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为什么觉得读书无用了

 刘沟村图书馆 2016-10-07

文 | 金何

他们可以这样成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这么做。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对于大多数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让学识和眼界变宽,那么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就不会有局限感。换言之,某个农民羡慕村里谁家的孩子成了工头,但自己的孩子真正也去打工的时候,可能真就一辈子做农民工吧。

读书无用论近几年重新抬头,尤其在农村,愈演愈烈。

不少抱着读书无用观点的人,是以投资回报的心态看待上学问题的。一个最直观的现象是,如今村里很多没上过学的人,靠打工或者做一些小生意,逐渐过上了好日子。每当过年的时候,村里人就会拿读书人和这些没上过学的人做比较。

农村人的算的账是,供一个学生上学,从初高中六年再到大学四年,整整十年时间,都得花钱;而年轻人如果从初中退学开始打工赚钱,这十年就能赚很多。如果运气好再成为工头或者做上其他生意,就能赚更多钱了。

即使熬了四年大学毕业了,一开始的工资也不会很高,要到三四年后,工资才能慢慢多起来。而这时候当初没上学的人,已经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了。

这种算法虽然短视,但是也挺客观的。农村人觉得读书无用了,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大学扩招之后,曾经的天之骄子,变得一文不值,遍地都是大学生,也让大学文凭贬值了。而且一流的大学叫大学,三四五流的大学也叫大学,不进行深入比较,各个大学毕业生站在一起是分不出来的,所以对用人单位而言,大学毕业生曾经自带的光环,完全不显现了。

过去大学生分配工作,如今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同时找工作,可以想象这又多难找。而且不少大学有一个非常坏的观念。不少人觉得自己上了大学,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想着要好待遇,差一点的工作还不想干,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想法,更促使大学生找工作更难。

而当初那些没上学的人,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都积累了一定社会经验,如果努力的话,这三四年的时间都能使一个人在某个行业里崭露头角了。这样一来,同样是农村家庭出身,一个工作的风生水起,一个才刚刚找工作,于是某些人就觉得上大学亏了。

另一方面,如今教育资源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高中生,很难考上一流的大学。很多农村家庭拼尽全力,供孩子上学,最后还是只考上了二本或者专科学校,这就使得很多家庭越发灰心起来。考不上好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就难,既然如此,还不如不上学呢。

最后一点,即便是考上大学,毕业之后找了工作,你有默然发现,城市房价试比天高。买房娶媳妇花的钱,简直不敢想象。而同样是没上学的人,虽然他们可能没在城市买房,但是他们已经在乡下盖好了房子,媳妇也娶了。

农民的想法是什么,不就是娶妻生子,安稳生活嘛。原本想让子女上大学就是改变命运的,谁知道上来上去上成了房奴和单身狗,那还不如不上呢。

所以,当农民最后站在自己立场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上学无用了。然而上学真的无用吗?从长远来看,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得接受教育。

农村一些工头或者做生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交际会交际,说话办事有方法且有自己的主见,脑子转得快。虽然他们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因为交际场上不需要多难的专业知识,他们原本所具备的长处,应付这种场面绰绰有余,所以这类人到最后都成了农民眼里的成功者。

他们可以这样成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这么做。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对于大多数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让学识和眼界变宽,那么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就不会有局限感。换言之,某个农民羡慕村里谁家的孩子成了工头,但自己的孩子真正也去打工的时候,可能真就一辈子做农民工吧。

要承认,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先天性优势,在都是差不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

因此,农村近些年重新出现的读书无用论观念是错误的。那些成功了的工头和生意人觉得读书无用,他们可以这么想,因为他们可能具备一些常人没有的优势,如果你也这么想,并且强迫自己的子女接受这样的观念,那么你就是愚蠢的。

即使是回家乡种地,有了知识的农民,肯定要比没有知识的农民更具优势。未来的教育是终生教育,我们不再仅仅是某个年龄段接受教育后就不学习了,学习要伴随人能的一生,只有随时更新知识储备,我们才不会跟社会脱节,也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