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一个很有名的大教育家,叫做颜推之,写了一本家训,叫做《颜氏家训》,家训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 故事说,他在北齐的时候,有一个士大夫教育自己的儿子,专门教一些吹拉弹唱的功夫,以这些去取悦那些公卿大夫,以此求得富贵,并以此为荣。 颜推之表示很不屑,并告诫自己的子孙,虽然用这样的手段能够当上公卿大夫,他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颜推之所反对的不是学习吹拉弹唱,礼乐之教本来也是君子所需要学习的,颜推之所反对的是以这种手段做这种事。 孟子的弟子有一次问孟子,公孙衍、张仪算不算大丈夫,他们一出来天下诸侯都害怕,说几句话天下都要震一震。 孟子说,这样的人怎么能算大丈夫呢?古代的人女子出嫁,父母必定会跟女儿说,嫁到别人家,一定要敬顺公婆,不要做一些违逆的事。 纵横家做的是什么事呢?依顺为道之事,他们所作的事都是以别人的眼光定事情的好坏,这种是妾妇之道,哪能是大丈夫呢? 真正的大丈夫是什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所说的不是广阔的屋子,而是仁爱之心,所谓“仁者居也,义者路也”,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自己走好运了,顺便把这些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如果运气不好,自己都颠沛流离,那就自己独享这些美好的事。 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忘记了自我;不会因为没钱,地位地下而改变节操;也不会被一些外在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才是大丈夫。 颜推之所反对的就是所谓的“妾妇之道”。 因为所学的原因,很多时候会帮人分析一些家庭问题,运用《周易》来解困,接触过很多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在教育,而所谓的教育不是子女有没有念大学,而是家庭教育。 很多出问题的人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根本不在公共教育上。 很多人不知道一个人的人格的塑造有多重要,也不知道怎样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大多数问题家庭出现的原因都是,孩子不知道要什么,只知道“妾妇之道”。 为父母之马首是瞻,父母所说所指示的都是最高指示,小时候如此,出来了到了社会上还是如此。 这种家庭一般存在一种倾向,父母双方必定有一方绝对地强势,造成了家庭的缺失,变成了假单亲家庭。 在这种倾向下,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假单亲父亲型,母亲角色太重,父亲没有角色,造成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种人一般是自小父亲去世,或者是父亲太弱势,家庭中满屋子都是母亲,回到家母亲照顾家,父亲也做饭,做家务,母亲、父亲都在承担母亲的角色,这样父亲的角色缺失,孩子则自觉地承担父亲的角色,造成孩子从小就非常物质,非常懂事,知道自己挣钱,自己承担“男主外”的角色,挣钱是一把好手。但是其余生活就一团糟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母亲型,父母都为了自己的事业忙碌,且母亲比父亲强势很多,根本没有一个人承担母亲的角色,这样最容易出现问题少年。因为孩子没有得到母爱,就会自己创造母爱,比如非常喜欢小宠物,并自认为是小宠物的妈妈。 这种孩子会非常的细腻,感情很容易出问题,也容易有宗教信仰倾向,造成很多不幸。 因为从小就物质生活丰富,这种人一般不愁钱花,对价值的思考都会倾向于思想上,很容易空想成病。 这两种教育造成的疾病是,一种太急功近利,一种太不合实际,并且这两种模型出来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小便谙于人情世故,也就是能够“依顺”,说话、行为都能够顺着别人的意思来,最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两种孩子在社会上,以世俗的观点看来,都是成功的,前者偏向于功成,后者偏向于名就,如果跟一般人说他们很失败,估计会被认为你本人是疯子。 然而,他们是不幸福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事业,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的生活,或者知道,但是活的一团糟,自己走的路跟自己的理想完全相反。 回到本文原题,什么是好的教育? 西方的大教育家卢梭,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写了一本书《爱弥儿》,专门讨论教育,讨论什么是好的教育。 他在文章中表达了一个观点,他说培养孩子就像培养盆栽景观一样,要顺着植物的长势,让它自然生长。 其实在其内在的含义则是,让孩子自我选择,而不是父母帮他选择。 当然,他忽略了自然环境也是人造的。小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是父母给的,特别是父母双方的状态。 不管如何,他觉得好的教育要有一个自我在。但是这种自我不是固定的,而是自然的自我。 人的一生有生长装老已,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我。 比如,现在小孩子都没有了童年,童年都是清一色的练习各种吹拉弹唱。 比如,很多人没有了大学时光,很多人的大学时光是用来挣钱的,有的则是用来“做官”了。 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健康的。 所以《周易》有一句话“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内心所思所想不能超过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过线了,就会痛苦。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很能挣钱就自豪,他很有可能超出了自己的位置,做了你该做的事; 也不要以为孩子很能读书而自豪,他很有可能也超出了自己的位置,做了他不该做的事。 |
|