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的首要任务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0-07

?

/何成旗(建筑前沿专栏作者)

一提起“标准化”,很多人便会想起肯德基和麦当劳。确实,全球3万家麦当劳餐厅中,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全面实行标准化,并严格实施。人们不管是在纽约、东京、香港或北京光顾麦当劳,都可以吃到同样味道、同样包装的食品,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感受到同样的就餐环境。

麦当劳将自己的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浓缩为“QSCV”(Quality, Service, Cleanness & Value),以其中的Q(即quality “品质”)为例,麦当劳食品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检查。仅以牛肉饼为例,就有40多项质量控制的检查,严格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挑选精瘦肉,牛肉由83%的肩肉和17%的上等五花肉制成,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为47.32克的肉饼等。还有各种操作规程和细节,如“煎汉堡包时必须翻动,切勿抛转”等。又例如,无论国内国外,麦当劳所有分店的食品质量和配料相同;面包不圆、切口不平不能要;奶浆供应商提供的奶浆在送货时,温度如果超过4℃必须退货;凡是餐厅的一切原材料,都有严格的保质期和保存期,如生菜从冷藏库送到配料台,只有两个小时保鲜期限,一超过这个时间就必须处理掉;等等。

麦当劳在各种“操作手册”中规定的这些内容,除了食品标准,就是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和服务标准等,对于快餐连锁企业而言,它们都属于技术标准的范畴。麦当劳的技术标准涵盖了从过程到结果、从产品到人的行为的标准体系。

所谓技术标准,是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标准化对象特征和作用,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按其标准化对象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零部件标准、原材料与毛坯标准、工装标准、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及检查标准等;按标准的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等。

技术标准是重要的技术基础,它能够保证产品生产过程和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是规范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能够满足要求的。因此,不论生产什么样产品的企业,都应当有自己的技术标准并严格地执行这些标准。因此,技术标准化应当作为企业标准化过程中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技术标准化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大致有以下几项:

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工程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下数千项,从地下(地基基础)到地上(±0.00以上的主体工程),从内(隐蔽工程)到外(工程的观感),几乎是无所不包。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都属于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在施工中无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是所谓“百年大计”,如果不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就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百年大计”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执行技术标准在建筑施工行业不应当有任何疑问。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一些企业或出于减少费用开支的考虑,或确实对标准要求不甚了解,或图省事而“打马虎眼”,有意无意地“忽略”标准的相关要求。

例如,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5.2.2条规定,“砌体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砖柱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抽检数量为“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则为“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这个主控项目的规定非常明确,但笔者敢于断定,90%以上的工地都没有按这个要求执行,原因很简单:麻烦。因为这项检验只能在施工的同时随机进行,专职质检员显然不可能守在砌筑的工作面上跟班检验,而兼职质检员自己可能也是砌筑工人,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定额。于是,人们只能看到在《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填上的一组组数字,而要进一步了解这些数字的来源时,你恐怕看不到任何东西。照理说,“每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每处检测3块砖”然后“取其平均值”,那么,在质检员那里,每检验批都应当至少有20个数据来说明该检验批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实践中这样的检验数据很难见到。

有的工地甚至检验砂浆饱满度的工具都没有:例如使用600×240×60(或100120等)混凝土砌块做围护结构的工程,项目部是否能配备满足上述标准6.2.2等条目中所说的“专用百格网”都是疑问,用检验240×115×53的普通烧结砖的百格网显然无法完成砼砌块的砂浆饱满度检测。但在这样的工地你肯定能够见到砂浆饱满度的检验数据。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类似的事例在建筑工地上可以说比比皆是,例如,某工地进场的致密粘土耐火砖仅进行了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的验证,取样送检的报告尚未返回,即已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并投入了施工;再如,相当多的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设扫地杆、水平杆,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临电使用不规范等。通信行业标准YD/T5067-2005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验收规范》规定了“设备安装机架应垂直、允许垂直偏差应小于等于1.0%,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成一条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应小于等于3mm”等质量标准,但一些通信施工企业在相关机柜安装质量的专检中,却不知该如何检测,只是应付式的在“检验记录”上填一些莫名其妙的数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第二、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

所谓标准体系,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

标准体系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不够协调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理改造、整合,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多样化。

标准体系不是简单的标准文件的集合,或可说并非某一类标准的目录。它讲究层次性,类似树结构, 父节点层次所在的标准相较子节点层次的标准, 更能够反映标准化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 反之, 子节点层次的标准能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具体性和个性。例如,GB50300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它是具有共性的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的下一层子标准包括GB503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这些标准共同构成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验收的标准体系。

在标准体系中,共性的标准在上层,起指导、制约作用,个性化的标准在下层,每层都可能有标准。例如,上海市2002年开始实施的地方标准DG08-01《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中,将标准体系分为城乡规划类、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工程类、房屋建筑类、结构工程类、工程防灾类等14个分体系,总计标准2220个,工程建设规章、条例等管理文件347个,其中包括了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以及本市的标准,它们共同构成了上海市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详见表1

1: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各类标准数量

在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工程类子体系中,又包括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与物探以及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等5个子子体系,共有标准规范198项。其结构层次如下图:

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时同样使用这个方法。

根据标准体系表,便可以有计划的编制企业标准了。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主要有施工规范、对建筑材料和工具用具进场验收的检验规则与方法、工法、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等。

第三,引进消化吸收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标准水平,健全标准体系;有利于增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建筑承包商,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暴露了中国承包商市场结构不平衡、承包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中国建筑企业同国外承包商从营业额上看似乎遥遥领先,但在国际市场营业额方面却有很大差距。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13全球最大250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前十强排名中,中国排名第一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市场营业额仅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ACS集团的26%(见表2)。

2:中交集团同西班牙ACS集团的比较

再以企业的地区市场结构为例。表32013年入选全球承包商250强前十位的中国内陆企业在国际承包商250强中的排名情况和两类数据的对比。

3:入选ENR2013全球承包商250强的中国内陆企业前十位的国际化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内陆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位居全球承包商前列的中国内陆企业,其营业额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内陆市场。例如,已多年雄踞全球承包商三甲的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三家企业,在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仅分别名列第533424位,国际化率仅分别为2.54%4.64%6.13%,国内市场支撑了他们的规模。

为什么中国内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准入障碍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应当说是三个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可靠“捷径”正是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25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简称采标),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各级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贯彻实施。例如,当前企业普遍使用的GB/T19000族标准,就是将ISO9000族等同采用后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反映了国际先进水平,它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实用性。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是世界上一项重要的技术转让,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它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也是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和共同依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技术壁垒,开拓国际市场。通过采用国际标准还能及时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确定科技攻关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设计、工艺、检测手段等,有目标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最后,通过质量监督、工艺纪律检查等手段,监督各类技术标准的实施。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都是保证该技术事项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和公众利益的同时,贯彻国家、行业或企业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科研新成果的广泛应用等。但是,如果仅仅把标准制定出来,即使该标准的技术水平再高、对工程建设工作可能发挥的作用再大,若不在建设活动中予以贯彻实施,也只是一纸空文,然而,在标准化实践活动中,多年来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忽略标准监督,致使标准流于形式,有标不依,标准贯彻不力,其结果是已制定完成的标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严格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应当说是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内的所有从事建设活动者应尽的法律义务,但是,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监督,就不可能保证标准的实施或准确实施,也不可能了解标准在实际活动中贯彻执行的情况。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是保证各级标准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实施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才能实现对标准本身的反馈控制,使其更具有指导作用。

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主要应当依靠企业的自我监督,例如,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安全检查,不应仅仅是工程质量的实测实量或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检查,以及对其整改的督促,这种检查应当通过对所发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中发现对各级各类标准的理解、掌握、执行的程度和深度,并随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保证类似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此外,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也非常必要,这是因为在建筑市场中,承包商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一方,无力纠正“项目甲方”的一些违规行为,从而导致因不执行标准而产生的质量、安全事故。笔者曾在华中地区某工地调研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项目部将“挖孔桩”称为“挖孔墩”,他们解释说深度小于5米时称“墩”,大于5米时才称“桩”。笔者遍查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未见有此种区别。原来是开发商为了减少成桩后的检测数量以降低成本授意设计院搞的名堂。明明是挖孔桩却不执行规范挖孔桩施工与验收的标准,因此这项工程的安全性实在让人担忧。对于开发商的这种行为,施工单位显然很难抵制。

当然,企业监督是一切监督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是为提高全社会的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从国家的角度进行的监督。各种监督对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是一致的。

标准的实施是监督的前提,标准的监督是实施的保障,只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可靠的技术保障。

作者|何成旗,现为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行业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