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妆 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战争,文明与文明的撞击中,剧烈的摩擦就是战争,最常见的还是利益相争。有战争就会有死亡,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死亡是十分惨烈的,经过几天几夜鏖战,满山遍野都是尸体。那么古人是如何处理尸体的? 这是一个令古代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头疼也得处理,冬天还好,夏天尸体很快就腐烂了,脑补一下这个画面,满山遍野腐烂的尸体,真是令人无法忍受,更可怕的是瘟疫,一不留神会形成大规模的瘟疫,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竟然变成瘟疫传播中心,那赢了有什么意义呢?
据说项羽当年坑杀秦军时也特别惨烈,二十多万投降的士兵被项羽全部坑杀,十分惨烈,杜甫曾经经过那个地方,也写了几句诗,“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坑杀地点在今天的河南省义马市,20世纪初这里曾有一个开发,修建铁路的工人挖出了累累白骨,骨骼清晰可见主人的年轻,这就是项羽制造的“万人坑”。
公元前206年,秦朝名将章邯率二十万秦兵投降,项羽假装接纳了他们。投降的秦军心里也十分不满,他们私下里说,章邯骗我们投降,现在又跟着楚军攻打秦军,如果失败了,我们就没法回家见我们的亲人了,要跟随楚军去他们的领地。 项羽知道了秦军私下的怨言,与大将英布等议论说:“现在秦军对我们有怨言,如果到了关中他们倒戈的话,我们就危险了。”商议一番后决定将秦军杀光,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活埋。
在活埋的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处理尸体的方法:筑塔。 筑塔也叫“筑京观”,“骷髅台”,具体的做法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的尸体像筑塔一样叠起来,然后用土封好,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的形状,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胜利。 这种做法最早来自于《左传》,楚军打了胜仗,大臣们建议将晋军尸体筑为“京观”,楚庄王不同意,他觉得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晋军也是为国尽忠而死,不应该遭此待遇。
到了满清,这种侮辱人的做法被废除了,满清规定战争结束后不分敌我,一律土葬,就地掩埋。 火葬也是其中一种方法,这个在国外比较常见,特洛伊战争中士兵焚烧自己人的尸体,那里的人信仰神秘的力量,相信火能净化人的灵魂,能够让人飞升。当然,火葬是最干净的处理方法,防止瘟疫蔓延。
最不可思议的处理尸体的方法是,胜利一方的将领下令把敌军的尸体充作军粮。前面我们说了,尸体的腐烂可造成瘟疫的蔓延,他们如果吃的话,只能吃尚有余温的尸体,想想也真是不寒而栗,不过古人有这么干的,比如曹操。曹操在一次战役中粮草断了,他面不改色下令吃人肉,吃三天,粮草才接上。曹操的淡定真是非常人所能及,难怪的成就霸业,一般心理素质不够的人还是洗洗睡吧,当领军将领果然不是人干的活。
马革裹尸是古人战死沙场最荣耀的愿望,可是却难以实现,那是战胜一方才有资格享受的荣耀,而战败的,则是任由他人处置,甚至丧失尊严,将年轻的生命暴露于荒郊野外之下,让千年岁月自来掩埋,直到蒿草青青,古道依依,人影苍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的《兵车行》大约是对残酷战争最好的诠释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