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小2 · 主 播| 茶茶 :《下雨声》《夜的钢琴曲4》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早读打卡 早读 亲爱的书友们,周五早安!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的是台湾当代知名作家张德芬的代表作之一《遇见未知的自己》,今天是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也是这本书共读的最后一天,让我们一起祝福主人公若菱可以最终完成身心灵的修行,实现心灵上的破茧成蝶吧! 今早我们要一起完成的阅读内容是本书第二十九章到三十三章即174-207页,揭开同心圆中“身份认同”的秘密。 请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早读,并记得在共读群里跟书友们讨论哦~ 1、当你和别人初次见面时,你如何自我介绍呢? 2、你对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样的? 3、你相信“心想事成”吗? 1. 身份认同的探索 若菱决定要臣服于志明背叛和离婚的事实了,她再次找到了老人。 若菱告诉老人,虽然她已经臣服了现实,但是她并不快乐。老人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口:“你已经做到了第一个层面的臣服,就是接受事实,现在要做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臣服了——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 老人温柔地看看若菱,“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所以我们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首先,你的自我察觉就会带来觉知之光。其次,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时光。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因为外在的因素而快乐。”老人建议若菱去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喜悦的事情去做。 于是,若菱发现自从结婚、工作后,她几乎没有真正喜悦过,她的快乐仅限于拿到奖金或是看场电影,又或是与老友聚会等等。事实上,若菱的感受与中国大多数已婚女性是一样的。结婚前,洗剪吹、美容、逛街、健身……女人们样样不落;结婚后,女人因为忙于家务,照顾家人,渐渐失去了自我,甚至连从前的爱好也被扫荡得一干二净。于是,大多数女性常常在婚姻中感觉很失落,她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她们常常感觉委屈和被冷落。显然,这已经不是若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听从了老人的建议,若菱开始思考如何重新拾起曾经丢失的喜悦,她打算有空去练习舞蹈,或者去孤儿院看看孩子们。 “定静是我们对治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身体如若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饮,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汽。”老人解释,“定静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不过在过程当中,你会愈来愈感受到来自真我的那些特质:爱、喜悦、和平。” 接下来,老人开始传授若菱关于同心圆最外层的一圈即身份认同的内容。 “大部分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开始于青少年期,那个时候,发型、朋友、跟不跟得上流行,是你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现在的孩子,可能还加上手机、名牌吧!拿了最新款的手机,自我感觉就不同了。穿上名牌服饰,背也挺得比较直。”老人摇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真正是谁,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吸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
“你看,”老人指着外面的圈圈说,“愈向外抓取,我们就离我们的中心,也就是‘真我’愈来愈远了。这就回答你最早的时候,曾经问过的问题: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这么少?” 老人进一步地说:“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而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认同。” 老人看看若菱,然后在身份认同的这一圈加上了“觉察”两个字。他指示若菱:“你回去好好体会这个破解身份认同的秘诀吧!” 为了能让若菱更加深刻地理解身份认同,老人把另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介绍给了若菱。这位成功人士为若菱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告诉若菱每个人所谓的身份其实都是虚无的,都是假象,只有建立觉察的能力才能够突破身份认同的障碍。 2. 关于心想事成 若菱收获了不少,这一次她见到老人,情绪非常好,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最近的所见所闻。而对于若菱的改变,老人也非常满意,他开始传授若菱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 是的,“心想事成”的确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相比之前学习的内容,这一部分似乎轻松了不少。而且,人们总是一提到心想事成,就有一种好事情即将发生的期盼,所以人们习惯于把这个词用在祝福语中。 老人告诉若菱,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在这里,关于“命中注定”显然有些唯心主义的色彩,很多唯物主义者可能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开始质疑老人的观点。我们暂且不讨论老人的出处,我们只需要听听作者究竟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什么收获。 “记得吗?我们可以透过联结、臣服、定静、觉察等功夫,在那些圆圈中破解出一条路,与我们的真我相通的。另外,你记得吸引力定律吗?”老人笑着问。 “记得,因为所有事情都是能量的振动,两个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若菱说。 “很好,”老人很满意,“所以,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那什么叫做‘真心想要’?”若菱问。 “问得真好!”老人由衷地赞美,“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但是,虽然老人传授了若菱关于心想事成的方法,但是若菱终究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第二天,若菱到了单位,却被告知可能要失业了! 这对于事业心极强的若菱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于是,她又一次去找老人。但是,因为接受了老人这么久的授课,若菱内心已经有了应对坏情绪的方法。在她去找老人的路上,尝试着臣服眼前的事实,于是,当她真正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反而内心已经释然了。 于是,在老人的指引下,若菱决定面对现实,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新的规划,就是去做一份能够发挥所长去帮助别人的工作。 3. 化茧成蝶的喜悦 第33章也就是本书2016年再版前的最后一章,讲述了若菱最后的结局。 当若菱跟随着老人完成了身心灵的修行之后,一切困境竟然发生了翻盘式地扭转。这也许也是作者希望若菱可以有个完美的结局而故意设定的吧!毕竟,若菱才貌双全又聪颖进取,没有人舍得这样的美女子总是备受厄运的折磨。 最后,若菱并没有失业,反而被升职了。而与志明,若菱显然是胜利的一方,志明主动向她道歉,请求复合……但是,当收获了喜悦的若菱再一次去找老人的时候,却发现除了老人留下的一张纸条,那里早已人去楼空了。 于是,老人终究还是个迷,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 而纸条,应该说是整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以老人的语气告诉所有的读者们如何从身心灵修炼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持一颗乐观、包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一切。 而当多年之后,一个陌生的女孩找到若菱寻求帮助的时候,其实也是作者想告诉所有已经完成身心灵修行的人们,要学会乐于帮助他人,把自己所悟的真理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那么,亲爱的书友们,这部分内容到这里,我们就分享完毕了!今晚,我们将完成本书的最后三章的内容。晚上不见不散哦! |
|
来自: 昵称35128661 > 《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