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金针菇栽培中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太阳566 2016-10-07

金针菇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 、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 Mushroom”。植物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1 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

  1. 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   

  2. 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对策:

  1. 加入经过金宝贝1型肥料发酵剂进行二次发酵后处理的培养基,调整其含水量。

  2. 提高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此外,还要做好催蕾阶段室内的保湿与通风工作。


2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菌丝恢复


原因:

  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

对策:

  集中处理,用冷开水在2天内连续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喷水10分钟后   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的空气有较高的湿度。

3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


 原因:

  1. 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

  2. 薄膜长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的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

对策:

  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的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4菇蕾变色枯死



原因:

   在诱导出菇阶段料面的小水珠未能及时蒸发,使菇蕾原基被水珠淹没,窒息   而死。

对策:

   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的通风量,使这些小水珠尽快蒸发

   掉。水珠颜色呈淡、清亮时为正常,若呈褐色、混浊时,则说明菌种已被

   杂    菌感染。


5出现菌盖相连,菇柄扁平的“连体菇”


原因:

   菇房内换气不充分,以及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标准、培养基过干、菌种老化

   等。

对策:

   用简易二氧化碳测定仪监测菇房内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二氧化碳的含量,在

   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每日应受光2小时,分数次进行。


6菇蕾粗细不一


原因:

   幼蕾抑制失败。

对策:

   在催蕾过程中要经常疏蕾,将特别粗壮的菇蕾手工拔除。


7出现“水菇”


原因:

   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

对策:

   尽可能地降低菇房内空气的湿度。用往复式垂直电风扇或摇头电风扇吹

   风,加强空气对流。调整好进、排气量的比例,补进的新鲜空气应先预冷

   排湿,采收前2天要加大空气对流量。


8 菇蕾发育过程中开伞


原因:

   1.菌袋质量。若菌丝稀松,装料不紧,即使出菇,也易开伞。 

   2.栽培管理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光照不协调。

对策:

   菌袋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空气对流,防止发菌阶段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失掉,

   同时检查培养料含水量是否低于50%或高于70%,并检查菌袋灭菌是否彻

   底,三级菌种是否受到隐性污染。鉴别三级菌种是否受到污染时,可将三级

   菌种和未接种的菌袋在无菌条件下回接到PDA培养基内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