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娟是贵州省疾控中心卫检所的主任医师,在她的实验室里,经常会出现各种毒蘑菇的送检标本,尤其是一些群体食物中毒事件,让周亚娟非常痛心。 周亚娟告诉记者,一般有人将毒蘑菇误采摘回去作为食物,都是一家人一起吃,一旦发生就是群体中毒事件。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在我省发现的大型真菌有789种,其中可食用的有243种,毒菌有67种。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还有很多毒蘑菇是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和认识的,因此采食蘑菇千万要当心,不能凭经验判断。 周亚娟:“很多老百姓把菌盖上有赘生物的都称做芝麻菌,对什么是鹅膏菌,什么是毒蘑菇,什么是秋盔孢伞完全不清楚,只是凭经验去采。” 以下图这种鹅膏菌为例↓↓ 从颜色、外观上看,都和大家经常食用的茶树菇非常相似,但是这种菌类含有剧毒,食用少量便会出现中毒的症状,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 鹅膏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其实并不科学。 野生的蘑菇种类很多,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很多辨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的方法,如:颜色鲜艳的、不生虫的、有异味的、手感黏滑的蘑菇可能有毒。 然而,专家指出,事实上这些常识都是不准确的,如果根据这些经验来辨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则有可能祸从口入。也就是说,有些有毒的蘑菇颜色未必鲜艳,有虫的、摸起来不黏滑的蘑菇也可能有毒,食用后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在专家看来,蘑菇的种类非常繁多,有毒还是无毒,仅从外表上是很难判断的。比如广东最毒的致命白毒伞,就长得很素雅。还有人认为,只要在做蘑菇汤时,加上蒜瓣或者是银器,如果蒜瓣和银器不变色,就说明蘑菇无毒,可以放心吃。其实,这种民间流传甚广的“验方”也不准确,对有些毒蘑菇根本检测不出来。 周亚娟告诉记者,大多数人在食用毒菌后,初期症状都会出现腹痛、腹泻、头昏、呕吐等,但往往这些症状会被当成普通疾病处理,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她建议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如果食用蘑菇后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防范野生菌中毒,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大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不碰、不摘、不食用那些无法确定的菌类。 当心这些毒蘑菇 白毒鹅膏 ![]() ![]() ![]() ![]() ![]() ![]() ![]() 除了进食野生菌,近年来,大家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重视野生蔬菜的比例。尤其是端午节前后,按照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百草都是药,百病都能治”。但是许多野菜野草都需要专业的植物学家才能辨识,市场上售卖的野生植物是否有毒,老百姓很难判定。 周亚娟说,在他们的市场监测中,野生植物中毒率仅次于野生菌,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中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当成蔬菜大量食用,完全忽视了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 周亚娟:“很多感冒药会大量使用柴胡,但是在一个方剂里面,柴胡是有剂量的,不是无限量使用。如果大家把中药当成蔬菜吃,剂量肯定远远大于用药的量。” 这些野菜有毒 注意辨识 苍耳子 ![]() ![]() ![]() ![]() ![]() ![]() ![]() 食品安全小贴士:
记者:胡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