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勾践勾践,史上“最贱”

 青梅煮茶 2016-10-06

说到越王勾践,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特别是他用身体写就的“卧薪尝胆”,更是让后人充满了无限敬仰。这在那幅广为传诵的励志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极为抢眼。对联虽由落第不举的蒲松龄所作,反映了其挣扎科场的不甘,但其深刻内涵更贴合了中国的现实特征,因此,该联早已融入国脉之中,并且在很长的时间内国人身体力行,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辱也不怕,因为“卧薪尝胆”,亦即“韬光养晦”,如是安慰自己。


但卧薪尝胆在勾践眼里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绝不会为了卧薪尝胆而卧薪尝胆,他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越王允常之子。勾践在位时间为前496年至前465年,当了31年的越王,不过其中有3年缺位,彼时,勾践正在吴国为奴。


说起越国,历史真的很悠久,其始封之人为夏王太康之子无余,太康认为自己能够复国成功离不开大禹的庇佑,于是就将少子无余封在大禹的葬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作诸侯,主持大禹的祭祀。由于会稽远离中原,在中原人眼中一直视作蛮荒之地,又借着大禹的余荫,所以中原闹得再欢腾,好像也与越国不相干。直到北面的吴国开始悄然崛起,世外桃源般的越国才被猛然惊醒了,展现出厚重的底蕴与强韧的爆发力,一跃登顶霸主宝座,让那些新老诸侯跌掉了一地的眼镜。


面对吴国咄咄逼人的军事打击,越国不甘屈服,与楚国遥相呼应,时不时地给吴国后方捅上一刀,让吴国人如鲠在喉。于是,野心勃勃的吴王阖闾在击败楚国后,就想趁着允常薨逝,勾践初立之机一劳永逸地解决越国问题。吴越蛮族可不懂“礼不伐丧”的中原规矩,一直奉行怎么有利怎么办的作事原则?也许这就是两个蛮族政权能够问鼎天下的原因。

前496年,吴越两国爆发大战。气势汹汹的吴军一路乘胜杀来,越军且战且走,退至檇李(今浙江嘉兴)止住了脚步。勾践决定在此与吴军决战。年轻气盛的勾践知道如果直面吴军的话,自己恐怕难有胜算,必须出奇制胜。于是,他派人从越国的大牢中找到一批死囚,许诺他们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特殊命令,将以战死者的身份给他们相应的荣誉,并厚待其家人。反正难逃一死,而且死后啥也没有,还会祸及家人,怎如满足勾践的要求而死落个好名声好待遇呢。众死囚无不答应。蛮族人重信守诺,没有一个掉链子的。第二天,吴越两军列阵备战,这些死囚们穿着越军军服,手持宝剑,排成三行,步行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相继自刎身亡。吴军虽然身经百战,但从遇见过如此阵仗,难免一时失神。两军交锋,失神就会送命。蓄势待发的越军趁机逆袭吴军,还没回过神来的吴军顿时溃败。乱军之中,越国大夫灵姑浮追上狼狈而逃的阖闾的战车,用戈攻击立于车上的阖闾,可惜让久经战阵的阖闾躲过了要害,只斩落他的脚拇趾。


这在现代社会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个断指再植手术即可,不幸的是那时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加上阖闾年老气衰,在吴军逃跑的路上又顾不得包扎,以致于在吴军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时,阖闾已受不了十趾连心的切肤之痛,一命呜咽了。后世的秦武王举鼎折膑,同样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即便贵为君王也难抵肢体折损之痛。死不瞑目的阖闾临终前,遗命坐镇吴都的太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


现在看来,吴军之所以会败在檇李,绝不只是因见过杀人的,没见过这么杀人的西洋景乱了心神所致。我认为,吴军之败,一败在劳师袭远上,越军败而不乱,焉知不是诱敌深入,毕竟吴强越弱,越军岂会一上来就和吴军血拼。二败在骄狂懈怠上,吴军屡胜,难免骄狂轻敌,不把越军放心上;再者吴军疲于征伐,难免产生职业倦怠。三败在乘丧伐国,吴国虽枉顾中原礼法,但会直面越国哀兵,激起越人同仇敌忾之心。由此可见,阖闾碰上初出茅庐的勾践就走了麦城并不冤。战争不是儿戏,越是胜仗打多了,越要警惕别人在你兴奋的时候下绊子。


刚刚是越国的老主挂了,新主登基,转眼就变成吴国的新老交替了。历史真是吊诡!比勾践年长八岁的夫差临危受命,挑起了吴国的重担。总的来说,此时的吴国形势尚可,老冤家楚国还在刮骨疗伤,老霸主晋国则忙于权臣之争,越国更没有趁势杀入吴境,几家人也没有搞个什么反吴大联盟,再加上伍子胥等人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所以,夫差很快就坐稳了江山。


夫差没有忘记阖闾的遗命,他让人每天对自己喊“夫差!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夫差答 “唯。不敢忘”!一问一答间,恨意浓浓,杀气冲天。回答完毕的夫差会马上跑到校场起劲地操练军队,准备一雪前耻。


哪知,没得吴军迈出国门。小胜一场的勾践却坐不住了。他以为吴国不过如此,没什么了不起的,既然夫差那么想报仇,不用你来越国找我,我直接去吴国灭了你丫的,让你们父子俩在黄泉路上做个伴。应该说勾践先生还是年轻,他搞不清卫国战争和侵略战争的性质不一样,更搞不清吴越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妄想先发制人,拿着越国的鸡蛋去撞吴国的石头,勾践的伐吴一开始就透着一股非常不靠谱的劲,只是勾践先生丝毫看不出来罢了。



勾践范蠡文种


勾践看不出来,可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看出越国伐吴之战必败的人就是传奇人物范蠡,也就是那个辗转于官场、战场、商场、道场甚至情场,皆成绩斐然,被后人尊为“商圣”“文财神”的范少伯。范蠡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人,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师从老子的弟子文子。不过这个文子却是道家的异类,他除了酷爱山水,常泛舟出游有点像道家的逍遥外,还大智若愚,精于计算,善于发现规律,因其别名计研,故后人将其与汉武帝时的经济学家桑弘羊并称,且以研桑心计譬喻善于理财之人。据说,勾践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品性就是文子看出来后告诉徒弟的。


范蠡与家乡的父母官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就相约文种一起去越国辅佐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灭吴,湔雪前耻后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遨游于江湖之上,这点很像乃师。主张“农末(商)俱利”的范蠡最后定居定陶(今山东菏泽),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如此眼界高卓之人自然能看出吴越间的差距,不希望勾践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可惜吃过甜头又自视甚高的勾践利令智昏,根本听不进劝。


夫差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心想,你不打我,我还想打你呢,既然送上门来,还省了我跑路辛苦。前494年,夫差以伍子胥为将,悉发精兵击越。吴越两军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吴军满心报仇,势不可挡,将越军杀得大败,并尾随溃败的越军直捣越都会稽,将勾践率领的残兵五千人围困在会稽山上。越国最危险的时刻到了。


范蠡却劝勾践卑辞厚礼向吴请和,如吴人不许,即举国降吴,以身追随夫差。勾践从其计,派文种赴吴乞和。夫差想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进言:“此天以越赐吴,勿许也!”夫差就拒绝了越国的请求。文种回报勾践,不肯服输的勾践就想杀妻子、焚宝器,力战而死。关键时刻,文种劝道,我在吴营,发现吴国的太宰伯嚭与伍子胥不和,且其人贪婪,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重贿伯嚭,让他出面说服夫差。无计可施的勾践就命文种带上美女和宝器,再次入吴营私见伯嚭。伯嚭接受贿赂,就领着文种去见夫差说:“越以服为臣,若赦之,此国之利也。”伍子胥再次反对媾和说:“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明,范蠡、文种皆良辅。若放他们回越,将来必叛。”夫差一向最听伯嚭的,对于总爱摆出一幅老干部面孔的伍大相国是敬而远之的,现在听了伯嚭的话觉得有理,就怕了伍子胥的唠叨,就采取了折衷的办法,要勾践夫妇入吴为奴才答应议和。


对此条件,换作别的诸侯肯定受不了,去吴国为奴,还不是羊入虎口,万一哪天吴国要祭祀阖闾还不把自己当成祭品给宰了。勾践也是有此担忧的。不过,范蠡看得很透说:“如果吴国直接吞并了越国的话,虽然越人会反抗,但随着时间推移,越人的反抗之火终将熄灭。可是吴国现在只是让我们臣服,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却给了我们复国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忍耐些日子,不是没有翻身机会的。”文种更是从战略的高度指出:“夫差好大喜功,受慕虚荣,宠幸侫臣,不纳忠言,早晚会遭天下唾弃。臣有七术,可以助越伐吴。大王入吴,只要厚赂伯嚭,讨好吴王,自然没事!”一番说辞终于让勾践下定了入吴的决心。其实,他此时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死,要么为奴。作君王的肯死社稷的少之又少,既然不再想死,那就想想怎么为奴吧。


于是,君臣商定,机智权变的范蠡陪同勾践与夫人雅鱼入吴,老成稳重、长于政务的文种留下治国。那一刻,勾践夫妻君臣间眼含热泪,殷殷嘱托,感天动地。毕竟入吴能否脱困,现在一切都是未知数,只能靠随机应变了。


议和成功,越国成了吴国的附庸,少不了割地赔款称臣纳贡这些常规程序。还好,吴国看不上落后荒蛮的越国,索取的不多,并没有让越国伤筋动骨。吴国起先在越国留驻了部分军队,可后来见越国人很老实,而吴国又忙着争霸天下急需大量兵力,就顺势将这些驻军调回国了。


说到这,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吴国存越的利弊:首先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灭国战争虽已司空见惯,但被灭之国一般都非大国,即便被灭很多还会象征性地保存宗庙,让其渐次消亡,这似乎是春秋攻伐时的一种大国风范。吴国在崛起过程中也灭过一些不起眼的小国,打败过一些大国,但终究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吞并任何一个大国,越国在当时也算地区小霸,真要一口吞下的话,吃相会很难看的,恐怕会引起中原大国们的警惕或干涉的。此时的夫差刚上台不久,根基未稳,一定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其次越国历史悠久,民心归附,好战不屈,真要到了亡国之际,一定会掀起强烈的反抗浪潮的,那将牵扯吴国的力量,使其无力北上争雄,夫差绝对不想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费力不讨好。这点从后来楚国灭越后,越人不肯屈服,不停地反抗逃亡,一直到三国之后才消停就可看出端倪。再次,勾践“够贱”,做小伏低的态度让夫差很满意,加之伯嚭的美言,夫差乐得就坡下驴。所以说夫差不急着吞并越国,他更希望在以后的日子将越国绑上自己的战车,成为吴国的财源地、兵源地,慢慢地吃进去。如此看来,夫差的算计也不能说不靠谱。只是后来越国使出的连环计迷惑了夫差,再加上夫差太忙,顾不上过多关注越国,才会被越国反算计了。至于伍子胥,我始终认为此公过于迷信武力,并不善文治,后人将其与文种并称,实在有些高看他了,他唯一可取的就是对吴国这个自己选定的公司比较忠心,至死不渝,不过他始终不明白的是公司换老板了,两代老板的价值取向不一样,他却不知变通,总爱用对阖闾的方式应对年轻气盛的夫差,怎能不吃亏呢?


好了,勾践夫妇君臣三人无可奈何地走上了一条屈辱之路。在吴国三年间,勾践夫妇睡马棚,当马夫,拉马车,受够了吴人的嘲弄和污辱,与他们昔日享受的王侯生活可谓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这样,伍子胥还不肯死心,他竟然让勾践的夫人雅鱼去为齐国使者侍寝,是可忍孰不可忍,但雅鱼忍了,勾践也忍了,因为她们知道不忍的后果(当然,这也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我只是借此说明勾践的吴国之旅实属不易,可谓步步惊心,以伍子胥为首的吴国人亡勾践之心是不死的。其实伍子胥们大可把这些功夫用在分化争取越人身上,毕竟没娘的孩子最好拉拢了,由此可见,伍大忠臣还是不善政治,而且整人不死,空落仇恨)。既使这样,范蠡仍拒绝吴国的拉拢,在勾践面前严守君臣之礼,并帮助勾践免去了不少无妄之灾,让勾践感受到了一缕冬日里的暖阳,坚定了隐忍下去的决心。就在勾践觉得吴国之行可能遥遥无期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夫差病了,且一直不好。范蠡听说后,就让勾践借机讨好夫差。勾践先生这次将其够贱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他竟然通过尝夫差排泄物的方式,指出夫差的病马上就会好了。也许是老天垂怜,也许是古代医学奇迹(现代医学化验的鼻祖真该首推勾践),夫差的病真的很快就痊愈了。这下夫差放心了,一个君王能做出这种事来,证明他就是个懦夫侫人,不足为惧,再加上伯嚭从旁劝解,同时,文种从越国送来了大量贡品,夫差一高兴就下令允许勾践夫妇回国理政。由此可见,夫差真是个心大的人,他觉得勾践够践,只要改善一下他的生活条件把他当宠物养起来就行了,即便将其放回国,也要派人监视,或者将其架空,怎能如此轻易地就将一个充满仇怨的越国还给勾践呢?


勾践回国后,终于可以放手实现自己的报复梦想咯。他首先是给自己加码,提醒自己不忘旅吴之耻,这就是我们都无比熟悉的“卧薪尝胆”,勾践不惜如此自虐,其心可鉴,如果夫差在越国有眼线的话,难道看不出来吗?君夫人雅鱼更不会忘记曾经的屈辱,她每日布衣荆钗,带领宫人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妇女多生娃娃多织布。越国还出台了促进人口增长的法令:规定壮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妻子;姑娘十七岁不出嫁,其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不娶,其父母要判刑;孕妇临产,要及时向政府报告,由政府派去医生照顾生产;生男孩,赏酒两壶,狗一条,生女孩,赏酒两壶,猪一头;如果一胎生了三个孩子,政府派给奶妈,一胎生两个孩子者,由政府提供口粮;嫡子为国捐躯,免其家三年徭役,庶子死,免其家三月的徭役,要求和埋葬嫡子一样的规制安葬;孤老、寡妇、患病者、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他们的孩子由政府收养;对于允文允武的人,政府提供整洁的住房,分给漂亮的衣服和充裕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忠。这使得越国的人口增长率很快进入井喷期,为二十年后越灭吴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那时相比,现在养个娃成本那么高,城里人直呼养不起,真是差距太大了。


光靠自虐或自强是打不倒吴国的,越国在发展,吴国也同样在发展,要想打败强大的吴国,越国必须出奇制胜,而这正是文种范蠡这对基友的绝活。文种提出自己的伐吴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当然,也有人说是九术,我们姑从七术之说,越国只用这七术中的三术就灭了吴国,够神的吧。


具体用了哪三术呢,分别是:第二术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第三术遗美女,以惑其心志;第四术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


未完待续——明儿接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