命,最终也会消逝。

   可是,于生涯中,我们为什么会心无所依,不知何去处?为什么会深陷俗世纠缠,耿耿于怀?为什么会于流言蜚语中痛不欲生,不能自拔?为什么始终没有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为什么……

   太多的为什么,诠释了人生的孤单和无助,彷徨和苦闷,也诠释了心灵的无处不在,无处所依。

   我们走过流年数载,也逐渐懂得了人生苦短,浮生几何。也逐渐领悟到,苦难,是一种历练,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匆匆来到人世,原本就是要接受生命的挑战,最终走向心灵的涅盘。世间一切原本就不属于我们,所以我们最终追求的乃是水月镜花,虚无之物。而我们要抛却的,不是别人,更不是世间之物,需要抛却的乃是一己之执着。万物皆为己所用,但亦非己所属。

   当我们放下无谓的执着,放下我们的怨恨,便会拥有生命所馈赠的欢乐和明媚,也便会拥有短暂生涯中的知足和淡然。

   繁华落尽皆成空,远走的爱,失去的情,不可及的财富,穷其一生而不得的名利……让世人痛不欲生。所谓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世间之人,纷纷向往情感的美好,向往世俗的利益。殊不知,雁过长空,影沉寒冰,水月镜花,都是虚无之物!但是,世人却时刻追求雾里看花,便才有了诸多痛苦。

   倘使你也正处于此种困境,不妨试着看淡一切。有时候,你努力追求,却往往是求而不得,那么,人生短暂,又何苦以失去大好年华的代价劳神于可望而不可及之物?莫白头,空悲切!

   平淡中往往蕴藏着真理。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求自然和美好,始终是人们所向往的。而平淡的生活中孕育着的,往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安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幸福与安宁!

   流年如梦,人生几何?对酒当歌,唯有日月不改,青山常在!而人生,只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涓涓细流,瞬间,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不复存在。那么,我们又何苦执着于俗世,伤己身,痛己骨,身陷苦海,最终灰飞湮灭!

   于人生苦难中行走,我们要拥有一个善良的本性和一颗宁静的心,方能彻悟人生,宽怀为本,慈悲为怀!方能拯救心灵,善待万物!方能从内心深处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方能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

   流年如梦,浮生几何?历尽繁华归平淡,也无风雨也无晴……


   18、在雨中,突然地想起了一个笑话和一个典故。

   天骤降暴雨,路人皆夺路而跑。独有一人不徐不慢地仍在雨中漫步。路人问他为何不跑起来好去避雨,该人反问道:你没看到前面也尽是雨么?这个故事收录进了笑话锦集中,因为该人的回答被视为傻子行径。

   典故是:某人在房檐下避雨,见观音正撑伞而过。“普度众生的观音,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你不需要我渡。”那人立刻跳到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你我都在雨中,而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所以,不是我渡自己,是伞在渡我。你要想渡,不必找我,找伞去!”说完,观音走了。

   那如今,我行走在雨中,并没有跑起来,也不曾站到屋檐下躲避,或是找伞来度,那么是否也就是傻子一个呢?只是如果人生是一场雨,那么又该如何度过它呢?

   无论是佛教说的人生是八大苦包围着的苦难历程,还是基督说的人是带着原罪而生,必须以生命来洗罪求解脱,抑或是叔本华说的人生只不过是绕着燃烧着煤铺就的圆形道路奔跑的无望与痛苦循环,都说明,人生中都免不了要禁受着苦雨的洗礼,你躲也躲不过。那么到底是应该绝望地奔逐呢,还是悠然地信步呢?是仰头诅咒着这样的磨难呢,还是微笑地平视雨中的别样景观?

   就好象第一个故事中的路人,他在奔跑的过程中,心中想到的,肯定只是那一片屋檐来收取这所有的湿漉,于是他眼中看到的,只是雨的可恶之处。雨对他成了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不能忍受。他拒绝它,憎恨它,于是他嘲笑那把雨当作闲庭的人,因为他觉得那是非理智的,雨这样惹人厌的东西怎么有值得享受的地方呢?可是尽管他奔跑,他举目望过去的,却依然是那样白茫茫的一片烟雨,看不到丝毫的躲避机会,于是他开始沉沦,开始绝望,开始尽一切的恶毒语言来咒骂雨。而雨中的人呢,“反正前边也都是雨”,于是不必着急赶路,无所谓何处有雨,何处无雨,他只安然于他的脚步,饶有兴趣地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苦难的距离,兴致勃勃地看着雨花的诞生,旋灭,或是一个一个地累积起来,幻化成涟漪的笑靥,于是他也笑了,笑看这雨中景致,笑看身边的人仓皇奔走。而雨也在这一笑一走中渐渐消去,终于迎来雨霁天晴,风和日丽。就恰如“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那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雨的愁苦,未必人人都懂得享受个中况味,于是总是要企求着有人相渡。只是菩萨还需伞渡,世人又有几人可以相助呢?雨中行走过的人都知道,真正能够遮掩起一方晴朗干燥的,只能是自己的身体,如以前心来遮盖住后背的不着凉,以手臂来遮盖住大腿的不受潮。自伞自渡,自性自渡,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如此,生活亦如此。总是期待着别人,不肯去发现自身的资源的人,只能让生命之花匆匆收场,成为成功的观望者,从而沦陷于更深的痛苦中。

   所以面对躲不过的雨,不妨让自己在雨中放歌徐行吧,一曲歌罢,或许发现雨已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